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玮
有人认为,李宇春之所以能够带给社会公众巨大的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一夜之间拥有庞大的拥趸,概念化呈现出来就是“个性与自信”。而这五个字,或许也是丁宁从众星云集的国家乒乓球队,脱颖而出、备受推崇的原因。
见到丁宁,是在北京队的训练基地,先农坛体育馆的乒乓球馆里。几乎她所有的采访,都是在这儿进行。忙于直通巴黎、世锦赛、全运会预赛等一系列比赛,丁宁也很久没有回来了。相对于总局的乒乓球训练馆,这里更像是她的“主场”。一进馆,先串门。与教练拥抱聊聊近况,顺带笑眯眯地定下小师妹的日程。“下午你没事儿吧,陪我练练发球,晚上请你吃饭。”
从十岁就开始“北漂”,虽是地道的黑龙江人,但丁宁的口音里完全没有东北的痕迹。“北京队就是我的家,在外边打比赛时间长了,就会想回来。”1990年,丁宁出生在黑龙江大庆的一个运动员世家。从5岁时跟随母亲进入单位的乒乓球室之后,在丁宁的生命中,乒乓球从偶然变成了永恒。她的童年是在训练比赛中度过,陪伴在丁宁身边的,是严厉、严格的母亲高凤梅。
她看着旁边帮忙捡球的小队员,指指眉毛:“小时候捡球的时候扑到球台上,豁开一个口子,血哒哒地往下流,破相了。”明明是伤痛的回忆,脸上还是露出标志性的笑容。“当时心想肯定不用练了,但我妈看见了,说没事儿我们打篮球经常磕着,继续练吧。就蒙着纱布,用一只眼睛继续练。”同样身为运动员的母亲,希望女儿从小,就能清楚地了解竞技运动的残酷性。
2000年,在一次北京队的选拔赛中,作风泼辣、不畏强手的丁宁被当时的教练周树森看中,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运动员。“那天的比赛,我虽然一场也没赢,但周指导觉得我气势很好,就把我留下了。”从黑龙江到北京,她远离家乡,开始了集体生活,也开始了职业生涯。
在北京队训练了3年之后,丁宁进入了?国家青年队,2005年进入国家队,2007年争取到了世乒赛的参赛资格,2009年,她更是力压张怡宁,第一个拿到世乒赛单打资格。球风和外表一样帅气,眉宇间具有豪爽自信,球迷们也给丁宁起了个“大宝贝”的绰号,而她也是乒乓球队的活跃分子,即便是在训练场上,你也总可以看到她的笑容。
在一切都要顺利进行、步上巅峰时,2010年莫斯科世锦赛,以丁宁为代表的新生代乒乓国手,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征团体赛,在决赛中输给新加坡代表队。这是自1991年以来中国队首次丢掉考比伦杯,九连冠梦碎。对中国队来讲,团体冠军的重要性是超乎一切的。这次失利对她来说,是心头挥之不去的,每次采访都必提及的痛楚。“应该是我打球以来,受挫折最大的一次。”之后,应变能力差、欠缺的经验、难担重任,统统砸向了还不满20岁的丁宁身上。
对丁宁而言,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望。她更怕因此,在这支金牌队伍中,失去出场机会。“很多晚上,我会被噩梦惊醒,感觉自己躺在家里的床上,而不是国家队宿舍。”虽然怕,但该来的仍旧到来了。莫斯科世乒赛后的世界杯团体赛,丁宁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板凳球员”。
“我从来没尝过坐板凳的滋味,在北京队最差打三号,国家队只要我参加的比赛都能上场。”即使在之后的全国锦标赛夺得女单冠军,也仍旧没有帮助她争取到亚运会单打的机会,就连团体赛,她仍然要坐冷板凳。
在失望至极时,不离不弃的教练和家人,让丁宁重新相信自己,坚持走下去。“当时是任指导管我,他每天都和我在一起,无论我的状况是好还是坏,都陪我走过那段艰辛。还有我妈妈,从大庆来到北京,一直陪着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终于在2011年鹿特丹世锦赛,不被看好的丁宁,一路披荆斩棘冲进决赛,洗尽上届世锦赛的稚嫩,战胜了队友李晓霞,获得个人首个世锦赛冠军。之后的世界杯,她又战胜李晓霞,以双冠的姿态完美回归。
重振旗鼓的日子是漫长而艰难的,但年轻的丁宁一步步的前进。之后的一年,几乎所有的外站,她都没有输过。但高处不胜寒,这些荣誉,都化成了无形的压力,砸向了顺利获得奥运会资格的丁宁。“大家都很看好我,觉得我在伦敦奥运会中有很大的机会去夺得冠军,取得大满贯。其实从自己来讲,也是抱着这种目标去做的。”
丁宁的目标,并非是做距离大满贯最近的人,而是成为大满贯。
然而,她留给伦敦的,并非是大多人预演的,加冕的大满贯,而是略带委屈的泪水。谁也没想到的是,丁宁的秘密武器,全世界只有两名女运动员使用的下蹲式发球,成了她在伦敦奥运会女子单打夺冠的主要阻碍。在比赛中,丁宁的发球三度被罚犯规,年轻的她终于承受不住,在泪水中为自己的首次奥运之旅画上了句点。
夺得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最稳妥的那一条,即使它不是最近的。但丁宁,却选择了距离最短的那条,同样的,她也要承受路途中高概率的意外。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年轻的她,仅仅看到了下蹲式发球的稀奇,却忽略了对规则的适应。
