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理想探

2013-04-29 22:31:35王秀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资信人际公平

王秀丽

【摘要】班级管理既是科学更是艺术,科学艺术地管理班级,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用问题活动团结学生,创造环境熏陶学生,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其次要努力做到班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并正确建立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用科学的管理艺术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 人际 公平 资信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90-01

班主任工作光荣而艰巨,班主任工作烦琐而又千头万绪,班级管理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怎样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科学艺术地管理班级,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深思的课题,也是新时期新形式下班级管理工作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

一、正确处理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要管理人尤其是管理好人,首先就要了解人。工作中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他们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需求,以及对任课老师的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人际关系协调好,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优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我们应该确立“以生为本”思想,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做法是:

1.用文体活动团结学生

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无论大小,重在参与,不在结果,重在过程。像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演讲赛、运动会等等,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都要大力提倡,这是形成和谐的环境,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绝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自觉自愿地接触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的良好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协调生生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如果只强调学习,不主张活动,就等于自己在破坏班级的团结,削弱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丧失了一个良好的进化人际关系的机遇。

2.创造环境熏陶学生

环境对班级人际关系改善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人际关系是班级环境中,班级成员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如果在相互交往中获得了彼此需求的满足,则产生与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出友好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疏远、终止甚至敌对的人际关系,即产生人际紧张。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在善于运用“首因”效应,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学习中提倡真正的“合作教育”,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要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建立班级民主管理机制,使学生有集体荣誉感,班内形成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宣扬正能量,促进凝聚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3.综合实践锻炼学生

实践既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在课堂学习中,推广集体学习模式,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可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证明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妨碍人际关系健康发展。因而课堂上应推广使用集体学习模式,可采取水平相当组合模式,也可采取优差结合组合模式,有利于学生间的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二、努力做到班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教育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树立自信,积极地面对挑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班级管理公平公正原则能否实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公平的角度来讲,班级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在班级体都是平等的,形成民主和諧,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工作中,管理者对学生总体上应坚持“无歧视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对家庭经济贫困生,管理者要一视同仁,不分贫富,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对心理不健康者,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羞怯、嫉妒、猜疑、自卑、冲动、执拗、亢奋,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级管理者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待所谓的“差生”,要在座位和说话语调和评价中消除歧视,通过科学地设置班级制度来改变这些处境不利的学生,影响他们的自我角色期望和教师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相同的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正确建立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

所谓资信制度,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品德优良的人,将来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也是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认可的心理,当然也就希望自己成为众口称赞的具有良好信誉的人。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信誉进行评分量化,既能起到表扬先进的作用,又能达到警醒落后的目的,使其内心化为要求进步的动力,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具体操作中,可以在班级中成立资信评价委员会,依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实际确立资信管理分数,由资信评价委员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予以加减分。学期结束,根据个人资信分,在班级中表扬先进,警醒落后,作为评优选先的依据。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J].教育研究,2000,(6).

[2]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J].教育研究,1996,(8).

[3]苏霍姆林斯基.人的教育问题[J].外国教育资料,1986,(4).

[4]赞可夫.和教师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湖南教育》 2006年07期.

猜你喜欢
资信人际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公平比较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当代修辞学(2013年3期)2013-01-23 06: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