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经济日趋活跃且动力强劲。在此过程中,人们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设银行在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为实现业绩增长也在不断创新乡镇金融模式。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重点总结建行乡镇网点的经营策略并对建行网点经营策略进行评价,最后对建行发展农村金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设银行;农村金融;乡镇网点;经营策略
国家对于“三农”问题中金融问题的关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宽带中国”战略的提出,都预示着我国农村金融将进入另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虽然面临很好的机遇期,但是整个银行业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或成熟的发展模式,大多数银行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思维模式还停滞不前,认为进行乡镇金融网点的设立只会增加成本和风险,而无法实现高收益。这就说明,我们对于建行农村金融问题和建行在乡镇网点的经营策略问题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修正以往的思维,同时丰富我们在乡镇网点经营策略上的知识。
一、建设银行乡镇网点经营策略总结
(一)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次来看,首先建设银行在战略层面上非常重视发展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对于农村金融重要机遇期的认识也是比较充分的,这些体现在《中国建设银行2011-2015发展规划》中,这种整体的战略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为其发展乡镇网点和农村金融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其次,在宏观战略指导下经过初步探索,建行形成了“采用整体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服务‘三农、合理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的操作步骤,使得建行在发展农村金融、增设乡镇网点及其经营过程中有了核心的指导原则,这也初步形成了对其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发展的简单评判标准;最后,建行大力进行网点布局的调整与改革,注重效率和社会责任的兼顾,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建行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操作路径。
(二)微观操作层面
从宏观战略、指导原则再到操作路径,这些都反过来印证着建行在具体发展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布局方面具体实施的情况。
1.网点转型,为发展乡镇网点提供技术支持。建行的网点转型也是其发展“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战略中的重要的一项。建行的网点转型的主要目的是将网点传统的功能性导向转变成营销导向,为客户提供更加标准化和高效的服务,从而提升网点的销售能力,同时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在这个过程中,建行主要对重复布局的网点进行精简及人员精简;同时推进综合柜员制的发展,使柜台服务更加丰富,提供集约化的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措施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节省了运营成本,为建行发展农村金融和扩大乡镇网点范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镇网点的经营模式。对于建行而言,发展农村金融和扩大乡镇网点是一个较新的命题。当前,很多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建行的策略完全符合其战略要求中的指导原则。面对这样的新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整体规划和重点推进,并且结合乡镇不同的特点对网点在用途导向上进行修正。例如,建行苏州分行根据苏州乡镇经济中“一镇一品”和地方互助商会的特点,为小型的乡镇企业提供了带有互助特色的一揽子金融整体解决方案,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像苏州分行这样的例子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但是推广的意思并不是大规模地去复制这样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已有先进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和整合,真正做到网点高效,且能迎合当地主要的金融需求。
3.信息技术的使用,降低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乡镇的网络普及率也不断提高,而且国家提出了“宽带中国”的重要战略,可以预见,未来广大的乡镇地区和偏远地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会非常大,这也就意味着在广大的乡镇地区会有更多网络用户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持有者。通过开发简单、易使用、高效的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以及相应的高效的支付手段,将会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建行持续加大在农村及城郊地区自助银行等投放力度,有效推进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截至2012年年底,建行乡镇网点安装ATM/CRS等自助设备共计1.62万台,投放POS机7.53万台,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用卡环境;累计发放各类农民工银行卡277.38万张,完成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技术系统改造,农民工银行卡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实惠。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建行服务的覆盖面,降低了发展成熟网点的费用,同时降低了在探索发展模式过程中的风险。
二、建设银行乡镇网点经营策略的评价
(一)发展战略体现了较强的风险意识
“采用整体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服务‘三农、合理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村镇银行发展模式”,这样的指导原则体现了建设银行在面对发展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其中,对于“合理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强调表明了建行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对农村金融的意识依然不够,其主要的关注点依然是城市,但是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建行的风险意识有了进一步提升,总体而言这样的战略是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
(二)微观路径可行
从前文我们对于建行在微观层面所展示的实际操作路径可以看出,调整网点模式进一步为提高乡镇网点的经营效率提供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也可以为发展农村金融提供很好的帮助;因地制宜,使得乡镇网点能够以更加贴近顾客需求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这样也增强了建行对于农村金融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农村金融的收入回报;电子银行等信息手段的引入,大大节约了顾客和银行自身在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扩大了银行服务的覆盖度,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政策色彩浓厚
从其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建行发展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的很大一部分动因来自于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其自身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愿去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和扩大乡镇网点。这从一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截至2012年年末,建行在县域及乡镇服务“三农”的营业网点3884个,其中,2012年在乡镇新设营业网点78个。先不说这些所谓的“县域及乡镇”概念是否清晰,但从2012年仅新增78个网点的数据来看,很难说建行对于农村金融进行了很大的投入。更多的时候,发展农村金融和扩大真正的乡镇网点都只是简单地配合国家政策而已。这个问题在国有银行中普遍存在。
(四)市场机遇不够成熟
农村经济的活跃度在不断提升,但是和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经济无论是经济总量和经济需求都是相对较小的。这样的市场现状使得大多数大中型商业银行把关注点投向城市经济体,大力扩张城市网点,甚至不惜重复建设。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到来,可以设想到,银行对于这些城镇的争夺将会更加剧烈,但是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能够进行城镇化的地区大多数是城市中心经济体的附属区域,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些地方发展网点或多或少会是重复设置,而对于真正意义上需要金融服务的乡镇依然无法提供适当的服务。这个问题是当前发展农村金融的一个盲区。
三、关于建行发展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的建议
目前农村金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结构布局极不均衡;乡镇电子设备的配置明显不足;金融服务手段及结算方式单一,金融新产品严重缺失;农村企业融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本文对建行应该如何发展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及网点体制模式创新
面对农村金融这样的新事物,一定要鼓励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网点所在区域经济的特点来设置一些特色金融服务,从而使网点有持续经营的动力;同时也要积极研究乡镇网点经营中的通用模式,做到可以进行简单的复制。
大力进行乡镇网点的体制机制创新。乡镇网点的体制模式可以采用灵活的原则,如采用合作社的模式、优良乡镇企业合作的模式等。这些不但提高了乡镇个体对于金融事务的参与度,同时也为它们增加收益、分散风险提供了路径;借鉴发达国家或同行的先进经验,如借鉴合作社模式,农村信用合作社有它自身的优势。
(二)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农村经济总量虽小,但是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量却不一定小,这就意味着农村金融也面临风险。这个过程中除了银行自身的营运风险还有来自于农村金融产品的风险。传统商业银行对于城市金融及企业级金融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很多,但是对于农村金融这样的新事物并不掌握太多的风险管理经验。所以在发展农村金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于风险管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使农村金融的风险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置。
(三)建设新型绩效评价体系
发展农村金融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国家战略的支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银行在改善农村金融现状中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这就同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去评价这些乡镇网点的绩效呢?对于新型绩效评价体系的探索也是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的,这种体系应该在关注网点经营效率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网点的社会价值。
四、结论
通过对建行在乡镇网点经营策略的总结和评价可以看出,大型商业银行是缺乏内在动力去主动开发乡镇网点和发展农村金融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往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市场发展的客观现实。总体而言,建行对于发展农村金融和乡镇网点的战略是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而且在微观操作层面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梦芳.浅论建设银行机构网点的调整与改革[J].武汉金融,1997(10).
[2]姜山.有关建设银行金融创新的分析和探讨[J].金融天地,2012(23).
[3]张彦龙,王映田,陈燕.关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分析与探讨[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7).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泰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