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收
16年前,因妹妹患病,家庭拮据,中学毕业之际,我不得不選择到沙颍小城的一所职业学校去就读。既是老师又是堂伯的王海洲先生前来送行,先生送给我一册清朝李渔所著的线装本《笠翁对韵》,并语重心长地叮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永不放弃手中之笔!”
我的眼帘不由一阵酸热。
一年半的技工学习生涯匆匆即逝,我成为茫茫打工潮流中的浪花一朵。
开始工作的前七八个年份,我时常变换工作地点。从周口到平顶山,从郑州到焦作,从阜阳到淮阳,再由淮阳辗转到周口。每当背起行囊踏上征途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一只远行的孤雁,或者是一叶漂泊的浮萍。洗碗﹑择菜﹑搬煤﹑剖鱼﹑宰鸡﹑操刀﹑上灶,从琐碎小事做起,流金岁月将我煎熬成游刃有余的烹调师傅。踏着五味杂陈的脚步,我从豫东的乡村一路蹒跚走来。
相思豆快餐厅坐落于河南淮阳龙湖的西畔,每值盛夏时节,荷花盛开,蒲风习习,总能撩起前来就餐食客的无限遐思。河南淮阳人文底蕴丰厚,星光璀璨。淮阳古称宛丘,相传六千年前中华文明始祖伏羲氏就引领人民聚居于此。2006年至2008年,作为相思豆快餐厅的员工,趁着工作闲暇,我有幸叩访淮阳小城多处灵蕴胜景。记得2008年的隆冬,相思豆快餐厅工作人员于曹植墓邻侧的南苑举办新春聚会。“三九”第一场大雪过后,南苑庭园中的株株腊梅凌寒盛开,清香缕缕。窗几明净的客厅,琴韵袅袅,春意融融。一瞬间,仿佛聚会的厨师品尝的不是茶点与菜肴,而是在翻阅一篇篇清新秀丽的诗章。
奔波十年后,我又返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河南周口。我找到的第一份厨师工作,第一次感慨满怀地结算工资。后来,我因缘相识了第一位异性朋友,第一次为心仪的女孩买束鲜花,第一次殷切地向文学杂志投寄稿件,第一次万分欣喜地领取稿酬。
最令我感动的是2009年的深秋,由游庆学老师鼎力推荐,我第一次去小城的最高学府———周口师范学院旁听文学课程。下班后,我携着淡淡的葱花味走进中文系教室时,年轻的学弟、学妹纷纷投来鼓励的目光。
我热爱厨师的职业,也热爱自己的文学梦想,二者并不冲突。这些年来,我一直执著地订阅文学杂志,一直执著地刻意练笔,梦从未走远。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