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燕艳
编者按:
统计工作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准确监测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统计部门是全面反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信息主体部门,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和服务领导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十年来,德阳市统计部门建设不断完善,统计工作持续发展。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四位具有代表性的统计人,让他们的讲述向我们展现德阳统计的发展之路。
2013年7月9日,德阳,小雨。某小区三楼的一户人家里,阳台上的绿植飒飒作响,客厅的墙上挂着“出席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的部分四川代表在天安门前合影”,第二排右数第二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是1964年的胡能效。21年后,他来到德阳市统计局出任局长,也是到目前为止任期最长的局长。故事从这里开始。
◆初生◆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德阳市,下属6个县(市、区)。德阳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时筹建。建局之初,仅有五六人。次年扩展为十多人,胡能效到岗之时,亦不足二十人,且新手较多,但这并不妨碍统计工作的蓬勃开展。从农业院校毕业的胡能效,为尽快适应统计业务工作需要,下工夫阅读了《统计学原理》、《统计工作手册》,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学习各种统计报表的指标术语和统计工作流程、方法。他带领着主要由内江统计学校毕业生组成的年轻队伍,热情洋溢地在临时平房内工作,即使夏热冬凉湿气重,只能住在集体宿舍,也没有什么怨言。那时的统计工作,计算全靠算盘或计算器,统计月报、年报等都是通过人力送到省统计局。厚重的《统计年鉴》最初几年也都是用打字机打印,手工装订。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运用都比较原始。
可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统计工作,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是一个初生儿。
“在我看来,当时的统计工作不适应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大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还存在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整,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繁重等诸多问题。”胡能效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结束了“发展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的争论,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加快,统计工作也快速发展。德阳统计也不例外。
胡能效回忆道,“在人才培养上,市局重视干部业务能力的提高,大力支持职工参加函授学习和各种短期培训,甚至选送干部脱产去大专院校学习,这使得几年后德阳市统计职工素质全面提升。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上,市局要求市级单位和全市各乡镇配备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乡镇建统计工作站,以保障统计业务正常运行,做到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
“在统计咨询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德阳统计结合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统计调查分析,以简报或专题报告的形式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如九十年代末期,德阳大型企业如久大盐业等开始体制改革,企业运营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德阳统计针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及时开展统计监测工作,提供出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德阳时任市长严如高(后任书记)曾在全市统计工作大会上,公开表扬市统计局提供的分析资料说服力强,使用价值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准确掌握城乡居民收入和收支结构变化,突破过分依赖全面报表、层层汇总的统计数据采集方式。国家从八十年代组建城市调查队,德阳并未被抽中,而在国家农村调查队里,德阳也只有绵竹市被选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德阳市统计局从1992年成立了德阳市级农调队,1997年建立了市城调队,基本形成了“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在市州建立地方农调队、城调队,这种模式全省仅有德阳。
1998年,胡能效离任德阳市统计局。此时的德阳统计工作体系,已发展得较为健全。
◆成长◆
2002年,一名年轻的小伙子来到统计局。他是钟亮,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对统计不甚了解,觉得数据多一个零少一个零无所谓。十年里,他参与过核算、贸易、投资、工业等多种专业工作,上挂到省统计局工交处学习,经历了两次全国经济普查,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一次投入产出调查,慢慢发现,统计工作有着严肃的系统流程,作为统计工作者,需要既熟悉统计数据的生产,又熟悉经济发展的过程,才能够做到定量统计,才能准确地对经济现象做出判断,更好地把握统计趋势。
如老局长胡能效所说的,统计工作是增知识、长才干的好去处。几年里,钟亮被市委办抽调工作过,也曾挂职镇长助理。“市委办的报告不仅要站在统计的角度上,还要站在德阳全市经济工作的角度上。镇长助理也是如此。除此之外,2008年地震发生后我被抽调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组工作。这些工作锻炼了我的整体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视野得以更加宽广。”
因为统计,所以成长。现在的钟亮,已被提拔为德阳市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
回顾十年统计生涯,钟亮有三个心得:
第一个是听数据说话,了解统计原理和方法制度,学会看表格(指标),知道数据在说些什么,这是最基础的;
