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追梦记

2013-04-29 00:44刘莲
名人传记 2013年8期
关键词:亚平航天员太空

刘莲

2013年6月26日8时许,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落地,随后,聂海胜、王亚平、张晓光依次出舱,举国欢庆。

经过十五天的太空旅行,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的王亚平,状态良好,神情自若,光彩照人。她习惯性地用手理了理秀发,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嘴角上浅浅的笑窝,洋溢出成功者的喜悦。毫无疑问,梦圆之后,等待她的将是用鲜花、掌声和各种荣誉编织的巨大光环……

对于成功者,特别是宇航员,人们从不吝啬使用华丽的辞藻。在赞誉之声平地而起、席卷各大媒体的时候,一位教过她的中学老师却十分清醒,他中肯地评价道:从前的王亚平,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她读书时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家庭条件也非常一般。这恰恰说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王亚平从来就不算是命运的宠儿。像许多山村少女一样,她曾做过一串串五彩梦,但经过现实的风吹浪打,这些美梦一个个相继破灭了。但是,心若在,梦就在,面对挫折,王亚平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一次次地鼓足勇气,从头再来,继续追逐新的梦想——

从田径梦到教师梦再到飞天梦

张格庄村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离城十公里处,是“水果之乡”烟台市的一个小山村,人口只有二千六百多人。由于远眺大海、背靠群山、光照充足,这里生产的“张格庄”牌大樱桃个圆皮薄、通体紫红、酸甜适口,被评为市级名牌,远销海内外。

1980年1月27日,张格庄村东北角一座灰瓦红墙的普通民宅内,王亚平呱呱降生;几年后,她又多了一个妹妹。父亲王文君、母亲王淑芝都是老实巴交的果农,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怎么爱说话。对于两个“千金”,父母从不抱太高的希望,更没有条件对其娇生惯养。于是,打记事起,王亚平就没有多少优越感。樱桃好吃树难栽啊!两亩多地的樱桃园子,要做的事情真不少,施肥、剪枝、打药……父母从旭日东升就将两个孩子带进园子,一直忙到星星满天才带她俩回家,一天下来,没有什么时间陪她姐妹俩。王亚平挺懂事,就与妹妹一起在草棵里玩,捉迷藏,捉蝴蝶,不知道忧虑;再大一些,她还要帮父母干活,拔野草、锄黄豆、喂牲口,等等。但农田里的劳作,也使得她的身体长得结结实实,脸蛋晒得又黑又亮,从里到外,她与村里的小姐妹们没啥两样。

上了初中,她从书本上和电视里了解到外边的世界。她爱父母,爱家乡,但她并不愿意在小山村里、樱桃树下度过自己的花样年华。就在她忧心忡忡的时候,电视里接连传来“马家军”破全国纪录、破亚洲纪录、破世界纪录、破奥运会纪录的消息。她想,王军霞、曲云霞、刘冬、董艳梅等大姐姐,都是农家子弟,都靠“长跑”获得了成功。我从幼儿园起,多次代表班级、学校参加各种运动会的中长跑项目,每次不是冠军,就是亚军。中长跑项目训练艰苦、争夺激烈,城市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细皮嫩肉的,谁能遭得起这个罪?“马家军”的大姐姐的今天,不就是我的明天吗?

从此,在烟台市二十三中运动队里,王亚平的训练更刻苦了。每天天不亮,其他队员还在沉睡,她就甩着马尾辫,踏着晨光,在操场上跑开了;业余时间,功课做完,别的同学要么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要么看琼瑶的言情故事,而她常看的,是《现代田径运动技术》《东方神鹿王军霞》《惊世奇兵——世界瞩目的马家军》等图书和报刊文章。经过一番努力,王亚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可是,正当她想续写王军霞的奇迹时,却遭遇人生的第一个沉重打击——体校招生,她的各方面条件都合格,只是因为个头矮,“运动潜力不足”,未被录取。

或许是命运的补偿吧,1994年9月,王亚平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福山一中(山东省重点高中)。这时,她的心里特别清楚,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不上体校、不进专业队,就不可能吃上体育这碗饭。看来,只有通过高考来改变人生了。她随行就市,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了调整,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于是,她偷偷收回“田径梦”,把努力的重点放在了文化课学习上,与高考无关的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操场上,少见了她奔跑的英姿;图书馆、阅览室里,却多了她苦读的背影。

高三,是学子们的冲刺阶段。1996年9月,新学年开学不久,就在高三这个节骨眼上,中国空军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的工作全面启动。她班里的姐妹们个个踊跃报名。令师生们惊诧的是,平常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王亚平这次却没有递交申请书。班主任赵家海有些坐不住了,找她谈心。面对老师的提问,她低头红脸,显得忐忑不安。她不时摆弄一下自己的辫梢子,磕磕巴巴地吐露出自己的心思。

