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22大明星”出炉记

2013-04-29 17:39:29董阳
蓝盾 2013年9期
关键词:夏衍文化部明星

董阳

1962年,沉浸在红色政治氛围中的中国民众,恍然发现,一夜之间,挂在电影院和工人俱乐部墙上的苏联明星像,都换成了22位国内电影演员的大照片。

这22位“国产明星”,来自北影、上影、长影、八一这四大电影制片厂。四大厂代表着当时电影人的四种出身:北影多是根正苗红的延安老革命;上影云集旧社会明星大腕;长影号称新中国电影摇篮,以孕育新人著称;八一制片厂由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演员同时也是军人,专职塑造战斗英雄形象。

神采奕奕的照片背后,是电影人们在政治运动和艺术波澜中的沉浮挣扎。在一个并不推崇“造星”的环境中,22位“文艺工作者”转眼变成妇孺皆知的大明星。仅过了短短两年,他们又很快在政治运动的大潮中湮没尘埃。

新中国“22大明星”划过天际,把短暂而耀眼的光华留给历史。

“22大明星”是如何诞生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22大明星”名单出炉的背后,氤氲着怎样的历史和政治氛围?

这谜一般的“22大明星”,是真实的历史名词吗?

周恩来与新侨会议

评选电影明星不是新中国的首创,早在1933年2月,老上海的《明星日报》就票选出“电影皇后”胡蝶。同月《电声日报》选出“中国十大明星”,胡蝶再次荣膺“电影皇后”,阮玲玉紧随其后,年仅22岁的男演员金焰则当上了“电影皇帝”。

1949年以后,“明星”一词渐渐淡出公共场合,“演员”和“电影工作者”成为正式的称呼。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中,“明星”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

然而,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在1961年6月举行的“新侨会议”(中宣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化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作了长篇讲话,对文艺界的“反右”扩大化和“大跃进”进行了措辞尖锐的批评,尤其是“一言堂”和“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他对做领导的人提出,“希望你们干涉少些”,“不要把什么都说成是修正主义”。

周恩来的讲话是有点情绪的,他说:“我在1959年关于文艺工作两条腿走路方针的谈话,从今天来看,也不一定都是对的,里面也会有过头或不足的地方。使我难过的是,讲了以后得不到反应,打入冷宫,这就叫人不免有点情绪了。这次你们要求谈一次,我就谈一谈。心有所感,言之为快。”

“文艺工作也要两条腿走路”是周恩来1959年会见部分文艺界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十个“既要……又要……”,第一条是“既要鼓足干劲,又要心情舒畅”,第七条是“既要政治挂帅,又要讲物质福利”,第九条是“既要敢想、敢说、敢做,又要有科学的分析和根据”。

在新侨会议上的讲话中,周恩来竟然用了六次“心情舒畅”。同时他提出:“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回答,而不是由领导回答。”

新侨会议结束后,1961年7月《人民日报》刊发的消息称,此次会议提出电影要有“好故事、好演员、好镜头、好音乐”的“四好”原则,其中“好演员”赫然在列。

周扬在新侨会议上有一个很鼓舞人的发言:“我们反对明星主义,但还是要有明星。在观众中,还是老演员的名声比较大,白杨、赵丹、秦怡……这当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外国人讲狂热,有些电影狂对某个演员演的片子非去看不可。”不过,“文革”中的1967年,周扬“文艺黑线”的诸多罪状之一,就有这个发言。

显而易见的是,“明星”问题在会议上被正面提及,与新侨会议对“极左”文艺路线的拨乱反正有直接的关系。

在新侨会议推动下,“文艺八条”和“电影工作三十二条”先后颁布,保证艺术民主和按照电影规律办事,中国电影继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后,再次掀起了一波创作高潮。有了对演员和电影工作者的尊重,一批为全中国观众熟悉和喜爱的电影演员脱颖而出,他们不叫“明星”,却光彩夺目。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明星

当时参加新侨会议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女演员金迪还记得,1961年6月末的某天,周恩来总理邀请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电影局局长陈荒煤等人,以及各电影厂的厂长、编剧、导演和演员共三十余人,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

在总理会客室,周恩来对夏衍说:“夏衍同志,建国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的电影院里还挂着苏联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明星照片,为什么没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夏衍说:“总理放心,我们下去一定办。”

1962年金迪到天津演出话剧《雾重庆》,意外发现自己的大照片挂在电影院墙壁上,她才恍然大悟,原来1961年底厂里安排她拍照片并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派上这个用场。

八一电影制片厂女演员田华也并不知道有关“22大明星”遴选一事,现在回想起来,她只记得厂里曾通知说,奉上级指示,让田华去中国照相馆拍照。照片做什么用,田华当时并不知道,不过为了这次拍照,她还特意去烫了个头发,这个造型就出现在后来的“22大明星”照片中。

随着新侨会议的召开,电影界开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更加强调电影生产自身的规律。同时,作为会议所呼吁的“艺术民主”的实践和产物,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群众电影评奖活动“百花奖”诞生了。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蔡楚生在《大众电影》刊登文章《热烈欢迎广大观众评奖电影》,文中专门提出,最佳故事片奖应该是“四好”电影,演反面角色的艺术家充当着“反面教员”:“他们的劳动有成就的,都应当受到肯定和获得荣誉。”

