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的讽刺性研究

2013-04-29 09:25江晓玲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萨克雷名利场小说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之作为《名利场》,这部作品极具艺术魅力,一直备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这部小说的人物关系复杂繁多,矛盾重重,有三条主线:作品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从这三方面出发,我们对作品的讽刺性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人物塑造的讽刺性

(一)讽刺性的人物插图塑造法

萨克雷的小说中别有一番景象,其中的人物插图是作家本人绘制的。萨克雷曾以绘画为生,将绘画看做是自己最为喜爱的事业。在他的作品中,插图绘画随处可见,这些插图绘画是他表达自我情感和审美感受的方式之一。对于萨克雷小说中的这一特点,以琼·史蒂文斯为代表的批评家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他们指出:“在萨克雷的小说中,插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从来没有被人们关注过。”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对萨克雷作品的讽刺性和人物塑造的手法进行客观全面的研究,对人们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萨克雷的这些插图绘画都是人物素描,而且显得十分幽默滑稽。

这些形象具体的画面和能够让读者发挥想象和联想的文字相互补充,让读者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作者所要描绘的人物形象的丑陋之处做出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对作品的主旨做出正确的领悟。幽默滑稽的插图实质上是在讽刺人物的丑陋形象。例如在作品中,在讲述毕脱爵士在国会第一次登台演讲时插入了一幅图,是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礼服特地来看弟媳的情景。借用利蓓加的手,作者描绘了毕脱爵士一幅幅真实的讽刺性画面,在文字中也含有对利蓓加的无形讽刺的肖像。这种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将人物性格的两面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这里,作者仅仅借助利蓓加作画的行为,将人物虚伪的原来面貌真实地还原和再现出来。在这里,对于毕脱爵士的虚荣、浅薄,作者进行了调侃,同时也对利蓓加表里不一的伪善进行了谴责。这种图文并茂、一石二鳥的效果使得作者的讽刺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讽刺对比的人物塑造法

1.表象与本质的尖锐对立

萨克雷使用了现象与本质对立的讽刺方法对贵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进行了塑造,如作品《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中的詹姆斯·斯图亚特亲王,身份高贵却觊觎王位,行为卑劣。拥护他的人在为他拼命地夺取王位,而他却向美人献殷勤,二者对比,将他的轻浮和低级趣味显示出来。再比如《名利场》中的毕脱爵士,生于官宦世家,自己担任着国会议员,有着体面的身份,然而其本性丑陋无比。书中这样描述他:“他不肯读书,大字不识多少,行为举止轻浮刁滑,缺乏教养,他的志向就是包揽一些诉讼,干一些骗人的勾当。不论爱好、情趣还是品行都是卑鄙猥琐的,但是他拥有爵位,身份显贵,名气不小,算得上是国家栋梁。”使本质的空虚和外在尊贵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人物身上是作者的有意而为之,目的是实现一种不和谐感,一种尖锐的对立,使得接受客体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下产生更为理性的认识,产生发自内心的憎恶,让读者对丑恶进行裁决,让丑陋的面目无处遁逃,将其可鄙可笑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而且读者也会因这种对比而产生一种笑意,而这种笑同憎恶结合起来更显得辛辣、无情,使作品的讽刺力度大大增强。

2.人物言行的自我否定

言行是展现人物形象的最主要方式,人物独特的性格就是在行为处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显示出来的。但是人物的言行举止作为性格的表现也会出现和性格截然相反的情况,人物的自身性格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来体现。萨克雷通过采取让人物尽情发挥然后再暴露自身的方法,也就是用人物自身的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的手法来体现人物自身的肮脏灵魂,而否定其华丽正义的外在形象,也就是所谓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人物自身前后的矛盾来否认人物丑陋的本身。在小说《名利场》中,克劳莱老小姐总是对利蓓加说:“家世算什么?它什么都代表不了,我认为在各种方面,你和我是完全平等的。”可是总是在话音未落之时就把利蓓加当丫头使唤,让利蓓加跑腿,洗衣服,甚至在晚上进入梦乡之前让利蓓加给她读法国小说,她先前的平等论让伏尔泰先生都无法再苛求,可是正是在一个时间、地点、场景下,一个人的言行却如此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其丑陋内心昭然若揭。更为讽刺的是,这位阔小姐一直在说利蓓加应该做到公爵夫人,可是在听说利蓓加与自己的侄儿罗登结为夫妻后却气得半死,认为这门婚事根本门不当户不对,并毫不犹豫地取消了罗登对她财产的继承权,通过这位阔小姐的言行不一,她虚伪的面目就原形毕露了,人物的自相矛盾使得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灵截然相反,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反讽效果。

