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川 看見改變

2013-04-29 00:44:03陳琳琅
台商 2013年9期
关键词:項目投資台灣

陳琳琅

鄭國川——全國台企聯副會長,綿陽台商協會會長,在各個協會、各種政府活動的場合,總是能見到他奔波忙碌的身影。然而,他卻很低調,認識他的台商會長很多,可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整天在幹什麼,更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事業體早已橫跨兩岸以及多個領域。部分人能看見到的,只是一個個與他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巨大「改變」,甚少有人了解他的獨特思維、獨到遠見。

他可以在地產開發商、高端遊艇會創立人、高爾夫會老闆、投資巨頭、農民、慈善家的角色中自在遊走。

他從廣東到綿陽再到台南,跨過不同的時空地域,從無到有地默默墾荒。

他耐心用三年、四年、十一年……一個個時間段的堅持與付出,最終獲得一個個驚喜回報。

我們都曾看見過春回大地人們盼望的喜悅,看見過雨過天晴後七彩虹霞映出的美麗;

在四川綿陽南湖公園,亦到處可看見,青草運動場上活潑無邪孩子們的童真,和風掠過樹梢留下的輕柔腳印,小鳥啼鳴出的季節音符;

同樣在綿陽1700多畝的稻田裡,更可看見農民頂風冒雨決心下,即將迎來豐收的喜悅心情,看見他們實現夢想的期待;

時空流轉,如今,人們又在古老的台南安平港,看見一個色彩斑斕、內容豐富的旅遊景點——台南安平港休閒廣場;

而在未來的綿陽機場南湖畔,人們將看見高聳在路旁鋼筋水泥築出的新的風景。

看見的,是已在改變。未看見的,是將要改變。

對於現在這一些的「改變」,是緣於一位台商多年前破釜沉舟的一個「改變」「看不見」的決定。

這位台商,就是鄭國川。

縱觀這個時代,台商在大陸打拚喜結豐碩成果的不計其數,低調耕耘、悶罐大發財的台商也舉不勝舉……但是,光明犀利、性情豪爽、大膽執著的台商可謂寥寥,在這一寥寥人群中,鄭國川就是一匹恣意奔跑的駿馬。

因個人際遇,他目光獨到,有視野,有格局;因性情豁達,他又像個老頑童,有真心,有情懷。

不管你知不知道鄭國川,不管你想不想了解鄭國川,通過對本文的閱讀,你一定會了解到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鄭國川——一個有故事的人、一个懂生活的商人、一個做大事業的玩家將越見清晰地呈現……

極目所見,二十多年的兩岸奔波,鄭國川堅定前行,一步一個腳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他腳下所盤桓過的每一寸土地,同時改變了那些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狀態。

(一)緣起廣州

從高爾夫球場到火龍果園,初來乍到大陸的鄭國川,也經歷了從高爾夫球會董事長到果園農場主的改變,而他,更改變了九十年代初先富起來的沿海開放城市人民的生活。

從開發廣州第一個高爾夫球場,建立第一個高爾夫球會,到開發休閒度假農莊,以及引進台灣農業技術,留下了一個火龍果園,讓人們品嘗到了台灣香甜可口的紅心火龍果。如此等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當地人的生活。

(1)起飛高爾夫: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大陸,高爾夫球運動剛剛興起,棋先一著的鄭國川不僅看到了高爾夫球場的發展潛力,更看到了高爾夫球場背後的龐大地產市場。

二十多年來,我們看見一個又一個高爾夫球會如雨後春筍般在珠三角冒出,看見這個隨著改革開放新興的綠色運動給人們生活、旅遊、休閒帶來的改變,可誰又知道,引起這個改變的,卻是鄭國川。

1991年,鄭國川來到廣州,這是他在大陸的第一站。

上世紀九十年代,剛剛開始品嘗到改革開放甜蜜果實的廣東,湧現了第一批「下海」發家致富的企業老闆,鄭國川正是看到這個商機,跟番禺旅遊局討論,遂用陸、港、台三方合作的方式,打造了廣州市第一個高爾夫球場——蓮花山高爾夫球場。

鄭國川與香港合作方共同出資,由當時的番禺縣出土地。鄭國川是第一投資人,也因此擔任蓮花山高爾夫球場的第一任董事長。由於蓮花山高爾夫球會的成功示範,後來的幾年間在蓮花山高爾夫球場一小時車程的範圍內,竟然陸續建立起超過10個的高爾夫球會。從蓮花山高爾夫球會成立時的會員費一年16萬元人民幣(下同),到鄭國川退股高爾夫球會時,幾年間會員費已經水漲船高,居然到了33萬/年。「後來離開了,也就沒再關注過了。」鄭國川雙目如潭,透出驕傲。

