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视野下的“名利场”

2013-04-29 09:25王建丽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上流社会潘多拉名利场

威廉·萨克雷凭借自己天才的创作力成就了自己在19世纪英国文坛的历史性地位,在他的小说、散文等作品中,一大批性格鲜明、指向性明确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出来。这些作品不仅是英国文学的宝贵财富,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两希文化元素,使得整部小说的叙事線索更为清晰,小说主题也更趋明朗。在威廉·萨克雷的成名作《名利场》中,他就将古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形象进行了审美再创造,以置换变形的方式使其成为小说重要的审美元素。

一、神话原型批评的历史生成

文学作品中不仅蕴涵着作者本人寄予的丰富情感,也渗透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成果。正是基于这一前提,在20世纪的文学研究活动中,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将“原型”概念引入文学批评,从而造就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这一学说通过探讨人类精神本体与文艺活动之间的联系,以世界各国文学史中带有本质性、规律性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出文艺作品的精神本源。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以弗雷泽为代表的人类学研究,其标志性著作是《金枝》。“《金枝》一书旨在写成一部人类学著作,但它对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作者声称的自己的目的,而且事实上,它也可能是一部文学批评的著作。”[1]

以弗雷泽为代表的人类学派通过大量的原始材料认识到:在原始先民的思维观念中始终存在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孕育人类的自然界与人类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这是一种人类可以感知自然、自然也可以影响人类的互渗关系,人类通过巫术、祭祀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根据这一理论,研究者发现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死亡与复活”的原型。所谓“死亡与复活”的原型主要出现在神话作品中,这是由于在神话诞生的历史阶段,人类的思维尚处于蒙昧状态,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思维痕迹。

进入到20世纪,原型批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荣格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明确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曾经被意识到,但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了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2]荣格的学说指出人类意识中存在从原始社会承袭而来,逐渐积累在所有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当这一理论投射到对于人类早期思维的研究时,研究者意识到在世界各国的神话中存在共同的“母题”。

将前人的神话批评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并直接运用到针对早期神话以及以神话为素材和灵感来源的后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来,应当归功于加拿大学者弗莱。他明确指出所谓“原型”就是在世界各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经典形象”。由此可见,所谓“原型”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审美元素之一,他可以是一个人物形象、一个审美意象,甚至可以是某种从众多作品中被抽象出来思维模式。这就使得原型超越了单纯的神话研究范畴,构建起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紧密联系。

二、《名利场》中的潘多拉意象

两希文明的成功孕育了西方文学,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中汲取营养成为后世作家重要的灵感来源。“希腊神话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深刻影响着各类文学和艺术,众多诗人和作家承袭了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把它们付诸文字,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创造和拓展了神话故事。”[3]正是基于这一前提,当研究者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审视威廉·萨克雷的作品《名利场》时,会发现作者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利蓓加正是以古希腊神话中著名女性人物潘多拉多为原型塑造的。

从利蓓加离开女校伊始,她就开始了实现自己愿望的漫长旅程。对于此时的女主人公而言,她的心中最重要的念头就是进入英国的上流社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于是利蓓加抱定要嫁给乔瑟夫的念头之后,在她的身上逐渐闪现出心计与计谋的痕迹。一方面,利蓓加贫贱的出身不能为她提供丰厚的嫁妆,父母的过早离世更使得她较于同龄人更为早熟,这成为促使利蓓加做出上述决定的外在因素;另一方面,在她的内心深处怀有深深的自卑情结,这使得他对于所有地位比自己高、财富比自己多的人表现出了不情愿的谦卑。对于这样一位颇有心计的女性,萨克雷自然没有为她安排一段简易的婚姻。当利蓓加的努力遭遇阻碍之后,她终于和罗登上校秘密结婚了。很明显利蓓加并不满足自己的这段婚姻,于是她又引诱了好友爱米利亚的丈夫。在她和勋爵的奸情被丈夫揭发之后,伦敦已经没有利蓓加的容身之所。

作者对于利蓓加的箱子的第二次描述是她做家庭教师时。随着箱子的到来,利蓓加也将厄运和邪恶带入了毕脱爵士的庄园。在这里,她试图用自己的容貌找寻到已经失去的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利蓓加的谈笑风生,还是阿谀奉承,都成为她借以谋得成功的垫脚石。她的这一次努力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反而导致自己的丈夫失去了继承权。但在夫妻二人的婚姻生活中,利蓓加所展现的八面玲珑为她与上流社会的男人之间搭建起打情骂俏的桥梁,在一次次穿梭于“名利场”的舞会、晚宴中,她几乎成为所有男人追逐的对象。

