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入结构角度浅谈农民消费问题

2013-04-29 21:02陆媛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消费水平

陆媛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然而,农民消费水平却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农民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和消费的现状,拟从收入结构角度分析其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进而提出改善农民消费水平,必须大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收入结构 消费水平 农民增收

按照不同的来源划分,农民的收入有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种形式。其中,经营性收入一直以来处于主体地位,工资性收入占有重要地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较少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加。如下表所示:

农民收入构成比例(2006-2010)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

这四种收入形式均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对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也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探究农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的不同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影响农民消费的不同形式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改变当前我国农民消费相对滞后的局面。

经营性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民通过从事农业劳动获得的报酬或收入的总和, 在农民的收入构成中,它占有非常重要的主体地位。近年来,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我国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平均只有519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2833元,比30年前提高了5倍有余。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收入来说,经营性收入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在农民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如上表所示,2010年,农民经营性收入所占总收入比重比2006年降低了近6个百分点。

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具有增长性、稳定性和永久性的特征,它是农民消费的主要支撑,对于农民的消费起着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具体来说,经营性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表现以下方面:

一、经营性收入是对农民基本生活消费的重要保障

基本生活消费是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存权利的消费,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求是人类必须的也是最低级别的需求,是人类生存和继续发展的保证,而经营性需求的首要的功能就是满足农民的生理需求。

二、经营性收入对农民发展性消费的影响不很明显

当前农村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在消费中大多持谨慎态度,信心不足,而且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主要是一种保障性收入。因此,除基本的衣、食、住、行生活消费之外,农民一般把经营性收入剩余用于储蓄或用于扩大再生产,只拿出很少一部分剩余进行娱乐、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消费。

三、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市工业、乡镇企业以及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广大农民大大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他们的劳动收入。数据显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攀升,2010年农民平均工资收入为2431元,比2005年的平均水平提高了一倍有余,年增长速度一般维持在10%左右,其所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增加。

农民的工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的、不稳定的收入。劳动合同的不稳定、工作转换的频繁性和制度保障缺乏等因素导致农民对打工收入没有稳定的预期,并且劳动技能低引起的报酬低下、用工单位的歧视性待遇和社会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忽视使得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和保障性差的缺点。因此,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不同于经营性收入。具体来说,工资性收入影响农民消费的以下方面:(1)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的食品、服装、交通等影响较弱。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食品、服装、交通消费需求可由经营性收入满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由于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结构单一、水平低下,难以满足农民基本的生存生活消费。但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农村制度的改革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民务农产生的经营性收入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温饱需求。另一方面,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大多是进城务工的所得,工资水平一般比城市居民低,很多奢侈的服装、交通工具等消费品对于打工的农民来说仍是不可企及。所以工资性收入的提高对于基本消费品的消费水平改变不大。(2)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的住房、文娱、服务等消费影响显著。对相当一部分农民来说,改善居住条件是他们进城务工的一个重要目的,工资性收入的多少与稳定程度对农村的住房建设和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有着重要关联,一般工资性收入每增加1%,农民的住房消费支出会增加0.45%左右,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住房消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就文教娱乐用品以及服务消费而言,工资性收入也非常重要,调查显示,除用于住房支出以外,农民几乎把所有剩下的工资性收入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在工资性收入中,此类消费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达0.53左右。

四、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证券、金融、房产等投资品价格大幅度攀升,城市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大提高,然而对于农民来说并无这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农民财产性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2010年农民平均财产性收入只有202元。从可以看出,从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所占总收入比重一直维持在3%左右,所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并不高。

财产性收入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但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从侧面也反映了农民财富总量的增长,是影响农民消费的重要收入因素之一。具体来说,财产性收入从以下方面影响农民消费:

(一)财产性收入对农民的消费具有很强的驱动力

财产性收入一般数额较少,所占收入比重不大,但在观念上,农民一般把它视作“偶尔”或“不正常”的收入。因此,当财产性收入获得时,农民会几乎把全部收入用来消费而非储蓄。统计显示,当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1个单位,其消费支出增加2.34个单位,而当总收入增加1个单位,农民消费支出只增加0.57个单位。因此,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消费的驱动作用远远大于其他形式的收入。

(二)财产性收入对基本生活消费影响显著

大多数地方的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依靠利息和租金的手段获得,来源途径单一,收入很低。财产性收入的这种性质直接决定了它不适合农民用来购买大宗的、价格昂贵的消费品,只能停留在衣食、出行等基本的家庭生活消费层面。其中,财产性收入对衣着消费的影响最大,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18,即当农户的财产性收入每增加1%时,用于衣着服装上的消费将增加0.18%。

五、转移性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以工促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免除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以来,广大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加。2004年以前,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足百元,2010年则增长为453元,增长幅度高达500%。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也迅速由原来的3.9%增长为7.7%,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移性收入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保障性和稳定性。一方面,转移性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消除农民小心谨慎的消费心理,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政府的对农民一般转移性支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标性,有利于促进农民对特定消费品的消费。

从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收入水平对农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四种不同的收入类型对农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促进程度却各不相同。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中坚力量,财产性收入扩大了农民的消费范围,转移性收入则为农民的放心消费提供保障。当前我国农民正从传统型消费模式向质量型消费模式转变,为成功实现这种转变,一方面需要巩固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体地位,清除工资性收入面临的障碍;另一方面需要大力促进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从收入结构入手对农民消费模式和现状的一些看法,但我个人的学识仍旧有限,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李锐,项海容.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06)

[2]王健宇,徐会奇.收入性质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04)

[3]储德银,经庭如.促进消费需求的公共财政政策探讨[J].消费经济,2007,(01)

[4]王宏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趋势及制约农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0,(04)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消费水平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