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雄
在“非典”以后,我国卫生系统一直在强调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我们在探索自己的应急模式,也学习、借鉴着国外的模式,怎么跟社区沟通,让群众找到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
汶川地震,我们参加了,但是回过头来我们总感觉不是那么理想。这次芦山地震,由于我们专业性强、设备强,实际效果非常突出。
我们这次到灾区以后,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受灾地区恢复,实际上是重新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灾害发生了以后,人们最先关注的是公共卫生体系重构的进展情况,救了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正在受灾、受灾的情况严重不严重、遇到问题去哪里能够得到解决。
媒体在这里面扮演什么角色?过去,我们强调最多的是宣传政策。宣传政策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老百姓受灾了以后能不能够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灾后重建当中去。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一周之内必须要形成灾后卫生防疫的格局,这是以往救灾史上从没有过的。困难很大!两万人口的县城,加上救灾的人,当时在那里所有的人加在一块是将近10万人,卫生防疫的压力非常大。令我们非常高兴的是,到达芦山县城,得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在芦山驻扎了,比我们早半天的时间。我们紧急与电台的人建立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把受灾群众需要的信息及时地传达出去。中央电台这个应急广播能够覆盖到整个灾区的80%以上的地区,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我们跟应急广播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合作得非常好。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包括我们要开展大面积人群疫苗接种等相关的信息,都是通过应急广播直接把信息传播出去的。
从合作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真正把卫生防疫和应急广播真正融合做起来。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提供专家,这些专家谈政策、谈理论,从政策的层面去引导。但是更多的受灾地区的群众,这个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办法,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做效果会更好,以后,这方面工作还需要我们多部门不断探索、协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