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倩 牟俊翰
编者按:三十年德阳的发展不止是经济数字的变动,它还存在于与其发展息息相关的每一个德阳人心中。在德阳发展满三十年之际,我们分别走访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行业相关代表。听听他们心中过去的德阳,看看他们工作生活的变化,聊聊他们心中的期望。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建华:东电与德阳要共同走出去
48岁任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他,你能读懂东电,也能感知德阳。
大潮涌动齐壮大
贺建华进东电时,德阳刚刚起步。虽然改革开放的帷幕已经开启,但身处内陆的德阳并没有沿海城市一切都在“躁动”的景象。德阳广场上大喇叭依然响彻,坑坑洼洼的土地上不时有板车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慢节奏还在东电身上留有明显的痕迹。1984年,东方电机发电设备产量113.6万千瓦,工业总产值8228万元;而到2012年,数字已分别变为3211.4万千瓦、68.3亿元。两相对比,一切都显得不可思议却又顺理成章。
1993年~1995年,“企改制”开始,东方电机厂作为国家首批规范化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率先实施,并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2004年,电力发展的“黄金十年”时代到来,东电把握机遇将市场开拓至国外,在项目开发中与世界知名企业同台竞技,在巨型机组研制方面也有了相当的话语权。而这些改变的中流砥柱是技术。
葛洲坝175MW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龙羊峡320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00MW“东方型”汽轮发电机、三峡右岸700MW水轮机......,一系列自主研发产品的成功,一步步推动东电改写行业格局。
20世纪90年代是东电发展辉煌期之一,而此时世界格局风起云涌,信息化、知识经济潮流澎湃而来,德阳也进入其飞速发展时期。德阳乡镇集体工业、私营工业迅速壮大,“工业强市”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德阳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工业经济实力大增。到1999年,德阳GDP总量从1983年的16.6亿元增长为221.0亿元。
唇齿相连谋发展
“东电的发展需要德阳的承载,它是德阳发展的一个侧影,两者唇齿相连。”谈及东电与德阳之间的发展关系,贺建华这样说道。
随着成德绵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德阳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东电也将开始新一轮的出发。对此,贺建华也有一个明晰的计划。
省内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必不可少;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环保节能、分布式发电等产品开发,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力争能够在成德绵经济圈建立示范项目是策略。加快“走出去”步伐,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是前景。
这样的规划,需要德阳整个重装发展环境的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加大对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企业创新、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改投资等给予资金支持。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重点支持自主创新项目。尽力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贺建华侃侃而谈。
“未来,东电与德阳要相互创造发展环境,才能共同走出去。”贺建华说。“共同走出去”,在采访中贺建华多次提及。科班出身的贺建华在多年的技术开发历练中,对企业发展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走出去,需要一个让你不同的点,不同才能出彩。”对于东电、德阳以后的发展,贺建华如是说。而两者的出彩,东电离不开技术发展道路,德阳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工业。
从1984年大学毕业进入德阳,至此已近三十年。三十年,贺建华与他身处的这座城市呼吸与共,也见证了东电与德阳的共同成长。未来,也必将如此。
东方汽轮机公司党委书记何显富:弘扬“东汽精神”助推德阳新型工业化发展
展开东汽气贯长虹的历史画卷,你可以看到一个个有血有泪的转折点;1966年“一根麻绳艰辛创业”、改革开放、体制改革、金融危机、汶川地震.......,在一次次淬炼中,东汽的工业版图越来越广阔,东汽人、东汽精神也在一代代传承。“到今天,东汽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对东汽、对德阳,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东方汽轮机公司党委书记何显富说道。
记者(以下简称记):何书记,您好。如果可以通过描述两幅画面来看东汽的过去和现在,您怎么描述?
何显富(以下简称何):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东汽的发展波澜壮阔。如果是描述两幅画面,第一幅肯定是属于第一代东汽人的:他们奉献青春、挥洒热血,与蛇为伴、与鼠相邻,喝沟水、吃杂粮、住古庙,战天斗地,靠手拉肩扛修铁路、建厂房,在一个荒凉之地建起了“十里东汽”。
第二幅是现在的东汽:产品种类涵盖火电、风电、核电、气电、工业透平、电站辅机及电站控制等多个领域;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轮机产品在中国汽轮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产品遍布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印度、伊朗、印尼、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越南等世界多个国家,深受国内外用户普遍好评。
现在的东汽是一代代东汽人造就出来的。而第一代东汽人的开拓居功至伟。
记:在东汽经历的这些节点中,2008年的地震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东汽精神”。
何:其实“东汽精神”一直贯穿在东汽发展的每个阶段。60年代的艰苦创业,70年代、80年代自力更生,90年代积极引进技术和创新,2008年“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都是东汽精神。“东汽精神”的内涵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在2008年大地震中,“东汽精神”集中迸发出来,引领东汽完成了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灾后重建三大任务,并成为了指引东汽阔步前进的强大精神源泉和坚强支撑。
记:能具体介绍下吗?
