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外二篇)

2013-04-29 00:44黄礼孩
安徽文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斯皮尔伯格女诗人李安

黄礼孩

一个16岁的少年,一艘救生船,一片汪洋,一只老虎,扬·马特尔的小说成全了李安的又一部伟大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是一个以往所没有的世界: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残酷的世界,一个成长的世界,一个信仰的世界,一个寓言的世界,甚至是一个怀疑的世界。

之前像《阿凡达》这样的3D电影,多半是技术的胜利,但3D到李安手中却超越了视觉功能,成为一种真正的艺术,成为魔幻现实主义。李安的3D是无人能及的冒险之旅,呈现的是少年派困扰的心灵,老虎深邃的眼神,暴风雨后天堂般瑰丽的太平洋、梦幻般的海洋夜景、仙境似的漂浮岛……漂浮岛以卧佛的形象出现,这对应了少年派的信仰,它的恐惧和静谧既是少年派内心的幻景,也是李安的“世间万事万物都不过是他的梦境”。美景隐藏着李安的人生哲思,他不为唯美而唯美,就像少年派不会停留在看似重生的奇幻岛实为食人岛的地方而放弃自己的目标。李安所有的美依靠本能,来自自然,来自内心,来自信仰。神圣的转化,人便为之存在,这转化就沿着美的方向前行。美在李安的世界就是宗教,这在电影中处处可见。电影中救生艇的甲板上几乎看不到血腥、屎便、腐败物,非常干净,显然这是李安的审美选择。信仰之美弥漫整部电影,为了活下来,派也得去杀鱼,他杀死一条大鱼后,哭着对它说:“感谢你,毗湿奴,感谢你化身为鱼来拯救我的生命。”影片中,大海之上的雷电风暴让派因为恐惧反而看到美,他双膝跪下,振臂高呼:“上帝啊!我赞美你!”少年派最后在墨西哥湾得救,当他挣扎向海岸,仆倒在海滩上,他说那柔软、坚实、广阔的海滩就像上帝的胸膛。李安让少年派在残酷的生存环境里看到美(包括激起他求生意志,想吞噬他的老虎的美),也让他在安全之处说出美。这正是作为梦想家的李安的神性之所在,也是他在古老的智慧里看到新的曙光。

电影讲述少年派出生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印度,他的母亲用传统的神话来启发他,而承包动物园的父亲给他的是理性的观念,他却是一个信仰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种宗教的人,他的名字“π”更是有着某种寓意。“π”是圆周率,是一个无穷无尽、永无规律、永不重复的小数。神秘的少年派仿佛是从“π”中衍生过来一样,似乎有什么在前方等着他。等着他的是一场海难,他为此失去父母和哥哥,只剩下他和一只称之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电影使用回忆的方式来演绎,成年派给小说家讲自己少年时代的故事。当成年派讲到自己最后得救,老虎回归山林时,我们以为电影就该结束了,但此时,李安出其不意给人另一种可能,他的思维因此散发出新的能量。少年派给前来调查海难的日本人提供关于这次海难的另一个版本,一个关于人性残酷杀戮的故事:水手、厨子和妈妈,以及自己之间为生存的厮杀。自己眼看母亲被杀死,最后才杀了厨师活了下来。这也对应了斑马是水手、鬣狗是厨师、猩猩是妈妈,自己就是那只孟加拉虎。就像电影中的小说家犹豫一会后给出的答案,他更愿意相信第一个少年派与老虎共存的版本,一个人性信仰的海上奇迹。这也是李安的精神核心:老虎活着固然可怕,老虎要是死了自己则连生存所必须的对环境的警醒都要丧失,最终也是死路一条。唯一的办法就是和这个庞然大物在方寸之地共存。

电影给人留下深刻镜头很多,其中少年派精疲力尽躺在沙滩上期待这只孟加拉虎与自己有一个感人的告别,但老虎头也不回就走了。少年派百感交集,为此哭成泪人儿。“我的父母、我的兄弟,理查德·帕克最后都离我而去了,到头来,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的与他们道别。”少年派被迫生长,被迫独自面对一切,这就有了后面简短的叙述,他告诉不相信海上奇迹的日本人第二个版本海难的故事。这是李安之所以成长为大师的厉害之处,在别人停顿的地方,他总是独自出发。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居住着一只老虎。想起西格夫里·萨松说的:“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从这句话出发,电影给人的意念又开始了它的奇幻漂流。

