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英
摘 要:素质教育注重以人为本,这需要构建陶冶的教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陶冶教育是时代的需要,通过陶冶教育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陶冶教育;情感体悟;语文阅读
陶冶能生成有思考的行动,也是一个人独立感的起源和内在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陶冶相配合,生命中的宝贵亮光极有可能湮灭在日常的繁杂中。自我的陶冶过程,就是把行动纳入思考之后,有规划、有体系、有改善地行动。把陶冶教育贯穿于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陶冶教育的现状及其分析
在现在的教育实践中,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对陶冶教育的认识有限,在他们的眼中,所谓的陶冶教育不过是利用校园文化和文学作品以及大好山水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净化学生的心灵,更有的老师认为所谓陶冶就是上上音乐、美术、体育等具体的科目。现在学生普遍的情感缺乏,说话、作文“无病呻吟”的现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当前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改变原来单纯的授教方式,建立和形成学生主动性的探究方式,不能一味注重提高学生的智商,更主要是发展学生情商。学生不仅仅要把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更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把知识变为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思想,这就需要建构陶冶的教学方法。所以要认识陶冶教育的缺失,对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很大。
二、陶冶教育在实际教育中的运用
陶冶教育是一个古老有效的教育方法,早在我国的西周时代就已使用,“礼、乐、射、御、书、数”以其培养闲人君子。孔子在其教育生涯中提出“诗礼乐”来陶冶弟子的情操。通过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陶冶教育能够帮学生认识自然、社会、认识自我,激起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我们的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陶冶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那么在现代,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来发挥陶冶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陶冶教育的内涵。陶冶以教育的手段可以分为情感陶冶、艺术陶冶、环境陶冶;以教育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可以分为侧重道德认识方面的陶冶、侧重道德情感的陶冶、侧重道德行为的陶冶、侧重道德意志方面的陶冶。尽管有不同的分类,但是都是对人有着全面的影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要把陶冶贯彻到我们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适的情境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情境的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善于驾驭课堂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把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界。情境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多角度呈现现实的场面,并联系实际,学生就会体会到文中的深意,就有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和看法。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课前准备了许多自拍的紫藤萝花照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其形状、色泽,形成直观的感受,再出示一片紫藤萝花盛开的情境,让学生对紫藤萝的理解不再是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美的感官享受,从而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这是美的熏陶,是情感的陶冶。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学生兴趣就浓厚多了,一节课在忘我的境界中度过,并且收获匪浅。
2.自然、社会等多种方法的融合
学生通过对自然的欣赏,不仅能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能够深刻感受人生的意义,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沁园春 雪》是一首大气磅礴、抒写一统江山豪情的诗篇。由于我们都生活在和平、富足的时代,无法感同身受毛主席那对于统一江山的渴望。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课前准备了许多图片,为同学展现了一幅幅我们祖国美丽江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到祖国的江山美。适时引导学生:我们的祖国美不美?学生自然回答:美!这种美的回答不是机械化的寻求一个标准,而是发自内心地对美的感叹。我接着问:如此美的江山你愿意看着它离你而去吗?“不愿意”,高度统一的回答。我适时点拨:是的,如此美的江山我们都不愿意看着它离你而去,那么作为一个胸中装着祖国人民的领袖他又如何愿意呢?这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由对自然美的热爱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至此,接下来这篇文章的教学就水到渠成。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不仅如此,我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视社会内在和外在的美丽,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美丑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外在的东西,要教学生综合地评价一个人,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更要看人的气质、修养、言谈、举止、仪表。因为现在每个学生都关注此类问题,如果从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出发,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来感染他们,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引导他们分辨社会的美与丑,自觉追求行为美,岂不一举两得?《童年》这篇文章,外祖母在我们眼中是一个长相又老又丑的形象,但是我们却不觉得她丑,反觉得她是善良美丽的化身,为什么呢?外祖母的形象我没有做任何说明与解释,我只给出了“公交车上的一幕”图片:首都公交车上,一个貌美年轻的女子将口香糖吐在地上,一位穿着“寒酸”的爷爷背着孙子用手抠起女子吐在地上的口香糖,并对他说:首都人素质高,我没骗你吧?看完这组图片,学生对人物的看法可谓“爱憎分明。因此,学生对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形成统一的认识:一个人的美丑不在外表而在心灵。
3.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进行陶冶教育
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等都是宝贵的陶冶教育资源。“十一”国庆节、元旦、“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以及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举行的形式各样庆祝活动和纪念活动,可以增强人们对祖国、家乡、自然、生活的热爱。
七年级的《端午日》和《本命年的回想》两篇传统节日的文章,带给了我们陶冶教育的契机。我在教这两篇文章时,动员学生了解家乡的端午日和春节习俗,学生很积极、踊跃搜集到了很多习俗方面的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在参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与乐趣,更是发现原来我们传统国家的节日这么有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
陶冶教育就是一个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有时候是自我无意识产生,当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和关注的时候,我们要通过教育来使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倾向,不断通过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当中。当外部的感触延续时,内部情感也会进一步被激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长期的过程,陶冶教育如能伴随终身,时刻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定会对学生语文情感的积淀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陶冶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我们要遵循它的规律,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陶冶教育是以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核心,将教育者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它是一种育人的方法,它始终贯穿教育的整个历史。陶冶教育具有巨大的潜能,陶冶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交融,情境感化人,人又从中得到感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会充分理解教育陶冶的内涵,把握其基本原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陶冶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贯彻在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感悟。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七中学)
?誗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