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理
根据3月10日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不再保留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自1949年成立以来,铁道部在几十年间为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铁道部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老大哥”。
铁道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最早的部门之一,自成立以来,铁道部在几十年间历经裁撤、复起、减员等改革,但始终保持着政企合一、政监合一、政资合一的体制,被称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2003年,刘志军开始主政铁道部,随后8年,中国铁路迎来了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跨越式”发展时期,与之而来的腐败、安全等问题也愈发严重。根据方案,国务院决定不再保留铁道部,把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道部从此一分为三,正式踏上政企分开的道路,政府、企业将各司其职,这个横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的“铁老大”巨人也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击破堡垒
堡垒一:铁道部需自负盈亏
站在今天这个历史节点跟铁道部说再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跟“计划经济”说再见。这个节点注定成为一道分水岭,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经济正在深刻构建中国的未来,而铁路作为国之经济血脉,仍将是未来中国的重要承载。但是为了改革后的铁路总公司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参与市场活动,在进行机构改革时,铁道部2 6万亿的债务可能将由国家买单。对此,许多许多声音开始争议不断。中国新闻微博上说:这样一来,铁道部改革后的铁路总公司没有人多债务负担的话,将更有竞争力,没有巨额负债,设立的铁路发展基金也将更有吸引力。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则说:这个是最严重的问题,实际上这么大的债务正好是在过去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决定的,铁道部当时一个政府部门,好像把国家的决策权也放在里头了,因此它自己用钱,自己给自己审批,所以债务_人大了,这不合理政策现在给企业造成了后果。但是现在要改革了,你发现企业里的债务不合理了,正好暴露了过去决策的错误性。发生问题怎么办呢?就是要将债务分别好,不合理的可能很大一部分要考虑变成再转财政资金投入了,应该由贷款方式来承担的资金应该变成财政资金。
堡垒二:让利于民才能最终取信于民
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认为,票价高低“应该让广大旅客和老百姓,尤其是享受了高铁的乘客予以评价,车票打折将来或称为企业行为”。火车票,尤其是高铁车票昂贵,一直是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铁道部备受争议的因素之一。对于铁道部改革后火车票的升降问题,个网友与媒体也众说纷纭。微博网友朱智斌说:“改革了,春节票或许易买了,但是票价有可能涨了。那面对人多、位少(站票)、票贵,改革不如不革改,因为我们老百姓,还是没有得利。”也有大部分网友认为:“只要能让老百姓出行方便、快捷、安全,你们就改革吧!”如今铁道部进行改革,政企分开,参与竞争,而最终是否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判断铁道部改革是否成功,故而,取信于民是铁道部改革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堡垒。堡垒三:改革最大困难是清理政府权力界限
对于铁道部改革,专家认为,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理清政府的权力界限,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权限。理清权力界限需要真正界定清楚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权力,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而这些在第一阶段的铁道部改革中还是比较模糊的,还存在一些三不管的空白。而理清政府部门的权力界限无疑是涉及到利益博弈的问题,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足以证明,多数政府部门能够认真履行职能,不断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个别部门也出现了“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的不良倾向。对此,网友曹军认为:无论怎样改革!老百姓能买的上票,优质的铁路服务才是检验的基本标准!否则,老百姓还是一票难求,铁路服务为所欲为,车厢纷繁噪杂,这样的结局只能证明铁路改革的失败!他的这些表达代表着网络上大部分网友的心声,也体现着铁道部改革任重道远,依然不能乐观对待。
拍照留念
坐两小时公交只为拍一分钟照
“我想用相机把它记录下来,这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个瞬间。”家住距离铁道部不远处小区的杨大爷3月11日下午2时许一直在铁道部门前拍摄和记录,“我是铁路系统的老职工,在铁路系统工作了30多年,已经退休了,前两天在媒体上看到铁道部要撤销的消息,今天特地来拍照片,毕竟工作了这么多年,对这个单位很有感情。”杨大爷说着说着眼固有些发红,“说不定再过两天这块牌子就要被摘下来了,想再拍个照片都没有了。”
国务院机构改革公布后,铁道部门口就有不少北京市民、外地游客前来拍照。杨大爷也是其中之一,他在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四局工作,铁路四局2000年前曾隶属铁道部。
“我们参与了国内很多铁路线的建设,很多同志都和我一样,尤其是一些在边远地方铁路系统工作的老同志都是这样,他们更加舍不得。”
