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一字之骨,提携全篇设计

2013-04-29 03:11王乐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痴人闲人湖心亭

近几年,或出去讲课或观摩别人的课堂,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尝试打造文言文课堂,这些含蓄隽永、凝炼典雅、荡人心神、启人心智的名篇在一堂课上对学生的浸染程度,与教师的底蕴、问题的预设、活动的设计等等诸多因素都密切相关,但今天笔者想谈的是语文课教学设计的整体线索问题,因为它是一节优质语文课不能被忽视的细节存在。

通常老师们在课堂的问题、活动设计上费尽心思,却总是把它们放到一个极其相似的课堂框架里: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探究感悟—拓展延伸,教学线索走向模式化。这样做,固然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但笔者常常在想,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气质、灵魂、风骨,为什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能凸显它们的个性呢?倘能从文中找到其文眼所在,立一字之骨,提携全篇设计,既是对课文的尊重,也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作品的风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笔者在公开课中的两次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尝试。

《记承天寺夜游》被列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这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期间。细细品读玩味之后就会发现,“闲人”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闲”更可谓支撑全文之骨,基于此,笔者构建出这样的教学线索:知文意—品闲情—悟闲愁—懂闲人。学习文言文,首先通晓文义,这是自然。初读此文,师生很容易捕捉到苏轼的“闲情”:入夜便“解衣欲睡”的清闲;见融融月色便“欣然起行”的雅兴;与张怀民漫步月下的悠闲;不着一“月”字,便将月光写得澄明空灵的闲雅。当然这并不是“闲”的全部含义,此时教师出示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中描述苏轼初来黄州时狼狈不堪的种种情形,再读全文,学生自然能悟出其中“闲愁”:入夜便“解衣欲睡”只因无事可做;“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当是忧思入怀,难以成眠;所寻张怀民亦“同是天涯沦落人”。至此“懂闲人”便水到渠成了:“闲人”可解读为“清闲之人”“闲雅之人”,更因自己是“闲置不用之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的一声慨叹含蓄深沉,蕴含的情绪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杂陈。苏轼罹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他却能从官场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欣赏者,能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这种旷达的情绪才是师生从苏轼身上得来的心智精华。

《湖心亭看雪》当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又一奇文,它的作者张岱是明末遗民,出身仕宦世家,明亡后入山著书以终,其出处《陶庵梦忆》便是他入山所作。“读透一篇经典,品味一段人生”,是笔者一直以来对学生的阅读期望。通晓文义之后,我们很容易就能拎出此文之骨—“痴”,敲定“痴”字,也就找到了进刀的窾卻,穷极此字,便能悟透全篇。于是,笔者勾勒出这样一条教学线索:晓文意—观痴行—赏痴景—遇痴人—悟痴心。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此行之“痴”:大雪封湖,初更时分,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此等孤怀雅兴可谓迥绝流俗。此处见出作者“一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超拔情趣。“痴人”眼中必有“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通过删字引导学生感受迭用三个“与”字才能状出的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通过换字、调序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量词“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丝毫不可撼动的妙用。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稊米”的深沉感慨。这里透露出作者的境界追求,亦可作为张岱之“二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天水茫茫,一叶小舟划破寂寥的湖面,驶至湖心亭,却不料,在亭上遇到了另外两位“痴人”金陵客。“遇痴人”并非闲来之笔,一来以金陵客衬托张岱之更痴;二来饮罢作别,“问其姓氏”时,却只答“是金陵人,客此”,可见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透露出作者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当然,我们更需记得,“金陵”是明朝旧都,作者着意提及难道不是对故国的遥思吗?读至此,我们隐隐感到作者的“三痴”:痴迷于深沉沧桑的故国之思。将学生引领至此,相信学生定能了悟痴心了:张岱的湖心亭雪景,像一个消隐了所有尘俗的梦境,可在心中遍遍赏玩之后,其心境的凄清却隐隐显现在文字中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张岱在成就此文时的心境不同于当年赏雪之时了。当年赏雪必然蕴藏喜悦情怀,刚开始的独自一人前往,虽是孤单,却也是一种享受;在亭中遇着雅兴同好,虽失了独自的自由之感,但在彼此的热情中更领略到知音交流与共享的乐趣。可是在一切变迁,山河破碎之后,这美好的湖心亭看雪,竟只是回忆中的喜悦了。尽管这时写就的《湖心亭看雪》,脱俗、不慕名利、喜爱风景的高洁之心犹存,但心中难免真正地伤悲起来,当日悠闲的心境今日竟是不可求了。

以上便是笔者的些许尝试,笔者认为这样的线索设计是符合学生阅读由感性到理性、由表象到深层的认知过程的,而且倚文中一字展成玩味之线索,自然蕴含教学重点,更切合文章神韵,没有了麻绳串珍珠的尴尬。我们总说,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儿,这“语文味儿”自然包括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在笔者看来,还应该包括思路美。

(王乐芳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271000)

猜你喜欢
痴人闲人湖心亭
忙人与闲人
忙人与闲人
湖心亭看雪
在水边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袁启彤
湖心亭看雪
“痴人”也说梦
痴人
痴人乐队携最新作品《钗头凤》回归乐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