何:可以用数字来说话。2008年大地震中,东汽辖区职工及家属308人遇难,厂房、家属区大片倒塌,2200余台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元。地震后,在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震后一个月就开始生产。2008年在遭遇空前灾难情况下,完成了2320万千瓦的产品产量,是当年原生产计划的88%,完成了创纪录的108亿元的产值,比2007年增长了13%。东汽新基地建设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就竣工投产,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东汽速度。这是东汽人发挥“东汽精神”的成果,也是“东汽精神”的一次完美体现。
记:“东汽精神”一直在引领支撑东汽的发展,这种精神对它身处的这座城市的发展将会带来什么?
何:东汽按照“十二五”目标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规划了八大产业,重点是在做好、做精“火电、燃机、核电、风电”四大基础板块的基础上,培育新的支撑点。东汽将投入更多的力量,坚定不移的发展新能源产业,提升新能源产业产值的比重。要达到这些目标,在目前新的形势下,东汽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须依靠“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凝心聚力,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将提质增效进行到底。通过管理提升、精益制造、降本增效、质量提升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把德阳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做出东汽应有的努力。
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国家支持震后产业发展等这些政策对德阳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机遇;德阳处于成都平原,在四川的地级市中离成都最近;县域经济基础雄厚,传统工业发展不断向高端化发展,新兴工业方兴未艾;再有德阳人民的齐心协力、坚韧不拔,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德阳建成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宏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弭:企业的创新主题同样适用于城市
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资料显示,宏华是由四川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而成,刚成立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弭(以下简称张):宏华是1997年底成立的,注册资金仅有80万元,员工11人,而且当时我们没有自己的经营场地,没有固定的产品,没有投放的市场。起步可以说是非常的艰难。
记:创建伊始,您就提出“要以创新思维打破传统仿造模式,靠技术和创新来取胜来发展”。为什么将技术和创新作为着力点?
张:这点和我自身的经历有关。未成立宏华前,我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广汉钻采设备制造厂任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又在川油广汉宏华实业开发公司总经理,对技术类的东西非常熟悉。也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而且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只有占领技术上的制高点,在行业内才有话语权,才能在市场上开拓出生存空间。
记:宏华的第一次转折也是因为技术的创新。
张:是。那是1998年,中国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上百台F320钻机需要升级改造,我们就抓住这一机遇,提出F320钻机改造方案,方案提出后顺利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我们赢得了第一笔订单,市场因此慢慢打开。现在市场远开拓至俄罗斯、中亚、东亚、非洲、东南亚、美洲等。现在宏华的相关专利申请达130项,技术上的优势使宏华在业内慢慢占有主导地位。宏华的天下是真正用技术打下来的。
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这些道理现代企业都明白。但为什么在践行同样的准则下,宏华能从集体小厂转变为现今中国最大的石油钻机成套出口企业、全球第二陆地石油钻机制造商,成为行业内翘楚。而众多的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张:有些说的很热闹,但得扎扎实实做到才有效。说来说去,还是围绕“技术创新”铺开的企业发展路子。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市场突破口,开始盈利,加大人才、研发的投入,成果反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再加上正确的理念与定位,目标是可以达成的。但不管怎样,创新永远不能丢,它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城市“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发展
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脱颖而出,除却自身实力,还有什么影响因素?
张:周围的发展环境也至关重要。对于宏华而言,走得再远,也需要一个支撑的基座,那就是德阳。宏华是从德阳走出去的。
德阳整个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宏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大的氛围。而且宏华的现在也离不开省市领导的支持。5·12大地震时,地处重灾区广汉的宏华受创严重。省、市领导亲自帮助协调解决产品出口运输问题,使企业困难得以缓解。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际,省商务厅又积极向商务部争取科技创新补助基金,为企业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记:今年是德阳设市三十周年,三十年成果显著。对德阳以后的发展您有什么看法?