第一個高爾夫球場投資事業的成功,讓鄭國川信心飽滿,接著他又考察了大陸幾個大城市,先後在武漢、上海都進行了投資。可是,隨後的這些投資並不如意,都以失敗告終。對於投資失敗的經歷,鄭國川毫不諱言,「上海拿地太難,武漢冬冷夏熱,氣候不好,這些都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正如史蒂夫·西博爾德在《富人的思維模式》書中總結的一樣:「我從未聽說哪個成功的企業家是順風順水直達目標。越成功的創業者,經歷的失敗通常也越多。」

鄭國川也扼腕,在看中的三個高爾夫球場投資城市中,除了武漢、上海兩個城市幾經週折,以失敗結束外,青島那個則是擦肩而過。因為他當時人在台灣,因交通不便利而錯過投資機會的嶗山高爾夫球場,被韓國人捷足先登了。直到現在,青島這個高爾夫球場仍是青島最具代表性的三大高爾夫球場之一。青島這個球場與鄭國川擦身而過,卻也能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鄭國川獨到的投資眼光。

(2)續緣火龍果:他變成了農場主

從1991年鄭國川創立番禺台商協會,擔任第一任會長,到後來又幫廣州台辦成立了增城、從化台商協會,不難看出,鄭國川與廣州的淵源頗深。

近年來,很多人都看見了廣州南沙的巨大改變,可是,又有誰知道,在南沙日新月異的改變中,鄭國川的影子也始終留在其中。

廣州南沙區橫瀝鎮義沙半島,三面環海,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暖濕,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無論東上廣州,西入大海,這裡都是必經之路。十幾年前,鄭國川就在這裡擁有了自己的「地盤」。

十幾年前,這裡還屬番禺縣管理,一片荒涼,鄭國川在這裡開發起一個度假休閒農莊,有沙灘、水上高爾夫練習場等娛樂設施。後來政府開發南沙區,這裡劃入南沙區之後,廣州市政府發出禁令,禁止在這個小島上蓋房,鄭國川無奈,只能把度假休閒農莊的項目放棄掉,剩下一些空置的別墅,辦不了證也無法買賣。然而鄭國川卻很有信心,「這裡很快要開發成濱海中心城市區,現在就等拆遷了。」

雖然這個富有濃厚房地產特色的旅遊項目夭折了,但是並沒有影響鄭國川在南沙投資的信心。他很快又向當地政府租了150畝農地,用於種植台灣的火龍果。

這個已經投資16年的火龍果園,共有150多畝,每畝年產量3000多斤,每斤價格10元,也就是說,一畝地一年的收成有3萬多。

據火龍果園的專家呂孟金說:「種火龍果投資大,一種可以收十年。原來台灣火龍果因為供神的關係,都是越大越好,到了大陸,卻發現人們更喜歡又小又甜的,我們做了種植技術的調整,現在生產的火龍果很受歡迎。這已經是第二次續租了,第一次租賃期是十年,這第二次租賃,今年已是第六年。」也就是說,在不知不覺中,鄭國川已經在這片火龍果園度過了16個年頭。這16年間,他不僅為當地市場提供了高品質的火龍果,而且也見證了當地農村的改變。在政府的規劃下,他的火龍果園今年將是最後一年,當地政府已規劃成商業用途,可能使他提前放弃農場。

目前火龍果園的徵地還在接洽之中,而跟著鄭國川幹了十幾年的呂孟金開玩笑說:「終於可以退休回老家了。」

(二)開發綿陽南湖项目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們看見雅致的休閒茶館坐落半山腰,看見高爾夫練習場、游泳場、網球場、籃球場等星星點點,看見揮汗激戰在野戰遊戲中的人們,卻不知道2002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沒有道路、到處是亂石的荒坡,而鄭國川僅用半年,就改變了那片荒涼景象。

經過一番尋尋覓覓後,鄭國川又搖身一變,成了綿陽的旅游地產投資商。看見的,是改變,這又是一個11年的堅守。而投資11年之後的鄭國川,目前再次面臨當地政府「改變規劃」局面,他所能收穫的,只有綿陽市政府經過精算的、留給他用於商住開發的南湖500多畝土地。

