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胡娜
高中历史,是一门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对此,在分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开拓学生历史知识视野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虽然表面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好奇、贪玩是高中生主要的学龄特征,他们在面对高中历史时首先的心态是“好奇”而非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理性看待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出“高效课堂”构建的正确途径。
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制约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造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们已经成为制约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
在有些学校,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没有将历史教学同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未能充分保证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制约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师资队伍的配备及其综合素质
在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方面,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例如,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不是高校历史专业毕业的,其历史方面的知识也不够全面,在很多历史知识细节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同时,很多历史教师的专业教育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同学生的沟通能力差、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落后等。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错把高中历史教学当成历史知识的“记忆课”,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忽略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造成高中历史课堂上缺乏创新和活力,抑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提高。
二、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课前高效备课
为了提高课上高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在课前备课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课程的学习态度,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前制定最科学的授课策略。现在的高中生基本都是“90后”,在心理上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并且个性比较强,常规化的教学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就应当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提前制定课堂互动策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同学在老师面前有种亲切平等并且被重视的感觉。如教师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建国大业》进行课程的备课。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会很快就被激发出来,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相对容易了。
(二)课堂上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组织与管理
为了切实解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高中历史授课效率和高中生的历史素质,教师必须懂得在课上45分钟内提高效率,对历史课堂上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的组织与管理
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懂得教学情境的营造,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况,通过问题提问、历史资料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教师单纯将书本内容提炼后转移到多媒体上,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学龄特征,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先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详细讲解PPT课件中的主要内容。
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和历史学习热情进行激发,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真正成为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
再次,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上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这样显然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重视课后的反思与评价
对高中历史教学成果的反思与评价,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评价的实践中,教学评价需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特性和学龄特点,对传统用于高考选拔的单一评价功能进行创新,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首先,高中历史评价的方法不能统一化,要允许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成果和行为,并有针对性的使用评语、等级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和学习缺陷。其次,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果的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当对学习结果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情绪以及特性等都可以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再次,要运用多个评价主体,如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和历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此,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对高中历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选择,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2]王月芳,谭凤华.创新教学思路,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3]罗淑仪.有效情境创设,课堂活色生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4]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
[5]胡孜.基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高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构建[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