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同学们在学校学习勤奋,表现良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社会也是一个大学校呢。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应该怎样表现?本栏目这次推出的两篇习作,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吴亦菲同学的《我不插队》记叙的事件并不复杂。她去街道预防接种站注射预防针,因为人很多,一个排在前面的同学把她拉进了队伍,但她自觉地坚持了一个小学生、一个少先队大队长的准则,安心地回到了队伍的后面。“在公共场合做一个懂规矩、守秩序的好孩子”,她以新时代少年的思想觉悟,做到了学校社会都是一个样。
邱晖宇同学的《寒冬里的温暖》,写的是小作者参加献爱心义卖活动,上街卖报的经过。通过这个活动,他克服了自己胆小内向的缺点,成功地完成了卖报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那些爱心买报的人们,他看到了社会上所存在的爱心和善意,认识到自己今后也要“尽力多帮助别人”。你看,他在社会上学到了学校里、书本中没学到的东西哩!
在表达上,两位作者同学都没有为了感人而故弄写作技巧,反而都是十分本分、真实地记叙事件的经过。让真实的经历感动读者,这才是最有力、最成功的表达。如《我不插队》的第四小节,写小作者被拉进了队伍,但她“向后面望去”,这时作者用了“只见……一双双……一张张……一声声……”这样一个长句来描写当时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的等待,也看到了她的觉悟、觉醒。这样的表达真实、自然而动人。
《寒冬里的温暖》中,最动人的是关于老奶奶买报的那几节内容。小作者通过他和妈妈的问答,把一个生活并不富裕的老奶奶的爱心故事,表达得尤为感人,让我们的心中有一股温柔的暖流在涌动。小作者要注意的是,要学会选取最典型的素材,在尽可能简洁的篇幅中,完成对主题的表达。本文已经不短了,可原文还要长,并且还有一个“看都没看我一眼”的老爷爷的情节。由于这与“温暖”的主题相悖,所以被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