原来,她了解到,女飞行员每八年全国才招收一批,可谓万里挑一。而选拔飞行员要经过校、区、市、省层层筛选,还要进行文化测试、体格检查、心理选拔和政治考核,十分严格,前前后后要忙活一年。第七批女飞行员只有三十七个名额,全国应届考生高达六万多名,这个比例,被录取的概率太低了。如果为此分心,耽误了功课,影响到高考,岂不是鸡飞蛋打?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啊。

望着这个山村少女,赵家海心里很不是滋味。赵老师对她的家庭情况很熟悉,觉得她的这些顾虑不无道理,但出于老师的责任,他还是好言相劝:亚平啊,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机会很难得,你怎么就轻易放弃呢?退一万步说,即使选不上飞行员,你不花父母一分钱,免费做一次全面体检,不也挺好吗?

王亚平想了想,紧咬嘴唇点点头。

第一次体检,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被淘汰出局,王亚平却顺利通过。放学回家,父母却连问都没问一句。吃晚饭的时候,她实在憋不住了,对父母说:“你们怎么也不问问我体检的结果?”父亲没吭声,闷头吃饭;母亲却给她泼了一瓢冷水:问了也没有用。这次通过,下次谁能担保?八字还没见一撇呢。即使下几关都通过了,招得那么少,都轮遍了,也轮不到你的头上。闺女,别做这个梦了,还是集中精力准备高考吧。

王亚平生性好强,不愿临阵做逃兵。所以,她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参加各级体检、选拔。同时,她起早贪黑,连吃饭时面前都摊开一本书,想方设法把耽误的学习补回来……

但命运真的眷顾这个肯吃苦的乡村女孩。1997年8月,王亚平通过了体检关、政治审查关和高考关,成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名为空军航空大学)的一名女学员。

教师梦破灭了,王亚平仰望蓝天白云,又做起了浪漫的飞天梦。

一只冲天的“雨燕”

一跨进长春飞行学院的门槛,王亚平等女学员们就迎头遭遇了“下马威”。新生队干部板着脸宣布:按照《内务条令》要求,女学员必须剪去长发留短发。

然而,这仅仅是紧张的军旅生活的一个小小的“见面礼”,更加严格、艰苦的磨炼,正一波接一波排队等着她们。

首先是预科阶段,通过政治教育、队列训练和体育运动,培养女学员的军人气质,帮助她们清除身上的“骄”“娇”二气,实现由民到军的大转变。三个月的训练结业,经过身体复查和阶段小结,王亚平有几个姐妹被淘汰出局。

接着,是文化基础学习,一年半的时间里,开设了三十多门课程。学习结业,又有几个女学员被淘汰出局。空军航空大学至今还保存着王亚平的成绩单,包括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大学英语等在内的十六门功课,各科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平均成绩为八十八点五分。

谢天谢地没被淘汰。1999年4月,王亚平与二十九名同学一起,转入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学习飞行。由于是运动员出身,又加上她胆大心细爱琢磨,最终,她以总分第二的好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被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副连级军衔,分配到广州军区空军运输机部队驻武汉某团,成为运输机飞行员,实现了自己的蓝天梦。欣喜之余,王亚平也没有忘记在人生征途上曾经给自己雪中送炭的好人们。在给小学老师靳凤春的明信片中,她用圆珠笔一笔一画地写道:“尊敬的靳老师,是您用那善良的性格、纯洁的心灵教育了我,也是您使我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爱,我将永远记住您的教诲!您的学生王亚平。”

飞上蓝天后,王亚平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皮肤变白了,人也丰润了,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就在这个时候,喜欢锦上添花的爱情女神也轻轻叩开了她的门,把帅小伙赵鹏推到她的眼前。赵鹏也是飞行员,与王亚平不是一个单位,所在部队机场距离武汉四百多公里。距离滋生思念,思念催生爱恋。经过几年的热恋,两个人情投意合,准备喜结良缘。可是,也就在这个时候,爱情女神却像是故意要考验他俩似的,不断地制造大小麻烦。婚期约定,到了完婚之日,不是赵鹏有战备任务,就是王亚平要转场飞行,婚期不得不一推再推。直到2006年9月,王亚平和赵鹏又商量好了,利用“十一黄金周”回老家完婚。父母得到消息,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早早发出请柬,并提前订好了婚宴。可是,动身前夕,王亚平的飞行任务一个接一个,双双返乡的日期一拖再拖。9月30日,王亚平执行任务归来,脱去军装,换上便服,也没怎么收拾,拎起旅行包就打出租车赶赴民航机场,但途中却遭遇堵车。王亚平手捏机票,急得浑身发热,但毫无办法。紧赶慢赶,等到了飞机场,离起飞时间只有十分钟了。通常,航班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停止办理登机手续。王亚平脸色刷白,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这回又泡汤了。巧合的是,那次航班因气象不佳临时推迟了半个小时起飞。事后,两口子聊起此事,赵鹏调侃道:“还得感谢天气不好,否则,那天你还上不了飞机,做不成新娘。”

