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花 莫先武
执教者:刘春花(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点评人:莫先武(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教学目标:让学生练习对话描写
专家点评:对话描写是使记叙文内容丰富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对话描写非常重要。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对象:五下
课堂呈现:
一、对比习作与文本,感受精彩对话
师:这篇文章中有很多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请大家读一读,看这些对话描写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打开作文本,看老师昨天布置你们写的作文,和文章对照对照,看看对话描写有什么区别,是你们写得好呢,还是文章写得好。
生1:文章中的好,写得很长,我的文章中只有一句两句。
生2:文章中的好,不仅写出人物所说的话,还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师:很好,你们看到了文章中对话描写的优点,那我们今天来学习对话描写。同学们再比较一下,你们作文中的对话与文章对话描写除了长短区别外,在摆放的位置上有什么区别啊。
生1:文章写对话的时候,小外甥说的话为一段,作者赵丽宏说的话为一段。我的文章就是一大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一般都是分段来写,不管是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啊?
生2:这样分段写对话,使文章整体看上去清晰、舒服,很有条理,读起来也不累。
专家点评:通过文本对话描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作文与文本对照。从而发现文本对话描写的优点并学习之,体现了教者的文本解读能力与生情掌控能力。也體现了以课文为例子教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
二、拓展阅读,固化对话体验
师:说得真好!大家如果翻看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对话描写都是这样分段来写的,我们可以再来看学习过的《祁黄羊》一文。(生看)
专家点评:文本迁移。在同类文本阅读中固化知识。体现了教者的文本整合能力。不过。一篇似乎太少,可以再多迁移一点。
三、迁移习作。练习对话描写
师: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文章的例子,用这种方法来写了。请你们按照这种写法把你们作文中的对话描写修改一下,然后交流一下。(生写后交流)下面,请看我们班贾慧婷同学修改前后的对话描写。
原文:
贾慧婷说:“喂,沈悦,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吧!”但沈悦没有借给她。
修改文:
贾慧婷说:“喂,沈悦,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吧!”
沈悦说:“你也有这一天呀,上次我向你借书你怎么没借给我?不借!”
贾慧婷说:“求求你了。借给我用一下吧!”
沈悦说道:“不借,不借,就是不借!”
贾慧婷拉下脸来嘀咕道:“不借拉倒!”
师:大家觉得原文好还是修改过的好?
生:修改过的好!
师:大家看看,贾慧婷修改文章除了把对话描写分段处理外,还做了什么事?
生:她还添加了很多对话!
师:很好!对话描写对话描写,当然对话要长一点了,你们写作文时一旦分段写对话。就知道将对话写完整了,写完整了情节当然丰富生动了。所以,你们改写时要注意将对话写丰富。
专家点评:从写到读,再从读到写,体现了读写之间的相互促进。因为有文本作例子。学生的写也就有了梯子,就不再困难了。
四、修改对话描写,拓展对话描写技巧
师:请大家再对照一下课文与贾慧婷同学对话描写的提示语,看看有什么区别?
生1:这段对话中,有的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
生2:这段对话中,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
生3:我在看课外书时,还看到过提示语在句子中间的呢。
师:说得对!在对话当中,有时不一定每一句都需要有提示语,并且根据说话时情况和表达的需要,有的时候提示语放在前,有时候放在句末或在句中。但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当提示语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紧跟着它的标点符号怎么样?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4:提示语变化,标点符号也变化了。
师:仔细观察,是怎么变化的?
生5:提示语在前,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冒号;提示语在后,后面紧跟着的是句号,可能是因为句子写完了。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提示语在中间,你们猜,紧跟着的应该是什么标点符号呢?
生6:我想应该是逗号。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6:我想,提示语在中间时,说明说话者的话还没有说完,停顿一下,后面还要说,所以我想应该用逗号。
师:同学们,你们看,对话描写原来可以这样精彩,更重要的是,在作文中适当插入对话描写,我们就再也不用为达不到老师的字数要求而犯愁了!因为一分段,就显得我们作文的内容很多了。现在请大家学习刚才你所看到的对话描写,来完善自己昨天写的这段对话。
(生修改自己的对话习作片段,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贾慧婷再修改后的对话描写片段。)
专家点评:本以为上一环节已经结束。谁知又推进一层到提示语的教学。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反思: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得多,自然积累得多;读得多,自然就会在写作时思维更加活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敏感和智慧,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和指导。根据文本中对话描写比较丰富、生动的特点,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写不出、怕写作文等习作弊端,笔者精心设计了这一指向对话描写的阅读教学片段,意在引领学生发现写作的一点奥妙,帮助学生由无意的习得走向有意的借鉴与迁移,真正实现从读学写,以读促写。
二、教学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从学生现实的生活情景中选取典型的镜头,让学生来写,学生倍感亲切。本片段中学生习作就是取自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以写起来不陌生,修改起来也有话说。
三、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在比较中发现
‘从文本出发,联系生活,联系自己学习的已有经验,一环扣一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作文与文章中对话描写的区别,以及提示语的区别,这就是自主学习,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的,这就是善于引导。
四、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片段对话描写同样如此,修改是习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多读,多改,反复改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也是写好片段的前提,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于我们普通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