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新
什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好课”“高效”一直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领导不可不谈的问题。今年,白城市物理教学大赛在我校举行,所以有机会听完了所有兄弟学校的赛课。颇有感慨,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1.导入部分是一堂课的启动环节,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师生情感交流。
2.课堂教学中真的是越热闹越好吗?有的课堂,很热闹,可是仅仅热衷于表面的浮华而忽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很难谈到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个人觉得一定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思
考,是否真的有收获。
如,在“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学习,我提供史料和图片,既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又使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并采用阅读、思考、书写等多种形式,围绕学习目标积极学习。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学案”了,在讲“罗斯福新政”一课时,40分钟的课堂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有些非重点的知识就通过学案
课前给了学生。
3.评价学生的表现,要多元,就在这一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功底可见一斑。可是不是一味地表扬就好?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真的要有针对性地评价,使学生真正得到提高,从长远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说“因材施教”“以生为本”,为了真正落实到位,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层次设问,就是设计有梯度的问题:第一层次教材知识的再现;第二层次理解与运用,提供新材料,让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新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一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积极的情感体验。
5.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如,学习历史,就可联系现实。因为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是借鉴历史,开拓未来。所以,在课堂的尾声我更喜欢设计:历史启示录。架设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桥梁,从中体现历史的鲜活与传承,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教学不能忽视,在设计“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我注意了教学开篇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习法、课中间的史论结合法、评价历史问题的规律性总结,就是在课尾也把方法的教学重视起来,并告知学生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所以学习历史知识应该建立知识网络。
此外,一堂优质大课,教师的课堂语言也一定是要提纯的。力求完美、追求大气,然而,这需要教师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