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2013-04-29 00:44:03陈国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对象性存在物自然界

陈国璇

在人们的生活被现代科技不断地改变形式,提升质量的局势下,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发展的同时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以往各个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史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处时代自然受到漠视和遭到破坏及由此所造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物,是人类的母体,人属于自然界,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作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恩格斯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这说明,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也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自然是人类的无机身体——那是就自然本身不是人类躯体而言。‘人类依靠自然生活意味着自然是他的躯体,如果他要活着,他就必须保持与它不断交流;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和自然相联系,仅意味着自然和它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进一步指出,人类对自然界来说并不是天然的征服者,相反,自然界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由此可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与自然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历史运动的前提和基础;人类依靠自然生活,自然界为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提供资料,“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所以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以后,仍然离不开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就在于:人具有能动的自由自觉性和社会实践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势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这说明动物只繁衍其自身的物种,只生产它和幼仔肉体所直接需要的东西,而人的生产不仅表现为自身的繁衍,还表现为自由自觉地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人的实践活动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人的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不但能够积极地适应自然,还能通过认识和改变自然而支配自然,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改造自然,使自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然而,无论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多大,人的实践活动始终离不开自然界。因为实践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说,“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可能。实践也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以实践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对象性关系。

一方面,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这表明,人的“类本质”、“类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表现这种“类特征”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达到辩证统一。马克思认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实践,而实践必须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这就使得实践从基源上将人与自然结合起来,成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和实践活动客体的自然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同人发生关系,人类在实践生产中通过对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的交换,把自然这个无机的身体部分地变成了自己有机的身体,维系和延伸着人类的物理存在。同时,人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自然又从各个方面优化证实主体的发展水平与能力,没有人的存在,自然界就会回到原始状态。马克思认为,现实中的自然界,首先是与人类主体处于对象性关系中的自然界,不具备这种对象性关系的自然界只能是抽象的自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但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虚构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因此,虽然自然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与人无关的、孤立存在的自然界则是毫无意义的存在。在物质生产实践的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然的客观规律必须达到统一,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历史才能向前发展。

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生态问题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入的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更合理和有效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它启示我们人类不仅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自然,而且要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来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定会稳定协调地向前迈进,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也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对象性存在物自然界
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解蔽及其对实践哲学的创新效应
学术界(2023年12期)2023-02-06 22:12:15
最有思想的句子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军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 01:58:44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回到给予性与现象本身——论马里翁对对象性和成已的回应与批评
哲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3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学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3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