新婚后,夫妻俩各回各的机场,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结婚三年,团聚的日子满打满算不足一百天。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发大地震,灾区急需救援,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运输机来回穿梭,大显身手。18日下午4时10分,赵鹏驾机运送二十余吨救灾物资,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卸货期间,王亚平驾驶的安—26型运输机也在该机场着陆了。下午5时,小两口在停机坪意外相逢。夫妻俩已经四个月没有见面,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但由于机场气氛严肃,人来人往,两个空军飞行员夫妇谁也不好意思伸出双臂亲热一下。两个人克制着心底的喜悦,像一般战友那样互相问候了几句,提醒对方注意飞行安全,然后,又驾驶着各自的运输机,飞向蓝天,各奔东西。

飞行员离地三尺有风险。平时不在一起,王亚平与赵鹏有一个特殊约定:谁的飞机平安着陆后,都要在第一时间发出一条手机短信,报个平安。当记者问及王亚平对这样的牛郎织女式生活怎么看时,她俏皮地回答:“很好啊,浪漫吧!我俩可比牛郎织女幸运多了。牛郎织女一年只能在七夕夜见上一面,我和赵鹏在机场相遇的次数可不止这么少。”

跳出“农门”,翱翔蓝天,“丑小鸭”成了“白天鹅”。一切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她对家乡的情谊。2009年早春,正是樱桃含苞、小麦返青的季节,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却发生了一场春旱。接到地方政府的请求,广州空军派出五架运输机实施空中增雨。2月11日下午14时,王亚平作为先锋,驾驶飞机升空,像一只巨大的雨燕,穿云破雾,飞向山东半岛。飞行途中,团团浓雾像拳头一样,不停地迎面袭来,仪表盘上显示“水汽很大,出现轻度结冰”。飞机的抖动也越来越剧烈。这种情况,对于飞行有一定的危险,而对于人工催雨,却很有利。王亚平已经执行过六次人工增雨、抗震救灾和奥运会消云任务,面对险情,她毫无惧色。她一会儿看看仪表盘,了解飞机的结冰程度;一会儿望望驾驶窗外,寻找最佳战机。当飞机即将飞越黄河、浓雾满天时,王亚平看准时机,果断地下达指令,机舱内的工作人员迅速按下发射按钮,一百枚焰弹一枚接一枚,闪着银光,呼啸着射向云雾深处。不久,齐鲁大地喜降甘霖。飞机安全返回机场后,王亚平摘掉航空帽,同行的人才发现,她的秀发上别着一只美丽的雨燕头饰。她幽默地解释说:“我喜欢雨燕。我今天特意戴着这只‘雨燕飞行,就是希望它能给家乡父老带去一场及时雨。”

正当王亚平执行任务、在外地机场飞得带劲的时候,一天,团部派来数名男飞行员,接替了她们,她和她的同学们则被用火车秘密送往北京。《保密守则》写得很清楚,不该问的不要问。坐在火车上,她们谁也不提这个话题,心里却直犯嘀咕: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啊?

中国太空授课第一人

原来,根据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第一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的工作悄然拉开了帷幕,选拔范围锁定在符合条件的第七批三十名女飞行员身上。经过第一轮筛选,王亚平与十四名飞行学院的同学,进入候选之列。

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是世界惯例。相对于飞行员的选拔,般天员的选拔标准更高更严更苛刻。这次择优选拔要从十五名中先选中三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考核,还要刷掉一名,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的王亚平,已今非昔比。她的飞行之路走得很顺,她飞过四个机种,安全飞行达一千六百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并被提拔为飞行大队副大队长。但她还有些拿不定主意,就向丈夫征求意见。没想到,赵鹏的回答很干脆:选不上,你是我的骄傲;选上了,更是我的自豪。把心放在肚子里,不管结果怎样,我都全力支持你!

