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量分析反思今后人文地理教学对策

2013-04-29 10:11:44李贵明
考试周刊 2013年83期
关键词:质量分析

李贵明

摘 要: 人文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三大组成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文地理侧重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综合等能力,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具备地理素养的试金石。在高考总复习期间,通过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在人文地理学习中还存在读图能力、惯性思维、答题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剖析及制定对策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隐性信息 显性信息 人文地理教学 质量分析

一、泉州统考卷质量分析

必修二涵盖人文地理的五大构成要素,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这些内容彼此联系较大,对地理现象主观判断、评价的要求更高,在对“泉州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一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这份试卷进行质量分析的时候,我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图表中的显性信息及对隐性信息综合转化为显性信息的能力不高。

例如:29.读图15,“我国东南沿海某侨乡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5

第(1)题:图中河流沿岸农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的是(?摇 ?摇)

A.水稻 B.甘蔗 C.蔬菜 D.小麦

分析:结合图例,图中包含的显性信息有自然要素的河流、植被,人文要素的交通、耕地、工业等。多数学生根据“东南沿海”和“农田”信息就不假思索直接判断农作物应该是水稻,其实,这题意在考查学生挖掘、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河流及海岸线分布(显性信息)可以判断出河流流向和生活生产水源充足(隐性信息);利用等高线分布(显性信息)和河流可以判断该地地形特征(隐性信息);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显性信息),结合我国气候分布可知该地盛行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隐性信息);图中工厂、学校、医院等组合成的共同体反映出该地城市化水平较高(隐性信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肉蛋奶、花卉、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隐性信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该地地形、水源、气候等条件(隐性信息),河流沿岸农田(处城市的近郊)应该发展市场园艺业(显性信息),故答案选C项。

(二)易凭着惯性思维掉入误区。

例如:图7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第18题:目前,③类企业最适宜布局在我国(?摇 ?摇)

图7

A.环渤海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B.珠江三角洲 D.中、西部地区

分析:该图反映了影响工业生产成本的五个主导因素及五种产业类型中各要素占工业生产成本的比例,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可以判断影响③产业的主导因素为大量廉价劳动力,据此判断该产业类型应该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于以上分析,学生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但在18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凭着惯性思维掉入误区。从学生该题的答题情况统计来看:选A占8%,选B占18%,选C占68%,选D占6%。因为先前老师在讲到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布局时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所以大部分学生错选C项。解答该题时,关键在于审题上,并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题意,该题中“目前”,着眼的是21世纪的当下,东部沿海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伴随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工资水平上涨,土地紧张,地租上升等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的陆续出现,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受迫于工资上涨和地租提升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为了选择最优的区位(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必须往我国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布局,故答案选D项。

(三)综合题答题不规范。

例如: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4)题:简述“人口红利期”对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关于简述“影响”或“条件”等题目,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根据材料三信息,多数学生能答出“人口红利期”提供给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利影响),而没有分析不利影响。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化加快,推进了当地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除了带来廉价劳动力外,同时也促使城市人口猛增,城市不合理发展,最终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不利影响)。

二、今后人文地理教学对策

针对学生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人文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表)能力。

1. 培养学生掌握读图步骤。简单来讲读图步骤包括四个环节:看图、析图、绘图、默图。看图应该注意图表的整体性、有序性,应该变换角度;析图时要深刻理解和运用基本规律,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性;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示意、剖面、统计等简图,把各种地理文字知识浓缩到统一的简图中,易于综合分析;默图就是记图,可以通过默绘、默记、默填等方法加强图像感知,形成心理图像。

2. 加强图文互换:有时候文字的表述会过于累赘,而用图形表示则会清晰很多,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还要进行图图转换。

(二)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知识迁移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能力等。拥有知识迁移能力就可以避免死记硬背知识,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抓主干知识,注重基本技能。(2)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3)转换问题情境,应用原有知识结构。

(三)注重综合题答题规范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答题角度,进行答题构思,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楚,而答题规范的训练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回答的内容在文字上要有逻辑性,即文字表述前后是连贯的、有层次的、有因果关系的。(2)回答要用规范性的专业术语来表达。(3)回答内容要做到简约性与完整性相协调。因此学生必须学会用科学、准确、简练的文字表达结论,尽可能地采用地理术语、地理名词、科学名词等,以确保文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语言叙述方面要注意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同时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马艳梅.高考地理复习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试题与研究,2011(19):72.

猜你喜欢
质量分析
建立班级质量分析 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抽样检验质量分析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研究
药品质量分析在其评价抽验中的作用探讨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厂内机动车辆检验检测质量研究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40:21
论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质量问题在建筑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分析和处理策略
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 20: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