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萍
[摘要]利用偶然事件、节日活动、榜样示范均可进行感恩教育,家长的配合对感恩教育的成效具有重大影响。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幼儿;爱;感恩教育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会感恩并能施恩的社会人?首先就得要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也就得先让他识恩。有了这种内在的意识,才能做出施恩的行为来。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尝试了几种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生活环节渗透感恩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吃饭、入厕、盥洗、睡觉、整理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等活动都是向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机。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偶然事件、突发性事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内容,抓住良好时机,进行随机教育,正确引导幼儿。比如在撕饼干袋吃副餐时,有的能力较弱的幼儿感受到困难,但他们不畏艰难最终自己解决了困难。还有的幼儿主动关心同伴,帮助他们撕饼干袋。这样不仅让幼儿获得有关经验,培养了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助人为乐。
二、利用节日活动进行感恩教育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是一种可行之举。如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对幼儿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幼儿园教师会让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第二天到幼儿园交流,从中使幼儿萌发爱妈妈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们邀请妈妈们来学校,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妈妈,您辛苦了”,给妈妈献上亲手做的大红花。回到家后孩子们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们通过拍照、记录等方式将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在家长会的时候大家拿出来一起交流。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懂得了要尊敬长辈,明白了爱就要表达和行动的道理。
另外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幼儿园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亲子主题活动。有了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孩子们通过实地的观察和父母的讲解了解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每到重阳节,幼儿园教师还会带幼儿到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温暖,为他们进行慰问演出,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三、发挥榜样作用,促进感恩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最熟悉的生活场所,从活动室中的图书、玩具到各种半成品材料用品、生活用品,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活动、生活现象都是对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价值的资源。教师要有效运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激发幼儿身心愉快地参与各种活动。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感恩教育的养成。例如:当幼儿对教师的生活表示关心时,要对幼儿说一声“谢谢”;当幼儿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让他们学会说“请”;当教师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应该蹲下去向孩子道声“对不起”;当教师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悄声地对孩子说:“对不起,打扰了。请你帮我一下,好吗?”
另外,同伴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如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利用“大带小”原则,让年龄大的孩子发挥榜样作用。在游戏、进餐、盥洗等环节中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的帮助关心,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的信任之情在心灵上引起共鸣,使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付出爱的快乐情绪。通过这样的榜样示范,既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又让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言行一致的感恩习惯。
四、重视家园配合,升华感恩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这种误解导致家长从不关注幼儿园内的教育时空,依赖于幼儿园的教育时间。家长是孩子生活中的伙伴,家庭成员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等都会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孩子早期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受父母的熏陶感染。幼儿园的感恩教育需要得到家长大力的配合。
在家中,家长们要鼓励孩子自己进餐,给孩子一双勤劳的手,培养孩子节约的美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孩子尊敬长辈,懂得奉献爱心等。
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活动,是为孩子打开一扇窗户,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解,学会感激、感恩。因此教师要注意感恩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将孩子的感恩教育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