经过半年的精挑细选,2010年3月,王亚平、刘洋等三人金榜题名。而且,王亚平与刘洋还是一个飞行团的。4月29日,广州空军运输机某团为刘洋和王亚平举办了欢送晚宴。不久,她俩一起前往北京,到航天员大队报到,并摘下飞行徽标,换上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成为女预备航天员。三名女预备航天员是同学、同事,又是“同航”。平时,大家亲如手足,但在训练时,却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因为谁都心知肚明,三个人只能有两个人“晋级”。不久,“三选二”揭晓。等听到自己的名字,刘洋和王亚平情不自禁地跳将起来,又是蹦,又是叫,满脸开花。可是,当她俩发现还有一个姐妹仍旧标准地坐在座位上,低头不语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向她张开双臂,三个姐妹紧紧地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到了2012年6月,同样残酷的情形,这次落在了王亚平的身上。当时,“神九”已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乘组三名航天员中,有一位是女航天员。当选的女航天员,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嫦娥”、世界第五十七位女航天员,这一荣耀的价值无法估量。刘洋和王亚平都是候选人,“二选一”,没商量。说实话,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两个“同航”谁都愿意当第一,不想做第二。但是,在巨大的考验面前,刘洋和王亚平早已超越了对个人得失的考虑,而是从国家利益的高度,精心准备,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在“神九”出征的最后时刻,幸运的天平向刘洋倾斜。接到命令,王亚平心静如水,她坦诚地对刘洋说:“刘姐,祝贺你!我希望你能带着我们俩的梦想一起飞,我会在地面支持你,为你祈福。”关键时刻,王亚平自然流露的大局意识,更加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敬重。

2013年6月3日,紫的、红的、白的樱桃再次挂满枝头,“神十”与运载火箭的组合体如期竖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架上,蓄势待发。这次发射,仍旧像“神九”一样,飞行乘组航天员还是二男一女。与“神九”不同的是,女航天员这次没有备份,王亚平是唯一的候选人。发射前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轻启樱桃小口,实话实说:“航天员的生活是浪漫的,也是单调的,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待。我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不停地训练、考核、再训练、再考核,每天过得很紧张,也很充实。三年多来,我没有陪丈夫逛过一次街,也没有带孩子进过一次公园。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付出值!因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最大的梦想。”

“神十”发射成功,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后,三名航天员在轨飞行十五天,并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体内工作生活十二天,进行多项科学实验。作为乘组一员,王亚平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也是意外的惊喜:在天宫一号上进行一次太空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圆一回自己的老师梦,而且是站在世界“最高讲台”上讲课。

太空授课,美国先行。2007年8月,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国际空间站作过时长二十五分钟的授课,轰动世界。半年前,王亚平领受这一任务后,既感到工作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芭芭拉·摩根是教师出身,自己没当过老师,从未给中小学生们上过课,第一次上课,就站在世界最高的讲台——距离地球三百多公里的天宫一号,给世界最多的学生——全国八万所中小学校、六千万名学生授课,还要超越前人,讲出特色,难度的确不小啊。

6月20日上午10时许,太空授课正式开始。在指令长聂海胜、太空兼职摄像师张晓光的积极配合下,王亚平举止从容,侃侃而谈:“同学们都知道,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在太空环境中,我们个个都像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那么,失重了,我们的身体质量是不是也没有了?要是能测量一下就好了……”

讲完太空质量测量,接着,她依次完成了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实验,娓娓道出这些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与地面课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学生代表进行教学互动,亲切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堂太空课,整整上了四十分钟,无论是教授内容的难度,还是授课时间,都超过了美国。为了当好“太空教师”,王亚平也没少下功夫:“我们首先确定要做什么实验,准备相应的教具,并想象出在太空里会是什么样的效果,虽然在地面上模拟不到,但我们必须在地面做好很多预案。仅就实验内容的问题,我就和专家们商讨过上百遍。我还就如何当好一名老师,如何能够在讲课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每一个眼神和笑容、每一句话的音调和音量、每个口吻的起伏与顿挫等细节,都请中关村二小、人大附中等校的名师做指导,进行反复演练……”

王亚平的太空授课,不仅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还受到各方人士的好评。“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少将认为,王亚平“老师”展示了在地面重力环境下不可能展现的奇妙现象,让青少年朋友深刻体会到科技的魅力。6月24日,在北京飞控中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神舟十号航天员进行了天地通话,他明确指出:“前几天,你们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举行了太空授课,很有意义,据我了解,有八万所学校、六千万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授课活动。这对于培养他们崇尚科学、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在你们的身上体现了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这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对全国人民都是启示和鼓舞。我们希望你们精心操作、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后续任务!大家都盼望着你们胜利归来!我在北京等候你们!”

“神十”三名航天员此次飞天征程中,成功实施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作为“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位中国太空授课第一人又将整装待发,奔赴下一个战场。■

(责任编辑/穆安庆)

猜你喜欢
亚平航天员太空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上)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上太空,安个“家”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Effect of blade shape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vortex structure of vortex pumps *
孔亚平和她的三个梦
南海随笔
太空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