(1)初到绵阳,有心插柳

2002年,郑國川以香港大橫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了綿陽機場門口——南湖2200畝的荒地,經過初步地開發建設,現已建成一個休閒運動的郊野公園,改變了人們業餘的娛樂生活。如今,地價水漲船髙,一畝地已經200多萬的綿陽南湖,政府決定「收回」「另行規劃」。面對政府的「改變」,豁達大氣的鄭國川卻十分知足地予以配合。

「2002年來到四川,看上南湖。2002年四川的發展狀況相當於1991年的廣州。1991年,從廣州到虎門都要坐渡輪,交通也很落後。2002年,綿陽機場剛完成一年,高速公路剛開通。我到綿陽半年,就把高爾夫練習場、滑草場、野戰場、馬場、沙灘車等項目都建立起來,帶動起綿陽綜合休閒旅遊的風氣。」鄭國川回憶,他指著正在修建的一條路說:「這一條大道要穿到機場去,是我們內部自己規劃修建的。」

對於綿陽南湖2200畝的荒地,目前開發使用的面積只有900多畝。11年的時間裡,鄭國川對南湖投入钜資,把道路、園林、高爾夫等體育配套設施建立起來,讓這個荒坡逐漸有了公園的雛形,儘管投入钜資興建與維護,但這裡絕大部分的運動場卻都是對市民免費開放的。

然而,鄭國川開發這2200畝的土地項目,還沒能等到他完成規劃,就已經成為當地政府熱議的話題和項目了。隨著綿陽城市建設快速發展,這個早期荒野的南湖,目前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規劃建設區域,也就是說,無需等到鄭國川投資開發,當地政府就決定提前結束租約收回。

正是因為鄭國川多年綿陽生活對這片土地的感情,也因為他與政府交往過程中表現的豁達,他的事業才一步步壯大。

(2)招商引資,項目開發一波三折

從2002年到2013年,南湖項目歷經11年,真正的主體建設遲遲未正式啟動開放,這11年間,鄭國川一直在為綿陽市老百姓做免費性的公益投入,一直在幫助綿陽市政府做招商引資工作。一個投資項目的開發拖延了11年,是什麼原因?

據綿陽市新南湖樂園有限公司、巴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治綱介紹,2002年時的綿陽交通非常閉塞,經濟也很落後,綿陽各級領導組成的招商團非常有誠意地邀請鄭國川到綿陽投資,加上鄭國川也覺得海峽兩岸關係只會朝好的方面發展,在綿陽招商的鼓動下,也確實想支持一下綿陽的經濟發展,於是就組織了一個考察團,在綿陽市政府的安排下,來到綿陽。

由於交通落後,配套不完善,加上城市發展閉塞,當時推薦的很多項目都沒有被鄭國川的考察團看上,綿陽的招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成果。改革開放打不開局面,當時的市領導就給鄭國川做工作,請他帶個頭,無論如何,希望他能在綿陽建立一個項目。希望鄭國川帶頭的第一個投資項目能給以後來綿陽的台商、外商做個示範。

鄭國川根據考察了解,定下開發南湖這塊荒地,決定做一個有助於台商、外商到綿陽後能住下來的商務休閒一體的綜合項目。南湖地點在城南,城南是綿陽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方向,經開區當時在招商引資方面沒有重大項目來支撐,為了支持經開區發展,市政府就把鄭國川的項目安排給經開區來承接。

由於整個項目選址中有涪城區的土地,經開區就向市政府請示增地問題,市政府在2002年8月29日召開的市政府常務會議中,批准了總體規劃,安排了增地事宜,成立了機構,由專人負責這個台商項目的整體執行。後來由於城市發展、領導換屆對規劃的調整耽誤了時間,再加上隸屬涪城區部分的陸地土地證2007年才從涪城區過戶到經開區,致使鄭國川投資的項目一直擱置不前。直到2008年出台「涉台土地問題的指導意見」,綿陽市政府才表示一定要支持綿陽的台商項目,盡快啟動項目。

由於綿陽是2008年地震的重災區,項目又被迫擱置。2009年鄭國川牽線搭橋協助綿陽市政府帶團到台灣去交流考察,開創綿陽對台商招商的大局面。當時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熱情接待並提及到鄭國川在綿陽投資的第一個大項目時間已經有點久遠了,需要推進,保護台商的權益。2009年項目又被重新啟動,直到2012年完成整體修編。