“我等了快10分钟才拍到这张照片。”从北京西北部西苑赶来的邓阿姨告诉记者,“12点多吃了午饭我就和约好的亲戚出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的。”她说,自己在医院工作,家中也无人在铁路部门工作,是看到报纸的新闻报道赶来的。拍照时间前后仅不到一分钟,邓阿姨又要和亲戚坐两个小时公交车回家,“虽然很远,但很有纪念意义。”
铁杆火车迷人没来相要到
由于前来铁道部门前合影留念的人络绎不绝,门口甚至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在有“铁道部”三个大字的门牌下,合影的人群一度排起了几米长队,人们很有默契地迅速上前合影,然后快速退回,把位置让出来。
来自首都经贸大学的甄宇昕和张元帅克也来到铁道部合照。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们还带来了一台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高中同学张博威和冯羿鸣的照片。
两人告诉记者,他们从高中时期起就是铁杆的火车迷,尤其是现在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的张博威更是铁杆中的铁杆,每次高铁开通新线路,他都会抢坐首班车。
这一次,因为张博威和冯羿鸣都在外地求学,不能回到北京在铁道部门口拍照留念,因此特意交代甄宇昕和张元帅克拿着自己的照片与最后的铁道部合影。
“老铁路”来道别心中五味杂陈
在铁路手统工作了29年的郑先生是铁三局的老职工,2002年就退休了,今天特意赶到拍照留念。“我是老铁路。”他很大声地对记者说。郑先生1973年从北大荒回京后,先后参与了北京丰台到沙城丰沙线、沈丹线以及北京郊区县铁路线路建设。“现在心里酸甜苦辣什么感受都有。铁路是国家的大动咏,至少我自己在铁路战线上给国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走南闯北,也有自己的收获。”
老先生说:“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希望改革对老百姓生活越改越好,别的不求。”
对于铁道部曾经深陷的各类争论,郑先生说:“不管是谁,人生每一步都会遇到挫折,铁道部也是一样。人的前进都是要摔跟头的,铁道部也会有问题,这是正常的,不要问题出来后,都把责任归到铁道部,这是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看到总体的目标,能够向前发展,能够变好就行了。”
来自山东的纪实摄影爱好者赵明国也是专程赶过来。他说,这是个值得记录的历史时刻,我要用相机记录下这段历史。“看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让我很有激情来创作。”
我觉得(来此留影)比较有纪念意义。铁道部的存在有存在的道理,现在撤并也有合理的理由。作为铁路职工,不管改成什么部,我们都还是在为国家作贡献……我们也没有抱着铁饭碗不撒手的想法……整个社会都在变革发展,并不是只有铁道部在变化。
各方声音
铁道部部长——我当不当部长没关系,关键是中国铁路要更好的发展
铁道部部长盛光诅认为:实施大部制改革以后,中国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经过国家的统一规划,能够整体合理,中国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二,对于铁路本身而言,在这个综合运输体系当中,它应该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运距远,运量大、环保、低排放,在未来的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铁路在政企分开以后应该能够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律,更好的适应市场,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改革的好处是很大的。铁路应该由有关部门分为不同的属性,比如是公益性铁路还是经营性铁路,按照有关的政策法规认真的、妥善的解决,让大家放心。
新华社社评论员肖春飞——再见“铁老大”,欢迎“铁公仆”
“无可否认的是,铁道部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政企不分”造成的各种弊端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近年来的天价宣传片背后的巨额资金浪费、贪腐案件背后的监管漏洞、高价动车采购背后的垄断寻租等等,一再牵动人们的视线。究其根源,既是裁判,又是球员的政企不分是原因之一。对此,从政府到民间都有清醒认识,要求铁道部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此次“铁老大”被撤并,顺应了民众呼声,啃下了改革的一块“硬骨头”,为继续深入推动机构改革开了好头。除了叫好,民众还有进一步期盼。比如,拆分铁道部不能止于“物理”变化,仅作简单加减,还应在优化职能、提高服务上产生“化学”变化;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该政府的归政府,该市场的归市场,不能一窝蜂涌向“体制内”,增加财政负担……另外,有些疑问仍然待解。2.6万亿元债务未来如何处理?政企分开之时,如何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相信这些疑问终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这场持续数年的攻坚战役将以全胜告终。今天,向“铁老大”说声再见;明天,对期待中的“铁公仆”说声欢迎。
普通网友“巡夜人”——铁道部改革,肥了谁又瘦了谁
铁道部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我们普通老百姓关注它,是因为火车票难买、火车服务差。投资人关注它,是眼馋铁路运输这一块大蛋糕。是啊,铁路货运市场是非常诱人的,那里边的利润有多大,只有想想铁道部无数次说客运不赚钱全靠货运弥补损失就知道了。铁道部今年第一季度亏损几十亿,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基础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铺好了铁路才有运营,才有钱可赚。但是民营资本显然不愿意去铺铁路,用我们都很熟悉的话说,他们只想摘桃子,不想挑水。今天的报道说:铁路是国家的大动脉,修铁路国家出钱,这是国际通用的做法。铁路系统改革之后,铁路的基础建设不会从中获益,因为这方面一切还是老样子,没人想改变它。所以百姓永远不会是那个受益者。
三大猜想
猜想一:铁道部没了,票价会涨吗?
