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应该研究的课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案例证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是有效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思维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纲要〉解读》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句话概括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小学语文理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今教育不断进行着新的技术革命,新媒体的运用,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同时也改变着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拓展了认识世界的途径,深刻影响着儿童思维的模式,这对培养和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促进儿童的智力水平、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准确地把握语言概念,丰富儿童语言理解
概念是对事物最本质的认识,也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认识概念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他们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第一步。儿童对于概念的把握是逐步形成的,例如,最简单的鱼这个概念,也许最初儿童认为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就是鱼,久而久之,他们发现蝌蚪也生活在水里,他们就会不断深化对鱼这个概念的认识,鱼不仅生活在水里,而且它们拥有尾、鳍、鳞等其他特征,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前面的认识又被推翻,因为鲸也具有尾、鳍、鳞的外部特征,但鲸并不是鱼,从而儿童最终形成鱼的概念。从这一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概念是伴随儿童成长的,也就是儿童成长的过程离不开概念的形成,而准确地把握概念是儿童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也是儿童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对于一般性概念的认识尤为重要,而人们认识事物,受到地理位置、时间空间以及眼力、听力、触觉的限制,不能够全面准确地认知,而减缓了儿童认识事物的进程。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突破人的肢体触觉的限制,而获得最大限度认识事物的可能。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渐渐”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就可利用多媒体演示瓶中之水随石子一颗一颗递增慢慢升高的过程。这时,不用问如何理解,只需抛一个启发性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便自然说出了“慢慢、渐渐”二词,水到渠成,很是自然。这就是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打破时空、突破人的感觉不足,让儿童准确理解和把握概念,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有了科学概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错误,出现歧义。这对于规范儿童语言、正确地表情达意很有帮助。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展示文本思维结构,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提供模式
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在于交流,交流的形式主要是两种,一是口头交流,二是书面表达。要使交流的材料被别人接受,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结构和思维形式,例如,归纳法、演绎法、三段论都是最基本的表达形式。特别是中年级儿童是学会书面表达的起步阶段,往往思维表现得比较混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深入了解文本的结构,让学生把握表达的一般逻辑方法对于儿童学习表达是十分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作品,无论语言运用、表现手法,还是结构安排,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最直接的范文。因此,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可通过范文引路,以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手段进行训练,以得到良好的思维结构训练。
为了更好地展示文章的结构,我们经常用电影蒙太奇的方法,把文章的结构全面准确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写晚上作者散步时被广玉兰的幽香所吸引;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独特,第六自然段为第三段,总结全文,点明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特别是教学第三段的时候,我们分几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的画面,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广玉兰的美,同时对文本写作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启发了学生在介绍一个物体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几个方面逐一表达。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这一教学流程中,学生不仅是在学语文、学表达,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学习文章的结构,在直观的世界里加深印象,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把抽象的结构变成直观的思维。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拓展思维空间,为儿童的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事实证明,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黏结……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只有为思维提供巨大的空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拓宽。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遥远,如山村、大海、森林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想象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在学习《大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电视中的信息等等。课堂上,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生获得很深的感受。然后,再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朗诵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象:大海是什么样的?站在大海边,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通过活动,学生的激情得以迸发,探索大海秘密的欲望发展到了高潮。
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界限,唤起学生无穷的想象,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让思维驰骋万里。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宁.学科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赵呈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 卞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