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对《九歌》之承继

2013-04-29 00:44王洁
西江月·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王维

王洁

【摘 要】目前学术界对王维及其诗歌的研究较多,许多著名学者如霍松林、师长泰、陈铁民先生等都对王维倾注了心血。对王维的研究也从最初的文化学、宗教学扩展到哲学、美学等领域,但是《辋川集》与《九歌》的关系尚未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本文意图从诗歌意义本身着手探讨《辋川集》对《九歌》的承继,以期引起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探究古典诗歌对当代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维;《辋川集》;《九歌》

王维中《辋川集》多次引用《九歌》中的词语甚至化用其中的诗句。从这些诗歌来看,王维显然是受到了屈原《九歌》的影响,《辋川集》与《九歌》的承继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神同一的意境模仿。

古希腊神话认为人神同源,所以在西方神话中天神即具有神的智慧又带有人的私欲,人与神可以通婚甚至是生子,如《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这一在古希腊神话中常见的文学现象在我国文学源头中却很少见到。《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诸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一类的神话中的人物,往往集所有美好的因素于一身。《九歌》中的神袛与我国古代的其他神话中的人物相比上是一个特例,《九歌》祭神之辞多是借巫师之口降神娱神,诗辞中时而是娱神的巫师,时而又是降下的神袛。即便是神袛降临,也如世间的女子一般,或是等待赴约的情人,或是与凡人嬉戏玩耍,神袛充斥着人欲,是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同时,在《九歌》中,祭奠场面往往被屈原用香草美人装饰的富丽华贵,“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湘夫人》)百草装饰饰的庭院,芳馨设置的庑门,铺设出湘夫人降临后热闹而美好的场面,既是人间的真实之景,又是帝子降临的虚幻妙境。人神同一的现象在《九歌》中几乎随处可见。

《椒园》一诗是《辋川集》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与《九歌》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首。从题目来看,这首诗是写一个种植花椒的园子。古人有用花椒浸酒的习惯,椒浆就是以椒浸制的酒浆,古代多用以祭神,《汉书·礼乐志》:“勺椒浆,灵已醉。”“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每一实词都与《九歌》有关。其中据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中指出:“帝子”出自《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与佳人一起指貌美的女神;“杜若”出自《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是香草的一种;“椒浆”、“瑶席”均出自《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云中君既是《云中君》中的云神,名丰隆。除花椒树是眼前的实景以外,其他都是作者由椒树引起的联想,而“椒浆”是将椒园这个地方和《九歌》联系起来的关键。诗人由椒浆联想到祭祀神袛是十分顺理成章的,但是这仅仅是作者无端的联想吗?椒园只不过是辋川之地一个小小的园子,王维在诗中对椒园的地理位置、形状大小并未做任何描述,诗人笔下的椒园却是如此的不同寻常。诗人有组织有系统的找出一系列符合情境及诗词章法的词语来组合成新的意境,以一种观赏者的角度看待田园生活,显示出超脱的文人气息。一些诗歌中王维善于把眼前之景变换为想象之景似真似幻。这种意境的创造可以说是对《九歌》的有意模仿。

第二,浪漫主义手法的传承。

王维对《九歌》意境的模仿得益于其对屈原诗歌中浪漫主义手法的传承。楚辞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九歌》中充满了大胆的夸张和离奇的想象,绚烂鲜丽。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词,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曰《楚辞》。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i文思奇幻,文采炫丽是楚辞的突出特点。《九歌》繁乱炫目浓重热丽的景象是诗人浪漫主义想象和夸张的结果,这种手法背后世传承。

正如刘须溪评价王维《辋川集》“首首素净”,并不尽是平淡之语,其中不乏奇特富有气势者,这与《九歌》大有关联。《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飒飒秋雨中”的“飒飒”出自《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浅浅石溜泻”中“浅浅”出自《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石濑兮浅浅”则是写沙石间流水急溅奔腾之貌。从《惘川图》上看,辋川别业其实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庄园,而其中的一条通往欹湖的小路,王维都能生发出如“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的慨叹,可见诗人用笔之奇。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栾家濑仅是辋川栾家一地山谷的溪水,应不具有“飒飒”“浅浅”之势,但是诗人在此的化用却偏使其波澜壮阔起来,显得煞有气势,涌动出如楚辞中的壮丽雄浑之美。诗人流动的诗思传承着由古而今的浪漫主义。

第三,理想与现实的精神困境。

屈原一生经历坎坷。王维的政治热情也曾覆灭。王维对自己的仕途曾这样做过评价“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徒闻翟马牛,苦无出人志。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既寡遂性欢,恐招附时累。”(《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言及自己年少时踌躇满志的求名利,久经宦海后认为做官违背自己的性情,但又害怕受到政治上的牵累,所以与屈原一样心中矛盾重重,而这种矛盾的困境就隐藏于对《九歌》化用的诗歌之中。

《辋川集》创作于天宝三年到天宝十五年贼陷前,当他政治热情减退寄情山水田园之时,看似平静的湖面下面总是暗藏着起伏的波澜。如《辛夷坞》一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芙蓉”并不是王维的首创,在屈原《九歌·湘君》中有“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一句,“木末芙蓉”应该是出自此句。据马茂元先生在《楚辞选》中说“湘君和湘夫人为配偶,是楚国境内所专有的最大的河流之神”,《湘君》“通篇到底都是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气”。ii薜荔本是生在木上,芙蓉生在水中,楚辞中“采薜荔于水中,搴芙蓉于木末”是说在水中采薜荔,在木末摘芙蓉,暗含因所求地方不对所求未遂,愿望不能实现之意,与下面一句“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决”一道是湘夫人等不到湘君的哀怨之词。那么再来看此时的王维,他为何单单在诗中说“木末芙蓉花”呢?李林甫事件之后,如同湘夫人久等湘君未至般绝望的王维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如今诗人只想过如辛夷花一样寂静安逸的生活,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愿望,也因一些对政治的恐惧变得遥不可及,处在理想与现实交错困境中的诗人,无法排解自己的忧愁,只能隐藏在诗歌中,因此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淡淡感伤的色彩。

从文化角度来反思《辋川集》和《九歌》有深刻意义。其一,从优美到崇高。西方学者温克尔曼曾经评价古希腊艺术“高贵的冷漠,静穆的伟大”。《九歌》和《辋川集》做到了这一点。《九歌》的美是从原始朴素情节中积淀出来的有意味的形式。辋川诸诗也是作为典型个体的文人对自由生命意识的追求。其二,人神同一的遗落。随着儒学的兴盛,神话在这种主流思想的控制下更趋于教化的功用。古代神话是民间创作的汇集,像屈原这样能够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改创民间文学并使之流传下来的人不多见。从《辋川集》中看到《九歌》千年之后投射的影子,让人欣慰。

注释:

i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303.

ii马茂元.楚辞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55.

猜你喜欢
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神奇的走廊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穿越密林
勤劳的工蜂
谁是谁
山中送别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