二、书名本身的讽刺

读萨克雷作品的时候,人们总是对其写作手法中对人物的挖苦、讽刺以及抨击手法留下极为特别的印象。《名利场》的原名是《英国社会随笔》,后来萨克雷得知,《天路历程》是班扬的关于朝圣者必须要抵制名利场的诱惑,才更名为《名利场》。他认为,这个名字形容小说内容更为贴切。这是作者对小说本身名称的讽刺。名利场是一个充满肉欲的地方,镇上的人们自私冷漠,他们引诱那些朝圣者驻足并给予他们暂时的肉体的满足,但是这样的满足是短暂而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萨克雷在作品完成的1847年7月的一封信件中说道:“我要创造一个贪婪、物欲充斥的社会,这个社会是绝望的没有道德底线的。”萨克雷把当时的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市场,所有人情都是商品,用来买卖,他通过小说的情节安排和各种讽刺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没有实质的虚壳,充满欲望和丑恶,说明了在现实社会中,所有人情不过是空虚一场。

出身贵族社会的艾米利深爱着她心目中的英雄,婚后却没有得到任何幸福,相反,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她相对,她的英雄都宾本来以为艾米利是一位有品位的女人,深深爱慕了18年,却也在婚后得知,原来艾米利只不过是一个肤浅丑陋的女人。利蓓加认为自己天生丽质,她的美貌与才华超出那些上流社会的小姐、妇女,她穷自己一生想要习惯并掌控上流社会,她为了生存费尽心机,使尽各种手段,到头来却是机关算尽,也没有得到自己憧憬的上流社会的幸福生活。这些可谓是对生活强烈的讽刺。在小说中,所有出场的人物都有缺点,正应了小说的副标题“没有英雄的小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物是完美的。无耻之尤、奸诈狡猾的利蓓加是被困窘、落魄的现实生活所迫,她是穷画家的女儿,屈辱的生活让她别无选择。在萨克雷的笔下,人性的缺点都是懒惰自私、充满欲望和贪婪的,但是穷凶极恶完全的负面人物却没有。萨克雷更深层次的现实主义表现在他将所有人物的缺点都表现了出来,使得这些人物不同于同时代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些理想化人物。同历史小说比起来,这部作品中的战争冲突只是作为人物生活的背景,萨克雷笔下的人物受到大陆上事件的影响比较小。拿破仑战争对于萨克雷而言,就如同作品的题目一样是一个名利场。

三、特殊的讽刺叙述方式

与同时代的讽刺小说相比,这部小说摆脱了单纯的第一视角叙述,而采用了特殊的叙述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在作品的开场交代了作品中的人物实质上是一群木偶,都只是争名夺利的戏码。在这场木偶戏中,作者抱着冷静的态度对这些人物的状态进行了描绘。作者在作品中是一个全知的叙述者,给这些人物进行旁白,并将自己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寄予其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语行为进行了深刻描写。通过对作品的品读,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人物的喜剧生活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隐喻。作者在这里希望告诉我们的是,对于名利的争夺只会造成善良的丧失,让人变得愚昧可笑。钱是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对于金钱,人们不能盲目崇拜。在作品中,作者故意给读者留下了一些空白,让读者去品读,去感悟。某种意义上,这使得读者能够参与到对故事情节的构建上来,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在罗登发现利蓓加的婚外情时,作者写道:“没有人可以确定利蓓加是否失节。她自然要为自己吸嘴,但是她说的话,谁能够判断是真是假?谁知道这一次这个女人是不是别冤枉了?”

四、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

反讽的形式是萨克雷常用的讽刺,这使得作品辛辣的讽刺拥有了幽默诙谐的外衣,能够深刻地解释主题。作品中,乔斯是一个食量很大的人,他并没有意识到利蓓加把他看做一条大鱼,试图擒获他。利蓓加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勾引他,她编制了个绿钱包给了乔斯。钱包是金钱的象征,而利蓓加是最想得到錢包的人,绿色则是她贪婪名利、嫉妒贵族们的象征。她采用各种手段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财富和名利,而不是真情。十分年迈的老毕脱向她求婚的时候,利蓓加的表情十分复杂,既有惊讶,又有痛苦,这使得她那伪善的面孔被揭露出来。对于利蓓加的刻画仅仅是整部作品的组成部分,但是作者意义深刻的讽刺却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同时,作者采用了平行对照的结构来进行描述。利蓓加和艾米利的生活从她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就不断交织,相互映照,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戏剧化特点。作者并没有进行善恶的对照,而只是客观地对两个人的生活进行了展现,从中得出事实:“浮名浮利,一切都是虚空的。我们当中谁拥有真正的快乐?谁的生活称心如意?就算当时满足了心愿,但过后一样不满意?”两个女主人公性格和命运迥异,但是并没有受到坏运气的束缚,也没有因好运气而变得快乐。不同的人生,结局却是一样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五、结 语

在《名利场》中,萨克雷的现实主义手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以往的文学作品相比,其作品中的妇女形象不再是理想化的,不再是如同女英雄一样品行完美或如女流氓一样品行丑陋的人。萨克雷的高明之处就体现在这里,其作品中的人物摆脱了简单化、脸谱化,变得十分真实和丰满。

[参考文献]

[1] 刘洊波.英美文学名著赏析[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戚德山.讽刺的完美体现[ 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03).

[3] 王松年.英国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江晓玲(1968— ),女,四川凉山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萨克雷名利场小说
溶剂化电子的传奇历史
名利场
名利场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名利场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名利场》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街拍这个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