黑蝶漫舞:从燃烧中归来

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女诗人命运都充满坎坷,她们一方面拥有天纵之才,一方面又极为敏感,在人生的痛苦上异于常人。美国女诗人普拉斯1963年2月17日开煤气自杀,年仅31岁;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因政治的迫害和对生活的绝望,自杀时49岁。她们生前多舛,身后诗名遍地,都是迟到的声名,像茨维塔耶娃写的那样“经历了整整的一百年啊,我才最终迎来了你”,南非女诗人英格丽·琼蔻短暂的一生灿烂、任性、忧郁,她无法与生活的时代和解,也无法超越自己,她选择在32岁时离开这个厌倦的世界。

电影《黑蝶漫舞》是女导演葆拉凡德奥斯特最新力作,以英格丽·琼蔻为原型的传记电影,记录在种族隔离时代,她对抗体制的传奇一生,也带出她与情人和父亲之间的爱恨恩怨。二十世纪60年代的南非,社会动荡,种族之间充满仇恨,血腥镇压和大屠杀不时发生。生于这样的时代是不幸的,更痛苦的是,监管传媒的父亲崇尚权力,是种族隔离制度的拥护者,她与父亲政治观念的相左影响到他们父女的情感。为了逃离专横的父亲,英格丽嫁给一个父亲钟意的男子,年轻草率的行为无疑给她后来的生活埋下痛苦的种子。父亲的不理解和丈夫的死板成为她无法摆脱的阴影。

英格丽内心其实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同,但父亲对这位挑战道德和规矩,甚至参与政治的女儿越来越冷淡,他顽固的心无法倾听到女儿的世界。就连英格丽得了文学奖,父亲也没什么好话,甚至责怪她的私生活糜烂,为所欲为。

得不到父亲的爱的英格丽,加上失败的婚姻让她更渴望爱情。因为游泳差一点淹死的英格丽,被大她很多的作家杰克救起,由此与杰克燃情。面对有妇之夫杰克,英格丽渴望结婚,但又不给他离婚的时间。为此,他们争吵、分开,相互折磨。任性的英格丽受不了杰克离开的寂寞,加上生命中带电的肉体,她轻易与其他男人交欢,这让作风老派的杰克难以忍受。英格丽爱着杰克,可是又不愿意只属于他一个人,她的纵情让她两次堕胎,无法把握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生理和心理无边的痛苦。英格丽是一个内心充满狂热之爱的人,她燃起爱情,又被爱情焚烧。她飞蛾扑火的命运,注定她华丽的翅膀坠落在欲念的深渊里。

在悬崖边独舞的英格丽,她的放纵,她的绝望,她的神经质,她的脆弱,她的自虐,是如此的淋漓尽致,正是如此没有人愿意给她玫瑰、百合、鸽子和阳光。带着女儿在巴黎的她,病困交加,一无所有,就连她得到的诗歌荣誉也未能温暖她的心房。她用自己的血在玻璃上写诗,诗成为自我毁灭的最后激情,生命由此走向崩溃的边缘。那个欺诈和罪恶的世界没有去理解这个女人,她似乎也无力让自己从黑暗中返回生命最初的光明地带。

这个曾经勇敢站出来反对种族歧视,反对不平等的女诗人;这个曾经为一个黑人孩子无辜死去而心痛,写出荡气回肠的《尼昂加死去的孩子》的女诗人;这个曾经用爱去对抗这个虚伪世界的女诗人,她的自我让她吃尽苦头。归来的世界乍暖还寒,但抑郁已成寡欢。在女诗人的世界里,诗歌成为火焰,吞噬下最后的亮光,从灰暗的佣人房到海边的玻璃屋,她无休止的书写宛如一曲死神之歌。在一个大雨滂沱之夜,她抄下惠特曼的诗献给杰克,之后消失在暴风雨中,如一只黑色的蝴蝶穿过令人窒息的海水舞出生命新的蓝天,仿佛那里有她爱的星辰和自由的天堂。

英格丽·琼蔻死后留下了一个7岁女儿及诸多感人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即是诗集《黑蝶漫舞》。1994年,当南非总统曼德拉自监狱获释时,在就职典礼上,他朗诵了英格丽·琼蔻的诗《尼昂加死去的孩子》。此时,30年已过去,人们才迎向英格丽·琼蔻。诗人不死,一如今日在电影的银幕上,一只黑色蝴蝶穿过时间的迷雾,从燃烧中归来。