千呼萬喚始出來。一方面配合政府規劃,另一方面又要實現自己夢想的「改變」。如今,這個占地2000多畝的「大宋綿州文化旅遊城」項目整體規劃基本形成,鄭國川邀請了台灣四家設計院設計了三套著重點不同的方案,由政府擇優選取,半年以內會有結果。項目包含了旅遊、文化、商住、五星級酒店和台商會所等。項目分三期完成,需要六年時間。

(三)心系綿陽,公益傳承仁者思仁,勇擔重責

在鄭國川生活了十幾年的綿陽,我們看見美麗的田園風光、綠樹成蔭的城市建設、迷人的夜景、誘惑的美食、豐富的歷史沉澱。作為一個台商,鄭國川投資打造的「南湖大宋綿州」項目,所代表的不是簡單的成功和成就,而是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

綿陽在變,隨著年齡的增長跟閱歷的豐富,身經磨礪、百折不撓的鄭國川也在變,他越來越懂得——付出愛心,關心並幫助別人,這種懷德謝恩會超越時空和地域,達到永恆。他,是當之無愧的慈善播種者。

心系綿陽,他要延續情牽民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大愛無疆的王者胸懷;仁者思仁,是他在有所成就時兼濟天下的仁者境界的重要風範。

無獨有偶,出生綿陽的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紀念堂——「六一堂」正好也坐落在南湖公園內。

林深樹密,落葉滿徑中拾階而上,看著六一堂裡歐陽修的半身漢白玉雕像,鄭國川會不會有種「我來君未孤」的惺惺之感呢?一定有!鄭國川覺得歐陽修最大的思想是「賢」,他認為,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精神領域的追求上,如果大家都重視這個字,就會很和諧,他也一直用這個「賢」字作為自己人生奮鬥的一個動力,立志承繼先賢高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作為『歐陽修研究會』的出資人,鄭會長個人决定出資捐贈3000多萬打造歐陽修文化,要給綿陽留下一個濃墨重彩的豐碑。我們所有的規劃思想都是在鄭會長的社會思想引導下進行的。」黃治綱欽佩地說,「他所有的思想和安排都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跟歷史責任感,無論有多辛苦,我們都願意跟他一起實現這個社會理想,要給歷史留下一個很好的東西。」為此,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2014年全球性的歐陽修學術研討會」,這個研討會將在南湖「六一堂」舉辦,這將是兩岸共同完成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盛事,意義深遠。對綿陽來說,更是意義非凡,不僅可以宏揚歐陽修文化,而且也能夠大大地提升綿陽旅遊品牌效應。

鄭國川為綿陽所做的,又何止11年南湖公園的公益投資?2006年,鄭國川在綿陽成立四川省第二個台商協會,七年來勞心勞力,歷任的綿陽書記、市長出門招商,都是鄭國川陪同,也是他馬不停蹄地召集各地友會進行協助。為綿陽的發展,鄭國川一直很努力在做招商引資的工作。

除此之外,更讓人敬佩的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之後,鄭國川發動台灣同胞捐款捐物,到廣東、上海等兄弟友會尋求幫助,為災後綿陽的建設募集到了3000多萬的捐款和物資!

(四)一畦秧苗綠十里稻花香

天空的太陽已經發紅,小鳥唱著勞累的歌兒回家。蜂兒露出疲憊的花紋向夕陽微笑,馬路邊的螞蟻也在忙碌地把米粒搬回家。稻田綠浪起伏,池塘白鴨相嘻。一個美好的期望在等待著。

萬綠叢中,有一抹奪目的紅在晃動,戴著草帽,黝黑健康的臉龐,那是鄭國川在稻田裏忙碌的身影。

驀然轉身,我們看見了他臉上綻放的笑容。

傍晚,夕陽盡情釋放著最後一縷陽光,這裡滿眼的水稻讓人為之感歎:這不僅僅是生命力的象徵,也是豐收的希望。走在窄窄的田埂,就像踏在柔軟的綠毯上,兩旁稻田綠油油的秧苗正貪婪地吸收著一天裡陽光最後的沐浴。人們仿佛一閉眼就能看見,這些含苞待放的穀穗全都變成了金燦燦的稻穀。這裡,是鄭國川的試驗稻田;在這裡,鄭國川又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農民。

(1)美好的願望,辛勤的付出

鄭國川回憶起小時候在台南鄉下的日子,那會兒生活條件差,沒米吃,當時米的供應都是通過糧店。在小時候的鄭國川心裡,開個糧店整天有米飯吃就成了他最大的夢想。而如今,他的夢想也成真了。台南歷史上有個名字,就叫「府城」,四川的別稱叫「天府之國」。鄭國川的「府城龍米」也隨即應運而生,這個「府城龍米」既承載了他對家鄉的思念,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更浸透了他在四川試驗種植台灣米的汗水。

在台商協會和政府招商的各項活動中,禮品成了一個難題。太貴重的,政府官員收到怕有貪污受賄之嫌。於是鄭國川想到了,送米最經濟實惠,而且官員們拿回家可以跟家人分享,全家都受惠,很有意義。可是,送什麼樣的米呢?