通过上文的分析读者不难发现,在威廉·萨克雷的笔下,小说《名利场》的女主人公利蓓加带着明确的目的——进入上流社会——来到一个又一个贵族家庭和庄园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她用尽了一切手段,将灾难、仇恨、伤害、嫉妒带到了原本幸福快乐的人身边,让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痛苦。这一点与希腊神话中宙斯创造的潘多拉形象极为相近,都是一个美女带着明确的目的,将随身携带的箱子送到了原本幸福、和谐的人类世界中。在神话故事中,人类由于好奇打开了潘多拉的箱子,将各种罪恶释放到了人间;在小说中,上流社会的男人们出于对利蓓加美丽外貌的追逐,奉献了自己的仕途、家庭、爱情、幸福。

在穿越了千年的两个故事中,读者都看到了神奇女性的身影。萨克雷是将人类社会中沉淀了千年的情感激活了,将潘多拉的箱子作为审美意象移植到了19世纪的英国上流社会。在这里,利蓓加随身携带的箱子成为小说中展现审美价值诉求的演变物。在这个装满了利蓓加为了进入上流社会所准备的衣物、服饰的箱子中,暗藏的是一颗肮脏、可怜的心。

三、《名利场》的主题探索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于某种社会问题或个人情感体验的再现,这就意味着文艺作品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主题。在小说《名利场》中,读者依旧可以寻觅到古希腊神话“潘多拉”的主题。小说《名利场》描述的是19世纪的英国社会。当读者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时,就能够实现“把作品解构为由一个原始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始意象和原型的提示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和潜藏在文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情感力量和共同感受”[4]

首先,宙斯创造潘多拉的目的是为了惩罚人类。这一点在利蓓加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作为一名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利蓓加渴望凭借姣好的容貌、智慧的头脑融入上流社会。当她意识到婚姻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途径之后,她开始利用上流社会中男性对自己的追求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在利蓓加利用男性成員的过程中,上流社会所宣扬的绅士风度、贵族教养都成为虚伪的外套,从而彻底暴露出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这无疑是对于英国社会现实的极大讽刺,让世人看到了所谓上流社会的另一面。在神话故事中,潘多拉的到来使得人间充斥了疾病、灾难、谎言、嫉妒,人类甚至因此失去了和神一样的永生。

其次,在关于潘多拉的神话中,宙斯创造潘多拉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地惩罚人类,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人类与神灵之间原本平等的关系,使人类真正从属于神灵。在小说《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出现对于上流社会制定的社会秩序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她仅仅是英国下层社会的普通女性而已,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巨大的财富。即便是她作为一名家庭教师,也仅仅是一份维持生计的职业而已,没有赢得来自社会的任何肯定。在利蓓加凭借着自己的手段游走于英国上流社会之际,她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坚强,使她能够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铁石心肠应对所有的一切。她始终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穿梭于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她的出现令读者意识到传统的阶级划分已然逐渐被打破,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作者所设定的这一切无疑都可以在神话“潘多拉”找寻到相应的“原型”。

潘多来是由宙斯制造出来,她不属于神灵,也不属于人类,这就比如利蓓加既不属于封建贵族,也不属于资产阶级。潘多拉的出现是神灵为了惩罚人类的罪恶,而利蓓加的登场则是资产阶级试图冲击贵族文化的某种手段。小说中对于利蓓加为实现进入上流社会的努力有两处精彩的描写,第一次是在赛特笠太太家中,另一次则是她与罗登上校的周旋。在第一次的努力中,虽然乔瑟夫的家族仅仅是靠投机股票的暴发户,但面对比自己地位更低的利蓓加,他们也展现了所谓的“身份”“门第”。在利蓓加的第二次努力中,她所面对的不再是普通人,而是英国社会真正的贵族。虽然他们已经逐渐走向没落,但依旧试图维持风光的生活。这一次,利蓓加的目标是纨绔子弟罗登。在利蓓加认为自己的努力即将为自己换来贵族的头衔和巨额的财富时,她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罗登的姑妈在得知自己的侄子和利蓓加秘密结婚之后,罗登的继承权被剥夺。这是传统的贵族阶级对于敢于觊觎自我权势的利蓓加给予的最大惩罚,使得贵族阶级的丑陋面貌暴露无遗。

[参考文献]

[1] [加]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56.

[2] [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94.

[3] [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273.

[4] 白小星.十九世纪英国的潘多拉[D].合肥:安徽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王建丽(1980— ),女,河北石家庄人,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猜你喜欢
上流社会潘多拉名利场
上海夜色714定制影院 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名利场
名利场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名利场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科技的“潘多拉”
潘多拉手袋
街拍这个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