“大部制改革”方案揭晓后,网络上最火的讨论就是“火车票价是不是要涨了”,这也成为了如今民众关注最多的一个话题。对此,中编办副主任王峰回应,火车票是否涨价是一个市场问题,与机构改革没有必然联系。王峰认为:铁道部改革能够加强铁路领域的管理职能,至于会不会涨价是一个市场问题,这是一个政策问题,还有一个执行政策问题,和机构改革有联系,但是它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前,铁道部长盛光诅表示,火车票将来要市场化。所以改革后,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一种声音,“一个超级国企即将的形成,我们又多一个垄断式国企。”就此,王峰回应,铁道部改革就是要引人民间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改革本身就是打破长年存在的铁路垄断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个改革,我们本身就是要引入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多方面的运营格局,它就有活力了,打破垄断的目的不是就要引入竞争吗?而票价是否需要调整,要看整个铁路票价在国家价格体系中是否合理,价格的制定和运营成本的测算是否依法和合理。从客运看,当前的票价总体是偏低的。“因为客运首先要考虑人民实际收入水平,而中国大量的老百姓收入不高,所以客运票价10多年没调整。”而货运票价每年都在,-、幅上涨,“逐步和整个价格体系不断接近,比较符合价格规律。”他表示,铁路总公司成立后将来还会积极改革,票价按照市场化运行。而市场运作火车票价格有可能上调
谈到铁道部撤并之后的变化,一名铁路专家认为,铁路市场化程度更高,作为企业来说,谋求利益的动机也就更大,这也有可能会刺激铁路客运车票的价格上涨。业内专家表示,这么多年来,实际上铁路部门的客运业务一直在赔钱,加上不断扩大的高铁建设等等,铁路系统债务负担较重。但在这样严重的负债情况下,铁路部门依然在不断增加建设,努力提高运能和出行速度。“这就是中国铁路的性质,考虑到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了。”这名专家表示,如果不是国家的支持和铁路货运的发展,客运票价不可能这么便宜。而许多网友民众则希望通过铁道部改革,让利于民。“微博精灵”在微博上说:希望经过改革,明年春节大家买票都更容易些!网友朱智斌在评论中说:改革了,春节票或许易买了,但是票价有可能涨了。那面对人多、位少(站票)、票贵,改革不如不革改,因为我们老百姓,还是没有得利。
猜想二:职能转变是否成为一纸空文?
虽然大家的目光集中在“大部门制”上,但是改革者的着力点似乎在转变职能上。这种分歧情有可原,“大部门制”看得见摸得着,而“职能转变”更多的是原则,是方向,能不能落实打了个问号!对此,中编办副主任王峰认为:怎么样能够转换为实际效果,需要把这个任务分配到各部门去,限定时间,按照改革的要求,结合改革的实际对号入座,拿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措施来打破一个机构总是比改变一个机构更容易。黄文平是前任中央编办副主任,五年前,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他是主导者,把下放审批权写入了方案。五年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告诉我们当初很多要求没有实现:除了部门加强自查,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评估外,我建议,人大将方案纳入执法检查范围内,落实情况怎么样也应该通过人大的监督,还有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一个制度性的安排,有助于落实。而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专家分析称,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应该把目标明确设定为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让会管理的能力。“大部制”而非以大为好,以大为美,其目的是实现对政府行政管理与调控资源的更高效的配置。如果“大部制改革”不能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监督,也缺乏归责与纠正机制的问题,它就很难负起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重任,也难以避免“新瓶装旧酒”之讥。
猜想三:谁是改革的阻力?
方案公布后,之前被广泛预测的“大金融”、“大能源”、“大文化”并没有出现。王峰表示这次的改革没有动棋盘,只是动几个棋子,着眼微调:对机构来讲就是要稳步推进,看准的要改,看不准的,或者在大家还没有一定共识的情况下,把它放一放,把重点就集中在这几个领域,把它改好了,把它巩固住了,让它很快地见到成效。然后再看运行情况,一步一步再推进下一步的改革。每次改革中最大的困难还是“人”的问题。在改革围城之外的人如何评论都无所谓,但是身处改革围城之内的人彷徨不安是一定的。王峰说阻力一定有,但不能说是抗拒。改革就是一种权力的调整,就是要通过改革把这部分权力下放、取消、转移。作为改革的当事部门说,你说没阻力不可能,但是你说他抗拒,我觉得也不会。用“抗拒”这个词我认为还不至于。但经济学家和政策顾问指出,改革的突破口在“既得利益者”,这样才能促进市场新一轮增长,并创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