这样的结果,让丁宁觉得可惜。“原本应该奉献给大家一场精彩的对决,我觉得无论输赢,大家是队友,我都会去接受它。但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伦敦的失利,于丁宁,是更大的挫折。“莫斯科世锦赛失败后,我感觉这是这辈子最大的挫折了。但伦敦奥运会过后,我才知道,有更大的挫折存在。”
再坚强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要诉说的,是那个在心底深处,最令我们有安全感的人。赛后,丁宁含着泪,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妈妈当时没有哭,只是安慰我。要相信自己、要坚强,调整好自己,打好之后的团体赛。”妈妈的鼓励,帮助她战胜了曾经的恐惧和单打的委屈,擦干泪水,继续上路。
在之后短暂又漫长的四天时间里,丁宁继续训练,汗水一次次地打湿她的双眼:“轻重缓急我都懂,我明白自己最应该干什么。”终于,在团体决赛中,丁宁与队友李晓霞、郭跃一起,以总比分3-0横扫日本队,成功卫冕女团冠军。夺冠当天,是丁宁迄今为止最快乐的一天。
“如果说单打的荣誉是对个人的肯定,那么团体就是对我们这个集体的认可。”曾经在团体战失败的她,深知这份荣誉的重要,“如果团体输了,将遭受的是全世界的质疑,而且我能重新站起来,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而她也拿到了个人首枚奥运会金牌,那一刻,我们又看到了丁宁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有的时候,失败教育比成功来得更深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如果没有莫斯科的失败,就没有丁宁2011年的成功,也就不可能有机会参加伦敦奥运会。但最后却以这种方式结束。“可能是老天爷觉得我太年轻,多给我一些磨难,希望我能够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一直向着大满贯的目标前进。”
失去了这次夺冠的机会,虽然四年后还能再来,但时间是最无法把控的,没人可以预知。经历了伦敦,丁宁一直引以为傲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技战术的调整,这一年来,她的状态并不是很理想。“奥运会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系统训练。”对于丁宁这种偏靠实力衔接或防转攻较多的选手,长时间未进行系统训练,而且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家乒乓球队,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就有了在“直通巴黎”选拔赛上的惊险入围。“奥运会之后,大家对我的冲击更强,我当时也很着急,过程挺曲折的。”在巴黎世锦赛的决赛中,她又一次输给队友李晓霞,作为曾经那个离大满贯最近的人,目睹了亦敌亦友的对手大满贯的成功,但这一次,丁宁没有哭。“我们每天都在和输赢打交道,已经能坦然接受了。”成熟,不就是能够去面对输赢,并能够从中去总结自己的优劣。一味地沉溺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无法继续前进的。
相较于奥运会刚刚结束时的不甘,丁宁的改变显而易见。拍照期间,她的秘密武器下蹲式发球,一次也没有展现。“拍照不好看,而且我现在也有意地想要转变。”这样的丁宁,真正放下了曾经的悲欢,重新上路。
90后的小将丁宁,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乒乓老将。从2009年慢慢爬到国家队主力层,2010年兵败莫斯科,2011年双冠回归,2012年泪洒伦敦,2013年憾别巴黎,这五年,丁宁经历了许多运动员一生,都不会遇到的起起伏伏,“确实对我来讲,成功和失败,都来得太快了。”国家队的教练,给她起了“速效药”这个外号。
这次的全运会,与新科大满贯李晓霞的走场不同,丁宁身兼四个项目的重担,并全部闯入了决赛,压力巨大。战术仍处于磨合期的她,希望以战为练,回归巅峰。
丁宁爱笑,不论说什么话题,最后总会以眯起小眼、乐出声收尾。在她的世界里,你似乎根本找不到悲伤的理由,好像是天生的乐天派,从来没有烦恼。在经历了莫斯科的伤心、伦敦的委屈、巴黎的遗憾,丁宁的笑容里,少了一份天真,多了些许的沉稳。
技术改革带来的不稳定只是暂时,相信她一直是那个最硬的丁宁,球场上的战士。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灵魂深处的自己,那个自己最强大也最完美。纵使一路坎坷,也要相信,你所寻找的,就必寻见。大满贯仍旧是你的目标吗?“当然。”
全体育 丁宁
Q:马上到来的全运会预选赛,四个项目你都进入了决赛,压力很大吧?
