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琍
摘要:广播剧“以声立戏”、用声传情达义。本文肯定了广播剧以声——《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音乐烘托主题、展示产业工人的力量之主题、传达产业工人情怀的创作方法,探讨了广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作品特征。
关键词:广播剧 产业工人 时代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剧作为一门声音艺术,伴随着广播听众多元化的需求,正愈来愈得到受众的欢迎。一部好的广播剧是历史的回声和时代的表达,无论其是铿锵激越的乐章,还是阳关三叠的行板,都应流淌着动人的旋律。广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取材于作家李铁的小说《乔师傅的手艺》,说的是一个倔强、好强、视技术如命的电厂女检修工乔师傅的一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为了学得直大轴这门高难度的手艺,她付出了时间、精力甚至爱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变了,可以退休的她仍对企业、对直大轴技术保持着热爱,力劝已经合资改制的企业仍然采用直大轴技术,最终却在直大轴的操作现场病倒辞世,获得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本剧以独特的艺术架构、生动的故事编排、厚重的主题歌渲染,追溯了一个产业工人的情爱,表达了一个产业工人的坚守,是一曲产业工人的慷慨长歌。说其是“长歌”,不仅因为本剧浓缩了乔师傅从20岁到60岁的一生,而且以诗样的笔触和跨越年代的时空,深情书写了在不同时代的背景下工人精神的回响,独特而深切地传达出中国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独具的精神及其变迁。具体分析广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用歌曲贯穿全剧,烘托主题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声音是其最为独特和重要的基本特征。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认为:“声音具有一种显示诗意的能力。”①广播剧以声音造型见长,它通过对人的听觉刺激,让听众感受到艺术的审美体验。
广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较好地发挥了声音的表现能力和造型功能,以厚重的主题歌渲染和主题音乐的变奏,凸显出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魅力,以其造型功能表现出时代精神的流变。剧名取自传唱半个世纪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伴随新中国而诞生,以坚实有力、自豪雄壮、豪迈热烈的旋律,刻画了中国工人阶级沉着、坚毅的性格,以及崇高的理想与雄伟的气魄,唱出了千百万劳动者的共同心声。这首歌在全剧中出现过四次,四次不同的变奏,传递出工人群体在时代背景下的嬗变。第一次是在故事开始,乔师傅在办公室执拗地要找公司董事长,谈直大轴想法。当时她带着时尚标志物MP3,MP3中播放着这首歌。第二次出现在上个世纪乔师傅要去拜“恶霸师傅”刘师傅为师时,为了给自己壮胆,她就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此时这首歌成了给人力量的号角。第三次出现在最后直大轴检测的现场,那时锣鼓声声,机声隆隆,厂区的喇叭里正在播放着具有现代配器理念的这首歌,之后乔师傅出场了,完成了她生命中最后一次辉煌的“劳动”。第四次是乔师傅在医院病逝时和剧终,男声悲壮的无词歌和哼唱歌曲的变奏,延续混入庄严的乐曲声中,恍若是对乔师傅无言的悼念。这首歌的四次呈现,赋予了不同的时代色彩,或写意表达或渲染情绪,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二、描绘出产业工人的力量之歌
