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凝瑶
全世界目前的汽车数量已超过10亿辆,到2012年,这个数字很可能会翻一番。与以前相比,现在的汽车更廉价、更快捷、更安全、更舒适。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人们只要经济能负担得起,就会马上买车。
然而,在富裕国家,汽车销量飙升的态势正在趋停止。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和行驶里程,或许即将饱和,甚至正在逐渐下降。这个概念被称为“汽车峰值”。
从2008年开始,经济衰退和高油价导致许多国家的汽车行驶里程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瑞典。
经济衰退,无疑加剧了汽车使用率下降的趋势。但是这趋势似乎在危机之前就开始了。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受澳大利亚政府委托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已有20个富裕国家表现出汽车行驶里程“即将饱和的趋势”。在人均行驶里程连续增长了几十年之后,人均里程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在许多国家已经停止增长。在绝大多数富裕国家,农村地区的汽车使用一直保持稳定,甚至正在增长,因为在农村开车出行仍旧让人们感觉自由和方便。然而在城市特别在市中心,汽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正在下降。
在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居民中无车一族的比例有所增加。在人口超过300万的大城市中,无车族的比例为13%,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仅为6%。在伦敦,自1990年以来,汽车保有量一直在下降。欧洲许多城市的汽车使用都出现了减少的情况。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运输系统比以前更快捷、更可靠,同时许多城市也增加了运输能力。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投资的增加上,尤其是对铁路投资的增加。
近些年来,旨在取代私家车的一些事物开始在北美和欧洲流行,特别是共用汽车的汽车俱乐部。据一些人估计,一辆租赁汽车可以取代15辆私家车。
就城市生活而言,汽车本身已经成为汽车大获成功的受害者。1994年,物理学家切萨雷·马尔凯蒂认为,人们希望把上班平均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他们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在过去几十年里,汽车的应用使人们在一小时的时间里抵达更远的地方。然而,随着郊区的扩张和拥堵情况的加剧,绝大多数城市最终达到了扩张的极限,人们的通勤距离远到不能再远,因此城市无法继续扩张了。
通过改进驾车出行的替代方式,市政当局可以尝试利用汽车使用率下降所带来的好处。驾车出行的人均占用空间大于其他任何交通方式。据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彼得·纽曼和罗布·索尔特估算,利用一条高速公路车道的空间,私家车每小时可以运送2500人,公共汽车可以运送5000人,火车则是5万人。达到“汽车峰值”的可能性在富裕国家最为明显。不过,据伦敦大学学院的戴维·梅茨估计,新兴国家的城市会在发展过程中提前进入类似的阶段。
在发展中国家,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已经在计划减少汽车的使用,特别是通过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建设的上海地铁,平均每天运送800万人,覆盖了城市80%的地区。印度的18座城市和几个中东城市正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汽车文化出现50年之后,文化最终或许将改变汽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