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强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一个新的事物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太空育种。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太空育种和太空食物。
什么是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作用使生物基因突变,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技术。这不是一项新技术了,是随着人类航天科技的进步同步的一项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期,前苏联学者就首次研究和报道了空间飞行对植物种子的影响。
中国的太空育种始于1987年,1987年5月,中国利用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种子、菌种、昆虫等地球生物进行试验。最初只是想了解种子经过太空搭载会发生什么变化,1987年至2011年,中国通过返回式卫星、神舟号宇宙飞船、高空气球等工具进行了共22次、1200多个品种的航天工程育种搭载试验。
经过太空育种的农产品不仅生长快、果实大、色泽亮、口感爽,而且营养丰富、品质上乘,基本不依赖化肥和农药,具有很强的地面环境适应性和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
太空水稻株高降低14 厘米,生长周期缩短13 天,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提高8%~12%,亩产达500 公斤以上。矮秆、早熟的太空小麦新品种的产量较一般品种高10%~15%。“宇椒1号”青椒平均单个重达500克,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态物,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提高了20%~30%,体态丰盈,皮脆味清。“航天芝麻1号”个大、色白,单株蒴果达98粒以上,抗病抗倒伏,自培育成功后,受到青睐。具有矮化作用的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太空玉米,单株能长出7个硕大的多色玉米棒,令人咋舌。“航遗1号”黄瓜1条可达1 米长,碧绿嫩脆。太空樱桃番茄中β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胡萝卜的3倍,耐储存,非常适于学生和电脑工作者食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70多个太空育种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200多个品系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已进行搭载的有粮食作物类: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绿豆、豌豆、高粱等;蔬菜类:西红柿、辣椒、黄瓜、甜菜、茄子、萝卜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等;花卉有万寿菊、鸡冠花、三色槿、龙葵、荷花、百合等;中草药材有黄芪、甘草;树木种子有油松、白皮松及石刁柏,还有草坪种子。
太空育种食品安全吗
林林总总的农作物到太空上转了一圈,就变得和地面上的作物不一样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到底太空育种食品安全吗?
其实,在正常的地表环境中,动植物的突变是很常见的,只不过发生的概率很低,这些突变来源于遗传物质DNA碱基序列的改变。那么太空的特殊环境,就会增加这种突变的概率,比如水稻自然变异的频率在二十万分之一。化学诱变的变异频率也在千分之几。而经空间处理的水稻变异频率可达百分之几。一般来说,太空育种变异率为5%~10%,最高的诱变率可超出10%以上,其中有益突变率为2%~3%。
而且,太空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突变的基因是个别的且是局限的,改变的植物性状也是简单的几项,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所以太空食品比转基因食品要安全得多,而且从太空回来的种子经过培育,挑选出的优良品种要经过不少于4代的种植,其中的每一代遗传性状都有所分离。如果4代后有幸筛选出一个新品种,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品种审定,这一过程至少需要3年,之后专家审定合格后才能拿到证书。
我们国家的航空科技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太空食品这样的科技成果也早就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224个航天育种研究小组分布在各科研院所,各地授牌兴建的航天育种基地也已超过60个,希望大家更多了解太空食物,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