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翔
[摘 要]啦啦操是一项青春洋溢、激情四射的运动。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开设啦啦操项目,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关键词]高职高专 体育课 啦啦操 女大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94-02
一、前言
(一)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重快乐体育,轻健身教育;重身体练习,轻能力培养;重竞技体育,轻生理教育。
(二)啦啦操项目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啦啦操项目于1998年由美国传入我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该项目已经遍布全国33个城市,在两万多所学校进行推广普及,参与人员达到1千多万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啦啦操运动系统,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啦啦操比赛逐渐正规化,每年都有固定的全区、全国比赛,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啦啦操队。这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为高校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女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真正直接参与运动、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甚少,只有不到10%的女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学生120人(女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运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健康学等相关学科著作,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期刊文章。
2.访谈法
对高职高专体育课任课教师及部分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访谈。
3.调查问卷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咨询了多名教师和专家,设计了调查问卷。
4.对比分析法
将研究对象在本学期开设啦啦操项目之前的体育锻炼情况与本学期结束后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比较分析。
5.数据分析法
将研究对象大一时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体育课开设啦啦操项目后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女大学生体育课成绩提高
体育课开设啦啦操项目后,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啦啦操节奏感强,动作优美,适合女大学生的性格和生理特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啦啦操学习,女大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1。
(二)啦啦操项目让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1.女大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
啦啦操项目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队员身体动作的完美完成及技能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的体育项目。课堂中进行啦啦操练习时选用的音乐都是当前最流行的音乐(如《江南style》等),并且在教学中音乐的更新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想法及时调整。开设这一项目后,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她们不仅在练习中找到了快乐,更从以前的不愿动变成“我要学”、“我要练”。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会跟着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去复习课堂练习的内容,慢慢地就形成了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根据调查发现(见表2),在开设啦啦操项目后女大学生的锻炼次数增加了,锻炼人数也增加了,大部分女大学生养成了自我锻炼的习惯。
2.女大学生锻炼习惯的改变
啦啦操项目是一个集体项目,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分组集体练习。啦啦操动作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动作一致,集体配合连贯。大部分女大学生开始改变自己的练习方式,除了课堂上集体练习外,一些平时表现优秀的女大学生还开始带领自己小组的组员在课余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大学生的锻炼习惯经历了从以前的不锻炼到自我锻炼再到集体锻炼的过程。大部分女大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
3.校内啦啦操比赛全面激发女大学生锻炼热情
校内啦啦操比赛的举行,再次激发了女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表演能力,取得好的比赛名次,大部分女大学生也开始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
4.女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据调查显示,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啦啦操项目教学后,研究对象中有66%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每周都能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形式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人到集体,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三)开设啦啦操课程后女大学生体质增强
一个学期的啦啦操教学以及学校各类比赛、文艺表演和社会实践活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根据大学生体质测量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有70%的女大学生体质得到了增强。
四、建议与总结
(一)建议
1.在高职高专体育课中推广啦啦操项目。
2.增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把啦啦操项目引入各个活动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3.通过啦啦操项目的引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比赛选拔出学校的校啦啦操队,定时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
(二)总结
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啦啦操项目,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了女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体质。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旭.浅谈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0,(7).
[2] 张凤仙.普通高校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 罗久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5).
[4] 任洪波,何隽.论高职高专体育课落实“健康第一”的意义与实践[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5] 陈佩辉.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培养对策[J].课余锻炼,2007,(4).
[6] 朱爱民,姚学进.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7,12(上旬刊).
[7] 龚勋,肖微.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现状调查与激发体育课兴趣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8] 杨云,刘训,钱贺亮.浅析啦啦操比赛对师范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9] 张汉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研究[J].大学教育,2012,(12):18.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