广播剧是“以声叙事”的艺术,它充分发挥声音的叙事功能,用声音讲述故事,推动剧情,传递主题思想。什么是产业工人的力量、价值和尊严所在?本剧给我们的答案就是:技术。剧中通过乔师傅与直大轴技术之间曲折关系的演化,清晰地表达了这一主题。本剧中,曾经的年代,乔师傅为了学会直大轴手艺,不避流俗,付出了爱的代价。及至当今,她又千方百计地为自己争取直大轴的机会,那不是为了金钱,只是为自我价值而争取社会的承认。应该说,乔师傅在最后操作直大轴的过程中犹如废铁回炉,浴火重生,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和尊严。剧中以时代的诗性,流露出淡淡的叹息。但重温那段历史,我们有理由对乔师傅们深表同情甚至敬意。如剧中,在曾经年代的一场庆功酒后,乔师傅与“恶魔”刘师傅的一席对话,让我们寻得了产业工人的豪情和劳动的尊严:
乔师傅:师傅,你先坐着,我给你倒杯茶去。
刘师傅:你……倒什么茶,让……让陈厂长倒茶,陈厂长……说了,今天我是老大……
乔师傅:对,师傅,你肯定是老大。师傅,你醉了,喝杯茶醒醒吧。
刘师傅:我醉了?笑话!醉了我能把那根大轴较直了?谁牛,谁去试试看。一米八直径的轴弯成这个样子,那是……那是在考我,我让那些……那些头头脑脑开了眼界。去,去叫他们设备科的李科长来给我捶捶背。
……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尊敬,是不容改变的。无论世事如何沧桑,产业工人有尊严地生活,是不可忽视的。因而,从这个层面来说,《咱们工人有力量》描绘出了产业工人的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就是一首力量之歌,是应该永远传唱下去的时代旋律。
三、一个时代的爱情挽歌
广播剧是“以声咏情”的艺术。本剧立足人物语言,以声传情,以特定情境中的“情”和围绕“情”的矛盾冲突为主线,触摸人物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波澜,唱响了一个时代的爱情挽歌。本剧为凸显乔师傅为了学技术的“奉献”精神,穿插了她与“恶魔”刘师傅的爱情。其实,这种爱情故事就是一面人性的检测镜、一块信念的试金石。在这面镜子前,美丽与丑陋、善良与伪恶、高尚与低俗、坚守与退缩、真诚与虚伪,都一览无遗。比如:
[沉默,异样的沉默
[突然是一阵椅子或桌子被碰撞的声音,那是乔师傅一把抱住了斜眼刘
乔师傅:看清楚了,我是不是个女人?
刘师傅:你……你……干什么?你抓我干什么?
乔师傅:看清了吧,我是乔爱玲。
刘师傅:乔爱玲怎么啦?
乔师傅:我是女人。
刘师傅:女人怎么啦?
乔师傅:我不怕你!
刘师傅:不怕我怎么啦?
乔师傅:我……我爱你!
刘师傅:……(喊)爱我怎么啦?
乔师傅:我……我要嫁给你!……我喝醉啦!
[脚步移动的声音,重重倒在床上的声音
刘师傅:(似乎酒已醒了)起来!起来!(将乔从床上抓起来的声音)你唬哇!你了解我吗?你想嫁给我就嫁给我呀?我心里早就有人啦!你走吧!
乔师傅:……我不信!
刘师傅:不信?你看我满墙都贴着她的画像,你还不信?
乔师傅:这你骗不了我,这个人我了解过了,吴厂长说,她已经不在了!
刘师傅:(激怒似的)他还告诉你什么啦?
乔师傅:(也激怒)他说她已经死啦!
刘师傅:……对……对……我的心也随她死了!我不想伤害你……我不喜欢你……你走吧!你……永远是我……徒弟!
……
乔师傅直率大胆的表白,刘师傅口是心非的拒绝,从各自人物语言中尽显出来。这种在信念和爱情之间的决绝取舍,在理想和世俗之间的敢作敢当,在真情与感动之间的执意拒绝,使爱情散发出苦涩的气息——这只是一个时代的爱情挽歌。
四、荡气回肠的时代交响
广播剧是“以声立戏”的艺术。本剧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进行艺术描写,以“为乔师傅写悼词”为事由,以父女对话为线索,串起了乔师傅的一生,奏响了今昔两个时代的旋律。剧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以当代女大学生王晓梦为代表的具有解读功能的话语,一是以王大宏为代表的回忆式的叙述,两种声音承载着一新一旧两种观念,围绕一条主线相互冲突而又相互认同,形成了具体的历史和时代语境,构成了本剧的结构织体,使本剧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拓展了听众的想象空间,体现了广播剧“想象戏剧”的特征。作为协奏曲,本剧主奏部分是乔师傅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环境里顽强挣扎、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协奏部分是父女俩对乔师傅一生的回忆和评价。这两个声部之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对比强烈,真实地表现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自觉的责任担当、大工业的环境培育了工人的广阔胸怀、劳动磨炼了工人的爽朗性格,以及在当下时代始终不变的职业操守和朴素的价值观。
比如关于乔师傅与刘师傅的师徒之爱,王氏父女两代人的看法就在相互碰撞。
王晓梦:这点捕风捉影的事算得了什么呀!
