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辉
【摘 要】生活德育理论有助于构建适应新世纪育人需要的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增强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德育教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具有指导作用。当前技工学校德育教学教条式的教育内容、陈旧的教育方法,应该运用生活德育理论促进教学,教育目标围绕生活,强调现实性;教育内容源自生活,突出生活性;教育方法贴近生活,注重体验与实践。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生活德育;实践
一、生活德育的内涵
生活德育是在批判传统学校德育脱离生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强调的是生活之于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所以,其内涵总的来说是要使学校德育重返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学校德育中的所有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并最后回到学生的生活。
二、生活德育理论对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价值
生活德育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对于我国学校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改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德育理论有助于构建适应新世纪育人需要的一种全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增强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技工学校德育教学从僵化的、刻板的、一统的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贴近实际,适应时代。力求构建遵循技工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适应新形势的生活德育模式,努力探索提高技工学校德育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把德育教学与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优良的个性。
其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新世纪的德育教育应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生活德育理论凸显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生活德育模式的构建,让学生去践行,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形成创新意识和优良品德。
再次,生活德育理論对于德育教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具有指导作用。让德育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个性发展,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特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让社会及学校的德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让技工学校学生在优化环境中形成优良的德育品德。
三、当前技工学校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行技工学校德育教学对于引导广大技工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弊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而日益显露。
(1)重说教轻行为养成。教育者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理论的说教,轻视或忽视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行为的养成。于是课堂成为知识批量输出和输入的场所,好像学生有了有关知识,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行为。
生活世界是我们常人所感觉到的、日常在其中生活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以直接的生活经验来直观世界,因而德育教学内容应是生动活泼的。而我国现行的德育教学,是从生活世界中抽取出来,以知识及其学科为载体,变成了僵死的教条,与学生生活着的周围世界相隔离,失去了生活根基,使德育教学内容变成了没有情感、意志的抽象的东西。使学生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认知性的德育教学内容,只能教给学生知识性的概念,学生把获得的理论、规范作为知识掌握,而并没有内化为德育素质。这就削减了德育教学的实践性,导致“言”“行”分离,甚至有“言”无“行”。因此,学生仅仅表现为一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具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
(2)重理论记诵轻情感体验。教育者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诵,如果“发现学生在某方面(比如爱国主义)存在不足,就会把相应的内容编进教材,增加课时,并举行这方面的竞赛和考试。”并以考试成绩的多少评定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高低。它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导致学生被动地听从、盲目地服从,无法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这不是进行德育教学,只是在推广有关知识,其结果只能培养出熟记知识的“专家”。
(3)重教师讲解轻师生互动。德育教学需要师生间共同完成。但在现行德育教学中,原本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丰富内涵仅仅只剩单一的认知关系。教师除了讲解还是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成为空设,教师人格的潜移默化作用在这里难以实现。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行德育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它难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和厌倦,使德育教学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每个德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技工学校德育教学中生活德育理论的运作机制
1.教育内容源自生活,突出生活性
德育教学要提高实效,走出困境,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教育回归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开发“原汁原味”的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开发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就要关注学生生活的需要。直面生活的问题与困境,是德育教学的基本态度。青少年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在生活中犯点错误、出点问题、走点弯路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应得到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德育教学内容联系生活,突出“生活性”,既要继续发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优良传统教育内容,同时应根据现实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提炼新的德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具有跟随时代的德育观念。而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从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这四个方面来说,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生态环境教育等内容的选取是不可缺少的。
2.教育方法贴近生活,注重体验与实践
改革教育方法,例如采用冲突引导法,所谓“冲突引导法”,是指在德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虚拟再现各种价值冲突情景,让学生间接“体验”各种场合,辨析各种德育言行的利害实质,以引导学生理性地走出道德冲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德育方法。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随处存在,不可避免。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许多是不常有机会体验的,因此,教师通过设计种种情景正好可以加以弥补,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德育问题、体验价值冲突的过程中提高其德育品德。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引导学生正视价值冲突现象的存在。所谓“价值冲突”,是指行为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所遇到的一种矛盾状况,它会使主体陷入举棋不定、左右为难之境地。也就是说,道德主体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做出某种选择,但这种选择一方面符合了某一行为原则,另一方面又违背了另一原则;一方面实现了某种价值,另一方面却又牺牲了另一价值。这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面对、不能回避的问题。
二是指导学生理性地面对价值冲突。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新与旧等诸多价值冲突,往往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不能把学生置于“思想无菌室”中,唯一的办法就是帮助、指导学生理性地面对价值冲突。
三是引导学生灵活地化解价值冲突。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德育品德水平做出判断,然后选择适当的两难事例或用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点、“疑难点”来引发讨论,以使他们“通过冲突,冲刷、洗涤思想上、道德上的污泥浊水,蜕掉肮脏陈腐的东西,吐故纳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见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现军,冯建军.走向生活化的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3,3:14一17
[4]刘强.德育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