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013-04-29 19:36:55杜宇黄海明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全程化高等学校职业指导

杜宇 黄海明

摘 要 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大学生顺利走上社会,在合适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保证。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劳动人事制度变迁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对于完善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职业指导 全程化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2010年到2020年的这十年时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随着1908年美国“职业指导之父”Parsons在美国波士顿创建了就业指导局,职业指导开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学会认为:“职业指导是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就业,并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过程,它包括职业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和追踪指导四项工作。”

《教育大辞典》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通过采用科学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了解工作世界和获得职业信息,学会做出职业决策,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豍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则认为:“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是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豎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职业指导重在帮助学生找到个体与职业的结合点,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依据学生各自特点,引导其培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教育和指导过程,是为学生就业求职、就业稳定、职业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强调职业与自我认知,人与职的相互匹配。

由此可见,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使大学生顺利走上社会,在合适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保证。因此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是一项个性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连续性活动,学校应不断学校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和完善。

首先,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适应社会转型和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不断深入地发展,劳动力就业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双向选择”。同时,职业结构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要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能力,正确合理地选择职业,实现劳动者素质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最佳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等学校职业指导能有效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技能,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能力的差距,引导大学生建立既有前瞻性又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最后,开展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就是学校实力、办学质量的综合体现,开展学校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通过职业指导,可以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与社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理想职业的岗位职责,进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同时,根据校友的就业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适时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总之,职业指导的介入,使高等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改进教育内容和方式。

二、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职业指导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和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国外高校的情况相比差距更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秦红明(2010)在对广东海洋大学2007、2008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98%学生认为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应进步提高专业水平;74.36%的学生渴望得到切实有效的职业指导,62.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63.7%的学生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

第一,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不深。目前我国高校开展职业指导主要依据于国外的高校职业指导理论进行,大多停留在表面,未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对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规律性、根本性、系统性的问题研究甚少。

第二,职业指导的观念存在偏差。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的过程,而很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将其简单化为就业指导,缺乏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

第三,职业指导内容匮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大,只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注重就业政策的讲解、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收集等,忽视社会经济形势与特征、职业与社会关系、职业与人生、诚信与职业道德、人生与成功等内容,忽略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观、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职业指导方式单一。目前,许多高校职业指导方式简单,采用“大会灌输式”的生搬硬套的单向课堂教学方式,辅之以相应的职业指导讲座,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第五,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薄弱。一方面,虽然高等学校基本上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不能有效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很难完全行使职业指导的职能。另一方面,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缺乏规范性,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指导的顺利开展。

三、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和完善

为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推动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首先,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充分正确认识职业指导的战略意义,树立“面向市场、注重服务、全程指导”理念,加强高校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奠定高校职业指导实践的坚实基础,鼓励开展职业指导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本土化的职业指导理论。

其次,建构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并且逐步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服务水平。

最后,加速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点面结合,采取职业咨询等个性化职业指导方式。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旨在帮助通过职业指导真正了解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准确的把握与定位。因此,成功的职业指导将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全面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施展才华,促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四、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设想

南京审计学院马德林等(2010)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体现针对性、务实性和前瞻性,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成长过程、学习过程,采取全程、动态、跟踪式的职业生涯设计辅导。以本科学制四年为例,对应各学习阶段,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划分为:专业思想辨析教育(大学一年级)、学习目标定位教育(大学二年级)、成长目标指导教育(大学三年级)和就业目标选择教育(大学四年级),并详细勾勒出个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

不过,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可以在整合各阶段内容和任务的基础上,进而划分为: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定位指导教育、大学三年级的成长目标指导教育、大学四年级至毕业后初期的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属于低年级阶段,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指导主要是思想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在新生入学伊始,做好新生入学和专业学习教育,帮助学生认知专业内涵,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适应大学学习方式,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明晰本阶段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通过人文通识教育和学术讲座,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另一方面,还应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体活动、人生励志讲座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塑造自我意识,丰富知识储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等等。

进入大学三年级后,他们在完成上一阶段学习目标、比较清晰地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结构的基础上,势必面临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的抉择,进入职业蓄势阶段,亦称为冲刺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应围绕职业蓄势这一主题,通过介绍、分析不同就业去向的形势,指导学生合理调整生涯规划,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更为清晰地目标,认识社会,全面发展各种素质,为后续的毕业夯实基础。

大学四年级至毕业后初期的就业指导教育,一方面既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通过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认知,确立职业选择,分类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在毕业后初期,不仅要积极帮助、指导未就业学生就业、创业,还要适时地协助已就业学生进行心理调试,适应新环境,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过程中,高校应结合优秀学生群体、普通学生群体和困难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从横向分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以按年级阶段划分为基础的纵向指导相互结合,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体制豏,同时亦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理想信念。

注释:

①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29.

②王本贤.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③武晓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性指导体制探究[J].工会论坛,2010(2):113-114.

参考文献:

[1]秦红明.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2010(6):37-39.

[2]马德林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与体系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2):100-104.

[3]黄海明、张娟娟. 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出国与就业,2010(5):44-45.

[4]张毅芳. 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09(6):189-191.

[5]唐文红. 对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探讨[J]. 高教论坛,2006(5):211-213.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全程化高等学校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大学教育(2017年1期)2017-02-13 19:20:40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59:08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6:18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1:04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8:40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22期)2016-10-08 00:07:42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