1962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公布了“百花奖”评奖结果,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南霸天的陈强获得最佳电影配角奖。反面角色居然获奖,当时是个稀罕事,不少报刊还为此刊登文章进行讨论。

明星照片的隐秘流传

现在仍然健在的“22大明星”田华、金迪、谢芳、庞学勤、秦怡等人,对22人名单的出炉过程都不知情,而《人民日报》《大众电影》等公开发行的报刊,也找寻不到22人名单的蛛丝马迹,可以确定,当年这份名单并没有公开发布。

对于全国观众而言,他们并没有听说过所谓“22大明星”或者“新中国人民演员”之类的称号,只是在1962年的某个时间,全国各城市的电影院和工人文化宫里,人们突然看到大厅里悬挂着22位电影演员的大幅照片,而那里以前挂的可能是苏联演员的肖像。

根据1964年12月12日文化部向中宣部发去的情况报告,在全国各地电影院悬挂电影演员照片一事,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提议,经司徒慧敏、袁文殊、夏衍同意,于1962年4月由该公司印制并通知各地悬挂的。

而究竟是中影公司首先主动提出悬挂明星照,还是经过文化部领导授意、中影公司具体实施,目前并没有一手材料证实。但从文化部向中宣部汇报的材料推断,这件事文化部并没有大张旗鼓指示和颁布,因此在外界看来,悬挂照片并非政府行为,而是报批有关政府部门的“公司行为”。

事实非常清楚:这份22人的名单,并没有明确进行过所谓“明星”的评选,只是为在影院悬挂中国电影演员的照片而确定人选。照片一旦在全国公开悬挂,就成了群众口耳相传的“22大明星”。

至于如何确定这份名单,电影史学者刘澍介绍说,中影公司向当时电影“四大厂”(北影厂、上影厂、长影厂和八一厂)征求意见,根据四大厂上报的六七十人的大名单圈定。也有其他文章提到,这份大名单是由文化部上报周恩来总理,22人是周总理“亲自圈定”,但这个说法目前还缺乏一手材料证实。同样,圈定22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也没有明确说法。

就名单来看,“反面角色”陈强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因《武训传》而遭到批判的著名演员赵丹能够入选,可见这份名单主要考虑的是演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没有用“政治正确压倒一切”作为评选标准。

上影7人,北影7人,长影4人,八一厂3人,这个分布比例也考虑到了各厂的实力和演员阵容。同时,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年仅24岁的祝希娟虽然参演电影《红色娘子军》,却并非电影厂演员,也同样入选了名单,应该是考虑到观众对她的喜爱程度(祝希娟是“百花奖”读者票选最佳女演员)。

兴衰荣辱皆“明星”

然而,22位电影演员照片的公开悬挂,大概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1963年底,毛泽东在中宣部《文艺情况汇报》上做出批示:

“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批示下达后,文化部党组于1964年3月开始整风,夏衍、陈荒煤被列为重点对象,“题材广阔论”和《早春二月》等一批毒草都成为夏衍的罪证。5月,夏衍被停职审查。

文化部整风期间,1964年9月29日,电影局通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并抄送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要求立即撤销在各影院和放映单位悬挂的电影演员照片。

196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文化部党组发文,指出:“近两年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印发了白杨等22名电影演员的巨幅照片,在全国各地电影院、俱乐部普遍悬挂。此事是否经过文化部同意?这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发广告、捧‘明星的办法,影响很坏。很多群众来信对此提出批评。请你们立即采取措施,通知各地电影院、俱乐部摘去这些照片。”

文化部党组立即做了调查,并向中宣部发去情况报告,检讨说:“我们批准在电影院悬挂演员照片一事,是党组路线错误的一个具体体现,是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一个反映。在这次整风运动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检查批判。”

1964年3月,北京市美术公司根据北京市文化局的批示,立即停止演员照片印制,于5月份停止销售,并将库存照片也予以销毁。9月,该公司又会同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北京市文化局组成检查组,彻底清查市面上出售的演员照片,分批把照片从商业部门和小贩手中收回销毁。

“文革”期间,1966年8月12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夏衍与被称为“阎王殿”的中宣部其他“阎王”们,第一次接受“万人批斗”。夏衍胸前挂着“反革命文艺黑线大头目”、“电影界祖师爷”的字样,名字上打着一个红色大叉。

被上街游斗的演员赵丹身挂黑色牌子,上书“混世魔王”,也打着大红叉。批斗大会还利用当时最尖端的传播技术——在电视上转播,不时给赵丹一两个近景特写。

远在长春的演员金迪也被批斗,胸前挂的是“22大电影黑尖子”。

此时的“22大”,已经成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1968年11月,48岁的上官云珠不堪折磨,跳楼自杀。

被下放到北京大兴的于蓝,推开门看到满眼的黄沙,感慨说:“以后再拍沙漠戏,不用去戈壁滩了。”

猜你喜欢
夏衍文化部明星
夏衍巧改剃头诗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10
对艺术的尊重
交通安全小明星
幼儿园(2017年23期)2018-02-07 15:26:54
夏衍的不敢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Coco薇(2017年2期)2017-04-25 03:02:27
扒一扒明星们的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6:59:54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遵义(2016年4期)2016-08-23 11:47:14
谁是大明星
文化部离退休干部参赛作品
新天地(2014年9期)2014-10-10 13: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