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

2013-04-29 06:30王微波
新课程·中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社会转型转变

王微波

摘 要:以社会转型期表现出来的唯经济主义现象为切入点,反思学校德育效果,认为学校德育仅靠单一模式,很难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出学校德育应注重情感德育模式的培养,坚持“回归生活”的教育原则及德育要与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社会转型;德育模式;转变

我国传统的德育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将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纳器,采用僵化的“说教”“管教”方式。忽视学生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及现有的思想品德状况,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理解的德育过程应是走进生活,实现体验、内化和外化的诚信道德培养过程。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生活中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怎样做一个人”的问题是道德的核心问题。现代学校德育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审美、交往、生活和自我发展等多项素质的任务,仅靠单一德育形式或方式,很难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我们不可以拘泥于某种既定的模式,应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转变、创新德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应注重情感德育模式的培养

德育只能是人理解人的教育,这种理解必须通过人与人交往而实现,最终还需经过自我意识的建构才凝聚成个体的德性。若把人的情感抽离出来,只剩干瘪的道德规范知识传授,德育将从根本上丧失它的魅力。同样,若只把德育当作纯知识性的教学,加之教育者本身也缺乏德育的情感、信念的投入,是无法培养受教育者的灵魂的。因此,学校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美的、良好的情感和情操,充分发挥教师在情感德育中的主导、表率作用。教师的情感是学生情感塑造的支柱。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充满师爱,以鲜明健康、丰富和饱满的激情讲述知识,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感染学生。

二、应坚持“回归生活”的教育原则

首先,“引进”生活内容,即要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充实道德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在道德教育中让学生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也要了解假、恶、丑,以对生活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引进”生活方式,用“蹲下来”对话、“坐下来”商谈方式代替道德灌输。传统的道德灌输方法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为普遍的即外部的灌输,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限制了学生道德的发展。道德教育方法上要变革,用对话代替灌输,因为对话可以打破信息的单向传递,有利于信息在师生间、学生间互动。道德教育采取对话方式,可保证道德对话的开放性,公平地对待对话的参与者,使其能够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动机;可保证对话的自由性,允许每个人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态度、欲望和需要。这样,通过真正的对话,能打破道德教育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的道德生活发生根本性转变。

其次,“走进”生活,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自主选择生活。为了学生的生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世界”空谈生活,空谈生活就像在岸上教人游泳一样荒唐。为此,在道德教育中,要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生活、探究生活、创造生活,唤醒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采取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而生活德育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体验德性生成,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脱离现实生活之外的一个空虚的世界里培养人的道德。

三、应与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应融入心理教育中,通过提高认识,理顺情绪,消除不良症结,矫正不良行为,学习新的适应模式来达到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将德育寓于民主法制教育之中,通过发扬班级民主和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达到提高其公德水平的目的;把学生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之中,改善其个性品质及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将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实际出发。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养成,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把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具体化。为此,学校要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善于交往,学会对他人感情表示尊重和理解,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会愉快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

笔者认为,在学校德育问题上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很清楚教育机构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能。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转变、创新德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审美、交往、生活和自我发展等多项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曹宅高级中学)

?誗编辑 斛建军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社会转型转变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