「台商在大陸很難吃到台灣米,每次都是回台灣順便帶回來一些,只要吃過台灣米的,都說好吃。」鄭國川說。他是台灣人,當然送台灣米,而且要送在台灣相關比賽中拿到第一名的品牌的米。果然,台灣米作為禮品贈送大陸朋友,很受大家喜歡,禮品收得放心,吃得也舒心。鄭國川由此又想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機,那就是引進台灣技術種植台灣米。

雖說政策上現在台灣每一年可以出口足夠量的大米到大陸,但是台灣四大米商跟日本都簽有協議,每年台灣米的出口80%多都要銷往日本,還有多少能銷往大陸呢?「算一算成本,台灣米到大陸每斤成本人民幣就要35元以上,加上行銷通路,每斤要賣到100元各級代理商才有微薄的利潤。」無疑,種植台灣米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是,如何引進技術?如何種植?「好多台灣人一直覺得台灣米好吃,200多萬台商在大陸,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台灣米。但是台灣人在大陸發展這個行業,其實沒那麼容易。」鄭國川說。

確實,有過種植台灣米想法的台商,應該不只鄭國川一人,然而他卻真正把想法轉為執行力,付諸實踐去努力,這一忙碌,就是4年!

說做就做,2009年,鄭國川聘請了台灣一位農業博士和綿陽農科所一位專家,開始研究試種台灣水稻品種。第一年種了5畝,先是把種子拿到江蘇徐州去交配,然後再拿回綿陽種植,測試綿陽的天氣、土壤、產量、質量等。收成後,分給大家吃,留下一些做種子。

2010年,種了30畝,鄭國川根據一年的試驗經驗確認,在綿陽種植台灣水稻一年一季沒有問題,土壤與產量也沒有問題。

2011年,鄭國川再次擴大試驗基地,這次種植了100畝,這一次出來的產量,每畝有1100多斤。按照公糧的標準,每一年交給農民的種子要保證每畝有1000斤以上產量就算合格了。

2012年,鄭國川開始發種子給農民,並與農民簽合約,保價保量收購。「不能賣種子,怕害了農民。」鄭國川說,「種子是契約種子,免費給農民種,保證每畝收1000斤以上,如果收800斤,我就賠200斤的錢。」

不得不提的是,鄭國川成立的「華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免稅的,因為「華米」提供種子,農民自己種、自己加工、自己創造品牌銷售,對綿陽農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華米」2012年發種子給農民種了300多畝,質量跟產量都成功了,但是卻收不到米。這是為什麼?「兩個生產隊都不給我稻米,米太好吃了,農民都留下來自己吃了。即使訂了協議,他們還是要這樣幹,我也沒有辦法。原來擔心產量不夠農民找我要錢,產量質量太好了卻不願意交出來。」鄭國川無可奈何地說。

(2)願望的實現,豐收的喜悅

剔骨見髓,如浴火鳳凰用涅盤的姿態當仁不讓迎接來年新生一般,鄭國川終於迎來了即將豐收的第五個年頭。

2013年3月,鄭國川不跟生產隊打交道了,直接面對企業型的農戶。企業與企業簽合同,保價收購,付定金,收成之後,按照合同執行。這次不怕收成之後農戶不給稻米了。目前試驗基地加五個企業農戶,種植面積一共1790畝。最少可收入179萬斤稻穀,算成公斤除以二,乘以0.7的出米率,鄭國川說,他今年最少可以收入60多萬公斤的米!

帶著即將豐收的喜悅,鄭國川說:「今年第五個年頭,才正式有米可以賣。跟農民簽合約,是要對農民負責的。如果不試種三年,產量質量出不來,光產量就賠死了!發展一款優質稻米,至少要四年,這是我親身體驗的。那些博士專家一年一年的工資跟機票費用就花銷不少。」正是這種執著堅持,鄭國川又一次成功了。看見的是稻田,而未來改變的,是綿陽農民的生活!