从心灵上流淌出来的致敬

《林肯》在85届奥斯卡上没有赢得最佳电影奖,意外输给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其作为一部可以流传的电影将留在银屏上。《林肯》合乎很多人心目中的林肯,没有拔高,也没有神化,在平实中却又有神性的一面,仿佛一道光从历史中照射过来。

电影没有面面俱到,没有从头到尾叙述林肯的生平,它选择1864年末、1865年初,林肯生命最后的四个月来演绎,浓缩了林肯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此时,正是第十三修正案签署的时候,是南北战争的尾声,是奴隶制日薄西山时分,是林肯创造历史重要的时刻。正如赫恩登所说:“那个时代的美国,伟大的废奴运动就像新英格兰山间旺盛繁茂的奇花异草,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影响开始波及西部。到处都有为人类自由事业奔走活动的团体。嘲讽、讥笑、谩骂、迫害,甚至暗杀,都无法镇压和消灭这些运动的先驱。”时势造英雄,但从平凡抵达伟大的路并非谁都可以穿越。林肯作为先驱拥有巨大的能量,他深思熟虑,与保守党的斗智斗勇,在困顿之路上以理想之光烛照未来。生于那个时代,林肯注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他秉承着《独立宣言》的理念,废奴运动中不折不挠的精神就来自这里。

但电影没有只写林肯光明的一面,也把他带入灰色地带。为了修正案的通过,他要去说服保守派,去拉票,他知道必须为此做出牺牲。为了国家政治走向正确之路,林肯含辛茹苦,他一直向前,他有洞见社会最深病症的炯炯目光。刘易斯扮演的林肯是如此的充满能量,他佝偻消瘦,身心交瘁,但他沙哑的、颤抖的声音却存在着无法夺去的光芒。他苍老疲惫的神情让人心生怜悯,那布满皱纹的脸似乎是受难者的形象。斯皮尔伯格没有拘泥于是否历史正确,他不事张扬地把林肯当成先知来雕塑,他通过林肯讲述故事启发身边人的细节来暗示,林肯具有先知般的从容和智慧。电影看完,林肯给人的直觉是,他像摩西一样,他指引着美国人民穿过蛮荒之地,抵达富足和光明之境。

《林肯》没有停留在对林肯的赞美上,斯皮尔伯格试图让他从历史书上走下来,家庭的日常生活是窥见其面相的另一面镜子,与政治生活融为一体的家庭生活让人看到林肯这个大家熟悉的陌生人。林肯的太太玛丽,系出身名门的富家女,生有一颗功利心,她的咄咄逼人反而映衬出林肯的角色更具复杂性。性格安静忧郁并经历过心爱女友死亡的林肯,怎么后来就选择了一位与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太太·玛丽,与林肯对儿子是否参军意见不一,冲突反而突显他作为父亲的慈祥和宽厚。不幸的婚姻并没有淹没林肯内心的激情和良知,他的担当发乎对生命的道义。斯皮尔伯格在人物身上避开煽情的做法,他用大量的对白来流露内心的隐秘,在细节中发现个性,让人跟着他的眼睛看到一个彻底的林肯,一个从平凡抵达伟大之境的平民化总统,一个殉道的人。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林肯》一开始繁杂的诡谲的政治背景和人物关系,一时让人找不到北,看起来多少有些障碍,但电影的着墨点都在林肯的身上,也就不成问题了。斯皮尔伯格真的有火眼金睛,他起用刘易斯扮演的林肯,整个神韵如出一辙,而琼斯演绎的老政客史蒂文森也是戏份十足。作为一部不是纯粹的人物传记电影,《林肯》可挑剔的地方不多,从宏大的叙述铺排到精微的细节把握都十分传神,没有刻意的花哨,唯有内在的表达。《林肯》是斯皮尔伯格自《拯救大兵瑞恩》15年以来又一部伟大的作品。时间在为他加冕,他接近了永恒。因为《林肯》而赢得8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刘易斯说的:“有三个男人比我更值得赢得这座小金人奖杯,编剧库什纳、斯皮尔伯格以及伟大的林肯本人。”最有情怀的导演才能拍出最有人性味的林肯,而最有敬畏精神的演员才能演最好的总统,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杰出的电影,至少在心灵上表达了深深的致意。

责任编辑 何冰凌

猜你喜欢
斯皮尔伯格女诗人李安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著名女诗人胡茗茗
著名女诗人 池凌云
诡异!斯皮尔伯格看这部片时房门突然被反锁!
于情于诗,曰俊曰丽——青年女诗人徐俊丽和她的无题诗
鱼有多大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女诗人
生命之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