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课教学对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培养探析

2013-04-29 16:20章勤芳
职业·下旬 2013年9期

章勤芳

摘 要:本文基于职业人格的内涵,阐述了健康职业人格的培养内容及基本要求,并从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入手,探讨培养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指导课教学 技工院校学生 职业人格培养

职业人格是人的职业素质的核心部分,健康的职业人格是人们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心理基础,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人格,以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人格的内涵及培养内容

1.職业人格的内涵

职业人格是指人作为职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心理特征,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物质经济关系、道德文化、价值取向、精神素养、理想情操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

2.健康职业人格的培养内容

(1)良好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良好的职业性格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特点,而每一种特定的职业又要求从业者具有适应职业特点的职业性格。如服务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耐心、友好、诚实、敏感、沉着、自律、严谨、礼貌、热情大方、心平气和等性格特征。

(2)浓厚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一个人一旦对某种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坚定地追求这一职业,尽心尽力地去工作,就能充分发挥出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新的发现、新的成果,促进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还可使人更快地熟悉并适应职业环境和职业角色,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才能的发挥和事业的成功。

(3)正确的职业动机。职业动机是职业观中的动力成分,是指直接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职业活动,以实现一定的职业目标的内部动力。其本质是在职业选择定向中起指导作用,在职业活动中起发起、维持、推动作用,并强化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正确的职业动机使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把社会需要和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4)积极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心理反应倾向,主要指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以及所表现的行为举止,包括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积极的职业态度表现为在职业选择时谨慎、积极,能够把握时机,正确抉择等。

(5)过硬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可分为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层次。过硬的职业能力表现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等。

(6)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一定职业的内在规律中引申出来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公德以各种公约、规则、条例等形式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为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精通业务,积极钻研,勇于创新,诚实守信,不徇私情,公私分明等。

二、健康职业人格培养的基本要求

健康职业人格的培养教育是坚定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教育的有机结合过程。

1.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人格培养的前提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的总和,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是形成健康职业人格的前提,职业意识一旦形成,将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

2.职业道德人格教育是职业人格培养的关键

在职业活动中,职业人将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职业人精神特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即形成了职业道德人格。纵观发达国家制造出的产品,总体说做工精细考究,其原因是企业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勤奋、认真、精细和执著,常常把本职工作跟自己的人格联系在一起,对工作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力求尽善尽美。

3.职业精神教育是职业人格培养的基础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由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要素所构成。个人一旦形成高度的职业精神,将会发挥自身最大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

4.职业理想教育是职业人格培养的核心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职业理想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够引导人们在工作中找到个体和社会的契合点,使个体职业与社会需要和谐统一,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三、职业指导课教学对学生健康职业人格培养实现的意义

1.挖掘培养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内容资源

在职业指导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深入研究,广开思路,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职业人格要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在职业劳动中,涌现了许多堪称人之楷模的人物,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素材,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笔者在教学中,介绍少年瓦特、爱迪生等发明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产生兴趣;介绍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及本省、本校职业之星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立足岗位成才,提升革新创新、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养成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等职业

态度。

又如,教师可运用职业测评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格测试。笔者在教学中,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进行细节关注能力、合作能力、倾听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应付困境能力等的测试;在职业心理素质方面,进行事业心、内在修养、抗挫折、责任感等的测试;在智力倾向方面,进行注意力、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测试;在人际关系方面,进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人缘和受欢迎程度等的测试;在职业选择与性格方面,进行职业兴趣、性格倾向、情绪类型、气质类型等的测试。通过上述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人格特征进行分析,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促使学生扬长避短,达到认知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塑造健康职业人格的目的。

2.创新教学模式和变革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學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引入职业活动导向理念,构建了行为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教 师 教学程序 学 生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研究目标群能力、社会能力的达成目标。 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及自身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关键能力。

确定目标

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阐明新旧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新知识具有浓厚兴趣,有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习得新知识

以职业(行为)为导向,设计能反映本专业工种特点的现实环境。 尽快适应并置身于模拟工作情境,进入角色。

创设环境

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料,按专业要求布置工作任务。 根据信息资料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 对问题主动探求。

获取信息

引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确定所需设备和工具及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借助资料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应该怎样干”的问题。

制订计划

指导学生开展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使学生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保证每一步骤的顺利进行。 以合作学习方式分工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实施计划

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针对出现的专业缺陷设计练习题。 学会展示和自我评价,对如何改进不足之处进行讨论。

展示评价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起定向作用,认知、情感、行为(操作)三个目标既互相独立,彼此又保持重要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活动结果的评价。课堂中不再是像“填鸭式”教学那样搞“满堂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活动的引导者、咨询者或指导者。教师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互动游戏、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参与式、体验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因此发生了转变,由个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参与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人格的

培养。

如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采用口述、文字、音像等手段,引用职业活动等方面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示例如下。

《他为什么弃医从教?》

(1)介绍案例。教师将准备好的陶行知弃医从教的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作全面介绍,并提出问题:

①陶行知为什么去考医学堂?

②陶行知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教?

③你认为陶行知在作职业选择时,确立的是怎样的人生追求?其职业价值观属于何种类型?

(2)分析案例。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设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每组学生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发言人代表小组陈述分析意见。

(3)观察与启发。各组分析案例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可以不发表意见。

(4)陈述意见。学生对教师提出的3个问题进行阐述;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吸取他人的学习成果,丰富和提升自己;学生限时发言,不批驳别人的观点。

(5)知识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展示出来。

(6)总结评价。师生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一种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性质的教学。在职业指导课中实施实践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转变、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课程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式。

(1)表演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品等形式,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演表现出相关教学内容,使之得到巩固、补充和升华,从而使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实现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2)训练课。教师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所需,抓住教材、相关职业活动的典型案例或设置某种情景,对学生进行专项教学或模拟训练。如通过对学生进行《体验责任》《感受规范》等为主题的课堂专项教学训练,使学生树立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养成尽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遵规守矩、做事严谨的良好职业作风。

(3)专题讲座。通过邀请企业界知名人士、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校友作专题报告及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4)社会调查。针对学生对现实职业生活了解不够和在就业方面普遍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招聘会等专题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对职业生活的认识,激发职业兴趣,促使积极职业态度的形成。

(5)职业角色实习。动员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相关职业岗位上参加职业劳动,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职业角色实习,在职业活动中亲身体验职业人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找出自身的差距,以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职业能力。

4.改革职业指导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笔者根据职业指导课程的具体教学情况,改变原有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强化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引导,采用了集知识、能力、过程评价为一体的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是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占课程分值的40%。包括平时作业,占课程分值的10%;课堂实践教学,如表演、模拟训练、专题教学训练、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的表现,占课程分值的15%;课外拓展教学,如职业测试、专题讲座、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的表现或效果,占课程分值的15%。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占课程分值的60%。笔试限于基本的专业常识性、单纯记忆性的内容,占40%,采用闭卷形式。口试则侧重于对学生择业观、就业观、劳动观、职业价值观等理念方面的测评,并同时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占20%。

5.以教师自身优秀的职业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师的职业人格是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其中表现出其独特的职业特征。教师的教育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人格的典范性,教师优秀的职业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职业人格的形成,是学生直接学习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通过自身职业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以促使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建斌.职业人格培养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杨黎明.经济学基础[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