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男
黑砖外墙、Loft感觉的水泥地坪,以玻璃镜面进行空间拓展的技法,契合了工作坊位处香港七十年代建造的工厂大厦的地理位置,也隐约透露出设计师收放自如的态度。在香港,创意产业区也是创意人士扎堆的地方,开放自由的设计、与精致无关却承载创意竞技的包容性,都让创意人士着迷。
廖弈权先生是八零后,年轻、富有开拓性。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室内设计专业硕士学位,于2009年回港创办了维斯林。2012年首次郑重其事地对自己的办公室进行设计。有意思的是,工厂大厦的Loft氛围并未成为工作坊的主调,它选择了更温情的路线,力求为工作坊塑造出家的感觉,回归“家”的本质诉求,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感受,寓工作于温情中。这在香港讲求效率的惯性理解中,反其道而行之,却又异常矛盾地契合。
为求达到家的感觉,入口设置有木地台,所有客人和员工都会在这里换上拖鞋,像回家一般进入办公室。整个工作坊呈长条形,进入办公室前,会先经过会议室,这里有一面绿色植物墙,能为密闭空间提供新鲜氧气,与清淡的花香气互相呼应。淡黄色的蔗渣板与植物墙相对,让整个空间都静谧在大自然的景致中。多彩炫目的墙身柜采用甜甜的糖果色,也令整个空间变得富有趣味。灯光柔和,音乐响起,为激发创作力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工作间的黑色主调与会议室的设计形成极大的落差,闪电形排列的白色工作台和光管既显现出随性的Loft感,又能为设计带来创新思维。传统的工作台被长台取代,拉近了员工距离。有些设计工作室乐于设置休闲娱乐场域,维斯林却更注重养身,单独的厨房设计代替了传统的茶水问,一应厨具用品齐全,员工们热爱每个在这里烹饪午餐或是晚餐的工作日,或者在工作闲暇,煮茶、饮咖啡,肆意享受着家的轻松和快乐。
对话录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廖弈权
公司当时为何选址于此处,有何考量?
廖弈权:我们的办公室位处工厂大厦,邻近聚集了很多创业人士,具有非常优质的景观,同时租金也相对较便宜,最重要的是它在设计上没有任何规限,可以很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设计主张。
谈谈你设计自己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视觉观感,还是为了体现设计理念或是企业价值?最后它达到预期效果了么?
廖弈权:两方面都同时考虑到了,具体而言,门口接待处和会议室是比较偏向视觉观感,而工作室则比较着重功能性上的表现。
对于设计师的工作场域,如何提高灵感及创意的进发,似乎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你觉得你设计的这个工作室在创意的激发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布局?
廖弈权:为了形造一种回家似的无拘无束的感觉,我们在入口处特意做了一个升高的地台,让大家在进入工作场域之前,可以换上自携的轻便鞋。此外,我们在会议室和图书馆用上较多色彩的烤漆对书柜进行了装饰,以增加视觉上的刺激。经过会议室进入工作场域之后又将进入另一个世界——我们故意把办公桌和吊灯排成“之”字形,原有的天花不做任何雕饰,让所有的管道暴露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减省装修成本,另外,更可为空间增添更多活力。
开放式空间无论从空间利用率还是团队的合作上都更有益处,你赞同么?为什么?廖弈权:这点我是绝对认同的,我自己的工作空间也是和我的工作团队连在一起,这样一来,可以和我的工作团队有更多互动,易于沟通,而且,还可以对大家的工作进度有更多的了解。
很多人都说,设计师的工作室因为工作的高强压力,不可能是干净齐整的,你是否也认同?如若这样,又当如何让有意向的合作方在拜访时能对贵司保持好的印象?
廖弈权:我也了解到很多设计师的工作室都是比较凌乱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工作室时,早已决定要把会议室和工作室分开。当然,我们也会常常保持办公区域的齐整,以便确保有意向的合作方在拜访工作坊时,能对维斯林保持良好的印象。
很多工作室有很多人性化的空间,譬如花园、茶水间、休息区、阅读区甚至是厕所,在一些细部体现着设计者独有的人性关怀,你的工作室是否也有这些既有趣且放松的空间?
廖弈权:为了让工作团队在从事设计创作时有适当的休憩空间,我们特意在工作室临近窗的位置辟出一个家庭式的厨房,用作茶水间和休息区。工作团队经常在这一空间煮食午餐和晚餐,偶然也在这里交流设计心得、茶聚聊天。除此之外,工作室的每个独立工作空间内都种有绿植,希望藉此能为工作团队增添生气和活力。
就风格而言,你觉得你设计的工作室,有哪些元素会让造访者眼前一亮,且一以贯之了你的设计理念?
廖弈权:我们一向都不追崇潮流或风格,但在我们的工作室设计上,我们希望通过简约、时尚且轻松的调性,给拜访者留下年青又充满活力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