第二个是要与数据对话,加强实践,多下基层了解情况,准确把握各种统计数据;
第三个是用数据说话,熟练使用统计数据,让它生动起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领导决策、服务人民群众。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全面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和“一套表”改革。曾经亲身体验过乡镇统计工作的钟亮,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他热切地希望,通过各项统计改革措施的落实,能够真正减轻基层统计的负担,让基层统计工作者真正感受到统计工作的活力。
这位33岁的年轻人,是德阳统计众多新生力量的一个缩影。在像他一样求真务实、善于思考的人才支撑下,德阳统计茁壮成长。
◆坚守◆
德阳统计工作取得今日的成就,有新生力量的汇入,也有一代人的坚守。
1983年时年22岁的曾嫦来到德阳市统计局。彼时刚设市的德阳统计资料稀缺。白天,她和一帮朝气勃勃的大中专毕业生同事们,为完成上级安排的统计工作,奔波忙碌。晚上,就开始背字盘、学打字、刻蜡版、搞油印等。为了早日编印第一本《德阳统计年鉴》,他们放弃周末奔赴德阳各区县查档案、反复核对数据,过录、整理、汇总。1985年,一本手抄式的《德阳统计年鉴》问世,记载了1983年前的德阳历史统计资料,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第一手的统计数据,为德阳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面对统计工作的艰苦,曾嫦从未离开。30年里,她从事过工业统计、劳动工资统计、综合统计、统计法规、统计学会工作,担任过综合科副科长、人口社会科技科科长、政策法规科科长、统计学会秘书长。2000年参加过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任德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现任德阳市统计学会秘书长。
她曾为报送工业报表抄录了33万笔数据,她见证了德阳统计从手工记录、赶车报表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实现联网直报、随时沟通的巨变。“三十年里,德阳统计工作条件不断改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统计服务日益优质,统计法制也在不断健全。我虽也曾失落过,但想到自己是学统计的,那奉献统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是终生的事业。作为德阳统计事业三十年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非常自豪。”
◆未来◆
2009年,钱广民来到德阳市统计局出任局长。在此之前,他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等单位工作过。“感觉角色转换比较大。那几年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钱广民说。
这是一位好学的局长。他的书柜排满了办公室的两面墙,每个书架上都堆满了书,有的甚至一层书架上挤了两排书。近几年,德阳统计一直强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争创一流”,或许这也是钱局长对于自身的要求。
作为现任德阳统计系统的领头人,钱广民时刻注意处理三个关系:到位和越位,服务与监督,专业统计数据运用和经济形势的综合研判。第一个关系,要求统计系统提供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第二个关系,让统计工作从注重管理监督转向服务为主,也开始探索“服务式执法”,有利于增强依法统计的意识;第三个关系,则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统计数据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德阳统计领域和服务水平得以不断拓宽和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范围扩至二十余个专业,开展小康社会监测、妇女儿童监测、环境满意度调查、文化统计、服务业统计等多项工作,统计领域已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德阳统计制度建设和统计管理也走在了全省前列。“四大工程”建设有效推进,全面实行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国家、省、市、县广域网高效畅通,及时关注企业报送的统计数据动态,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县(市区)统计局,提高了行政办公效率;乡镇统计信息化配置和使用达到97%;成立了基层工作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局领导片区联系制度,在绵竹市进行了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全市的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建立了市级部门统计工作制度,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在中江县推行统计代理制度试点,对利用民间机构和力量做好统计工作进行有益尝试;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度、加快统计体制改革等多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市委书记李向志、市长陈新有也在市委、市政府专题工作会上要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德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实施意见》、《德阳市加强工业统计工作意见》陆续出台。
2011年和2012年,在全省统计工作考评中,德阳市统计局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综合、工业、县级经济监测、投入产出、就业、执法监督等多项工作亦在2012年全省统计系统相关考核中获一等奖。
“这是否算是德阳统计的繁荣时期?”记者询问钱广民局长。
时钟滴答走过,他说出四个字:“三十而立。”
继而补充:“三十而立,可以说是一个标志。德阳统计刚刚迈过一个阶段,依然需要灌溉和成长,需要大家继续努力,才可以向着繁盛前进。”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服务型统计,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对于德阳统计工作的发展前景,我很有信心。”
三十年来,德阳统计紧扣时代脉搏,为德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老局长胡能效、年轻人钟亮、现任局长钱广民、坚守者曾嫦的背后,站立着众多充满希望、执着的德阳统计人,他们都在为德阳统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在为圆一个“统计梦”而奋力前进。我们怎能不相信,而立之后、愈发成熟的德阳统计,将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