王大宏:你不知道,那虽然是崇尚技术的时代,也是人们把女人的贞操看得比什么都重的时代。人们对乔师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惜了。
王晓梦:这算什么话,牛粪肥沃,鲜花乐意插上去,各得其所嘛,就像当今漂亮女孩傍大款,挺合理的。
……
王晓梦:(激动起来) 有点意思!这事再往后发展,一定是一个爱情结局,有点像美国西部牛仔的爱情,粗犷中带着浪漫。
王大宏:错了,浪漫的爱情常常是以悲剧收场的。
这两个声部以两代人为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对比强烈。这种将生活在当下的青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乔师傅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较深刻的思想性和历史纵深感,让我们在对乔师傅悲壮一生的辛酸品读中,引发有关生命价值和产业工人命运的纵深思考。
可以说这两种声音的交织是本剧立剧的结构基础,它就是以两种不同的旋律构成叙事时空和情节结构,让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的交错进行,互相观照,形成复调式的效果。它构思巧妙,删繁就简,使大题材浓缩化,变复杂为简明,寓丰富于单纯,使大题材、大主题表现得集中、具体、生动,形成浓烈的戏剧气氛,具有诱人的艺术张力,充分显现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质。同时,根据人物塑造和主题阐释的需要选取若干精彩片断结构而成,因而在情节组合上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和灵活性,戏剧节奏快捷多变,有力地强化了戏剧主题和审美效果。这些使得本剧因其蕴含的突出的时代特质,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协奏曲。
五、声音艺术的交响曲
广播剧是“以声塑形”的艺术,它用“语言、音乐、音响效果”声音三元素,雕形摹物、塑造形象、表现环境、推动剧情,与听众达成共鸣。本剧较好地发挥了各种声音元素的功能和表现力,除了四次主题音乐变奏和两个声部协奏外,还积极借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景氛围,形成了一曲华彩的交响。
广播剧中的人物是没有可视形象的,他的性格、脾气,都要靠语言来反映,靠声音来塑造。本剧通过爽朗的笑声和执拗的语言,塑造了乔师傅敢说敢做、敢于担当的泼辣性格,比如在隆隆的车间里,乔师傅爽朗的笑声持续不断。她在说:“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就他了,这个刘大师傅我跟定了”……这种语言真切、到位,让人物鲜活起来。
广播剧除了能听到声音之外,没有可视性的场景或屏幕画面,所有的环境、人物以及一切戏剧场面都是通过声音的塑造在人们的想象中形成的,这是广播剧有别于舞台剧及影视作品的独有特色。这就要求广播剧能用声音有效塑造场景,烘托气氛,使听众在心理上产生了相应的感觉,引起强烈的共鸣。本剧高潮是乔师傅直大轴实验的场面:
[突然,一声清脆的哨子声尖利地响起,锣鼓声和掌声戛然而止
王大宏:好响亮的哨子!工人师傅们,这就是乔师傅的语言,就地直轴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乔师傅,开始吧!
乔师傅:好!一号位!二号位!三号位!各就各位!
众人:是!
乔师傅:电锤启动!加重!再加重!前伸30米,轻砸!再轻!好!停!
……
乔师傅:好,三号位,六号位,用300磅重力,垂直45毫米,轻砸。开机!
众人:电锤启动!
乔师傅:听我指挥,开始,左20毫米,轻砸,左旋转5厘米,再轻砸,右旋转10厘米,轻砸,轻一点,再轻一点,好!开始检测!
[检测的声音
这个场面中哨响、机器检测声、掌声以及具有紧迫感的祈使句,有着强烈的立体感和可触的动感,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到了紧张甚至危急的现场,使听者如临其境。这为乔师傅最后倒在现场营造了仪式般庄严的氛围,也为本剧主题的升华做好了情绪的铺垫。
一部优秀的听觉艺术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剧研究会)
(本文编辑:吕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