张:德阳现在的发展非常迅速,投资、居住环境也更为优越。财富论坛期间,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前来德阳考察。而且伴随着成都发展的扩张化趋势,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与成都互补的局面,将是德阳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德阳发展势头强劲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有利于宏华大后方的稳固,也有利于宏华海外市场的开拓。尤其是现在宏华页岩气的开采,内部环境政策宽松了,这个潜力十足的市场对于宏华这方面业务的开展将是极大的促进。
有好的机遇,也需有好的准备。不只是企业,德阳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尤其是理念上的创新。德阳现在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城区为中心,多组团发展,在重要的节点上建设特色乡镇,以生产投资型向生产消费型转变,都是很好的转变。
一座城市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这几步要推陈出新,才能在过去的基础上更好、长远发展。
德阳市天山社区前社区书记朱远华:如今正是承上启下的时候
也许是因为以前做过社区工作的原因,现年61岁的朱远华老人十分健谈,从三十年前生产大队的情况,到自己每一段工作经历,再到对儿子的培养,都娓娓道来。与记者聊天的时候,朱老一口气说上了两三个小时,话语间充满了底气和畅快。
朱老居住的旌东街道天山社区被称为是“城中村”,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后来因为城市发展和行政区域的扩大,土地被占用,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集中分配土地、发放补助用于修建房屋。这是1992年的事,那时朱远华一家人也从农村户口转为了城市户口。几年之后,他们将之前修建的两层楼房重新加盖、翻新。如今他们一家人居住在其中一层楼,其它两层则用于出租。
记者看到的天山社区香溪巷完全打破了我们以往对“城中村”破烂、落后的固有看法:路面十分干净,两旁的房屋依次排列得整整齐齐,临近繁华的主城区但又自成一方宁静的天地。朱老就在这个地方做了十年的社区书记,直到2010年退休,对社区的发展变化有十分直观的感受。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朱老几乎见证了城市的每一次变化:从1984年开始,他先后在德阳市旌阳区社会治安派出所、高新区联防治安办、德阳市公安局旌东街道派出所工作,工作地点的变化反映出的是行政区划设置的更迭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1983年的时候,德阳市只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街道,如今城市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朱老说:“三十年前从没想过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变化,没想到会住到这么大的房子,更没有想到会买车。呵呵。”朱老的爱人也已经退休,岳父也与他们同住,再加上儿子一家三口,正是四世同堂!
谈起儿子,朱老滔滔不绝:“他1995年参军,1997年就作为第一批军人被派往香港特别行政区,2002年退伍之后就一直在德阳市建设规划局工作,如今正是工作承上启下、作出成绩的时候。”
如今,也正是德阳社会经济发展承上启下、做出新成绩的时候!
广汉市金轮镇小作坊主孙勇建:勤劳肯干生活就会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孙勇建只有十几岁,守着祖上传下来的一亩三分地,他和父母以及兄弟几个挤在一间老旧的土坯屋里。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孙勇建读完初中就退学回家务农了,那时的他觉得自己就如同所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样要一辈子被束缚在这土地上。
也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农村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机制开始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全面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发生明显改变。这一变化也深入到了身处西部的德阳。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德阳市实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再一次减轻农民压力,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013年7月,孙勇建的家已是一幢两层的小洋楼,有了自己的独门独院。院子里大部分地方整齐地堆放着已经制作好的扫把以及木材等原材料,俨然已是一个小有规模的家庭作坊。孙勇建颇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的扫把完全不愁销路,制作多少,顾客要多少。现在受限的主要是场地和人手问题。”从几年前开始经营家庭作坊起孙勇建就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副业发展上,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扫把平均一个可赚2块钱,他和妻子一天可制作50个左右,收入着实可观,如果能扩大生产规模,收益将再增加。
在金轮这样的农业乡镇,除了副业,农民收入来源主要还是种植业。“单靠种点粮食肯定不行,一定要要种植季节性蔬菜,”在(下转第38页)(上接第33页)谈到近年来收入增加的问题时,孙勇建说道:“自己一定要勤劳肯干,我们又种粮食又种蔬菜,还干起了副业,一年到头都没闲着。当然也离不开政策扶持,农业税取消了,我们种的蔬菜也都有协会集体收购。”
在此基础上,广汉市的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成了小麦专家大院以及油料基地等各类粮食产业和试验基地。以及各类农业体验园。
如今,孙勇建家庭年收入能够达到五六万,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孩子在成都上大学。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已经变得没那么清晰。当然,不变的是他们淳朴的性情和勤劳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