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虽可怕 预防有对策

2013-04-29 00:44王廷兆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抗凝下肢血栓

王廷兆

猝不及防的隐性杀手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种情况:某人早晨一觉醒来,半身麻木,说话言语不清,到医院一检查,是得了中风;某人一天端着碗正在吃饭,突然端着的碗掉地下,接着就不省人事了。由此可见,血栓形成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大多是在安静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增加了预防的难度。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因而也不会形成血栓。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管有硬化、狭窄等损伤;天气寒冷、出汗过多、血压过低、缺乏饮水等情况下,会使血流缓慢、血液浓缩黏稠,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血栓病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血栓随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如果在脑动脉血管中停留,阻碍脑动脉正常血液的流通就是脑血栓,从而引发缺血性中风发作;若堵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则会诱发心肌梗塞。此外,还有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血栓形成,大多数一发病就会出现严重症状,如脑梗塞的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的剧烈心前区绞痛;肺梗塞引起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如下肢形成血栓则会引发两腿疼痛,或出现冰凉感和间歇性跛行等。极严重的心、脑梗塞和肺梗塞还可引发猝死。但有时也可无明显症状,如常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酸胀不适,很多患者以为是劳累或着凉,不以为然,因而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尤为遗憾的是,很多医生对此也容易误诊,待到出现典型的下肢水肿时,不仅会给治疗带来困难,也容易留下后遗症。

警惕血栓形成前的蛛丝马迹

血栓前状态是指血小板等凝血功能增强纤溶,抗凝功能减弱,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有血栓形成倾向但尚未形成血栓的状态。此时如有气温骤降、情绪激动、出汗过多、饮水过少等因素诱导,则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疲倦乏力、头晕头痛、睡眠较差、记忆下降、思维反应迟纯、行走时下肢沉重无力或一侧表现为肢麻时,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或平时有嗜烟,酗酒不良嗜好者或有脑中风等血栓病家族史者,此时应特别提高警惕,及早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预防血栓形成的八项举措

除了遗传,多数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都和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此、要防止血栓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自我养生保健,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

(1)科学调整饮食。中年之后的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盐、低糖和高维生素,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虾、蟹、动物内脏、蛋黄、鸡、鹅、鸭等,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研究表明,多吃碱性食品,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乳酸、尿酸等酸性物质减少,并防止在血管壁上沉积,还有软化血管作用。一般而言,大米、面粉、肉类、蛋类都是酸性食品,番茄、桔子等蔬果、牛奶、土豆、大豆制品、鱼类等水产品都是碱性食品。特别是具有降脂、降压、降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的食品,如海带、黑木耳、香菇、芝麻、大蒜、洋葱、芹菜、黄瓜、山楂等。

(2)及时补充水分。补充水分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止血栓形成极为有益。因为在缺水的情况下,脂肪得不到充分氧化,便在体内蓄积,增加血黏度。应养成经常少量饮水的习惯,特别是临睡前,晨起之后饮杯白开水很重要,平时常喝些淡茶也有好处。

(3)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可变脂肪为热能,不仅能健身强体,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血管的柔韧性,使血管更富弹性。中老年人宜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跳健身迪斯科等,并应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研究表明,身体化解血栓的能力在早晨最低、晚间最高,故早晨发生心脏病的人比其他时间多。因此老年人安排健身的时间以傍晚最好,这样可使微血管中血栓的化解达到最佳状态。

(4)保持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开朗、心平气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各种应激事件(精神、环境的不良刺激),搞好家庭和人际关系,学会减轻心理压力,戒怒,这对预防血压升高、血栓形成等意义重大。

(5)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要戒除烟酒,如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缺氧,促进动脉硬化。烟草中的尼古丁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从而加重动脉硬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自身毒素损害血管;重视防寒保暖、防止寒冷对血管的不良刺激;避免因小的外伤等原因导致感染,以免引发静脉炎等。

(6)重点防治有关疾病。特别要加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因血压升高时,低密度脂蛋白会加重对动脉壁的损伤,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糖尿病可引发全身血管的损害,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

(7)重视防栓抗栓治疗。抗血栓药目前分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血药与纤维蛋白溶解药三大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代表药物有阿斯匹林、潘生丁、消炎痛、苯碘唑酮、安妥明以及中药丹参、川芎、红花、三七与复方丹参片消栓口服液、蝮蛇消栓酶、山海丹膠囊等多种复方制剂,这类药物平时最多用。抗凝药常用的是肝素,此外还有双香豆素、新抗凝等,纤维蛋白溶解药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8)重视定期检查。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到有血栓病诊疗经验的医院进行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等易栓症初筛项目的检查,并由专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一旦出现栓塞迹象,则争取在6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溶栓等治疗,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时间越早越好。

猜你喜欢
抗凝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