A:我觉得压力肯定是有的,全运会也是四年一次,而且跟以往不同,平时我都是代表国家比赛,而这次是代表省里参加,省里重视全运会就像国家重视奥运会一样的。尤其是国内竞争水平非常高的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很多国际比赛的对抗性。自己四项都打进决赛,首先觉得高兴,其次是同时兼四项,对自己精神、体力上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Q:这次全运会的目标是什么?
A:我觉得四项都有冲击金牌的机会。但是竞争非常强,我不能保证我可以拿到冠军。但从现在开始,我会做好全运会的准备,为残酷的比赛打下一些基础,虽然很艰巨,但我还是会全力以赴。
Q:世锦赛回来后你没有歇息,一直在训练,是吗?
A:对,因为世锦赛回来之后,就是全运会的预赛,都是淘汰赛,我必须认真对待。省里的教练也是非常重视,所以我们回来以后先是总结,之后便投入训练。
Q:这段时间你有没有一些调整或变化?
A:其实我觉得思想上或是想法上应该说通过世锦赛都是有一些改变,包括自己的技战术,或是以后的想要改变或是练的一些东西,但是因为从时间上来讲,一回来经过了两三天调整以后,就马上投入比赛的过程,还没有系统的训练,但是自己也会在训练或是平时比赛时注意一下,做一些调整吧。
Q:这次世锦赛后,你说觉得自己成熟了,比赛输也不会再哭了,是你把胜负看得很淡了吗?
A:我觉得是这样吧,伦敦奥运会的哭,当时是感觉不能接受,但现在我年纪也大了,这些输赢我都可以接受了。在世锦赛我觉得是场上技战术的运用上,还是不太成熟,还是有些欠缺需要去弥补,是这种状态。
Q:那在伦敦的时候,那个哭不是觉得输给了对手,更多的是不甘吧?
A:也说不上来当时为什么哭,可能当时情绪确实激动了一些吧,其实我觉得应该做的更好一点。
Q:你现在对北京有归属感了吗,觉得北京是故乡了吗?
A:我觉得还是很有归属感的,说实话,因为我在大庆长到10岁,之后的生活,我都一直在北京,对北京我也非常有感情。有的时候在外打比赛多了,就想赶快回来。
Q:迄今为止,印象最深刻的的比赛是莫斯科还是伦敦还是巴黎?
A:我觉得莫斯科、伦敦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但我对巴黎的观众印象更深刻。因为这次去巴黎打比赛,现场的氛围特别好,场馆也非常大,入场的气氛可能跟别的比赛不太一样,非常好。
Q:你在乒乓球上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A:我觉得还是发挥的稳定性吧,包括在场上的这种韧劲比较足。相对来讲,我的劣势可能是自身的力量不是很强,杀伤力要稍微差一些。
Q:跟队友关系非常好吧?
A:因为大家平时都住在一起嘛,所以说共同语言比较多,会讨论乒乓球。我觉得男孩对乒乓球的理解还是要高于女孩的,有的时候,我会向他们请教一些专业上的问题。
Q:你会坚持到里约吗?
A:会啊,为什么不呢?我这么年轻,肯定会竭尽全力,即便是结果没办法预料。
Q:如果你没有练乒乓球的话,你会干什么?
A:不知道,可能会去上学吧,但是肯定也就是说会参加一些项目运动,因为我比较好动,不是属于搞文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