(五)致力發展旅遊項目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稻米就要收成了,「我就不管這事了,我要回台南當『安平王』了」。鄭國川幽默地說。

何謂「安平王」?答案顯而易見,從一個不怕天高地厚闖蕩冒險的離鄉小夥子,到如今衣錦還鄉投資、為家鄉發展盡心盡力的「王者」,這就是不斷變化角色的鄭國川這二十多年最大的改變!

現在大陸開放台灣自由行,讓心思細膩、商業頭腦極佳的鄭國川又嗅到了新的商機。眼看台灣稻米種植研發成功,鄭國川2012年又回去台灣,開發台南安平港,把安平港的碼頭及週邊地段,經過改造裝修設計,為台灣本地及大陸自由行遊客提供一個在台灣可以休閒旅遊度假的場所——台南安平港休閒廣場。

「一個文化重地想要世人皆知,最終選擇的只有打造旅遊勝地,通過集中精力發展某個區塊,打造樣板,讓老百姓知道有這個一個引以為傲的地方。」鄭國川說,「台灣的歷史起於台南,台南的歷史起於安平,安平古稱台窩灣,是台灣文化最早的發祥地,『台灣』一詞由此產生。」帶著對安平這個歷史古城的眷戀與深情,鄭國川娓娓道來。

(1)台灣歷史在安平,聆聽原鄉舊事

台南,這個台灣最古老的城市,已經和台灣其它城市一樣,呈現出模糊的面目。同樣嶄新的高樓和商廈,同樣奔走在街道上的小綿羊摩托車,同樣穿著熱褲和短裙、畫著濃重黑色眼線的少女,直至走到滄海桑田處——安平。

安平,曾經是全台灣重要的貿易港口,它擁有台灣第一條商業街,也曾經因為港口泥沙淤積而逐漸沒落成一個小漁港。經歷過興衰的城市總有種寵辱不驚的淡定,從風光顯赫的商港到寂靜沒落的漁村,安平已經走過了幾百年。如今,老街、舊聚落、古堡、炮台、行商洋樓、漁港……在現代文明環抱下被映襯得更加安詳,這座城市對傳統文化的緊抱無所不在。一個保留著舊時光面目的城市就如一個不肯長大的孩子,縱然皺紋滿面,依舊有清澈的眼神。

安平有一個名字幾近絢爛的地方——億載金城。然而,經歷億載卻固若金湯的願望,終究敵不過歲月的磨礪。台灣人會撫摸著那棟建築自豪地說:「這個建築有近400年了,是我們台灣最古老的一個建築。」對於5000年中華文明而言,400年的歷史不過是風裡一個細小的微笑,但對於與大陸咫尺天涯的台灣島,它就是一條蔓延的根,讓它不至於隨波漂流。

安平人敬鄭成功為國姓爺。他治理台灣22年,不但在台灣建起了第一座孔廟,設立學校,教導人民曬鹽;與英國簽訂通商協議,開展海外貿易;還興水利,課農桑,使得台灣豐衣足食,人心安定。「因為那是從骨子裡傳來的血脈顫動,所以更加不敢或忘。」在我們能看到的歷史面前,擁有著「國姓」的鄭國川,又將為安平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2)台灣古老文化的弘揚,從安平開始

「本來打算退休了,就去考了一個遊艇駕駛證,我們練船的安平漁港非常漂亮,我一邊練船一邊思考,這麼好的漁港商港,港內連個遊艇都沒有?當時也考慮到接班人事業上的一個銜接,所以,先買了一條遊艇,可以搭載95人,申請了公司。兩部遊覽車過來(80多人),剛好坐一條遊艇,就這樣跑起來了……」或許,是上天總眷顧有魄力、有志向的人,又或許,這是一個無心插柳。

遊艇跑了兩三個月後,鄭國川又想,這麼大的一個港口,一條船還是不夠的,於是又買了安平2號遊艇,可以跑外海。在環港遊的過程中,鄭國川又發覺安平漁港很多地方雜草叢生,沒有開發……商機頓現,誰先抓住先機,誰就是「安平王」!說幹就幹,鄭國川找政府要了這塊地開發,先投資1億新台幣,把這一片荒地,改造成集休閒、飲食、娛樂一條龍服務的特色廣場。

特色小吃、海鮮大餐、咖啡博物館、蒙古帳篷、咖啡館門口的遊艇碼頭停著的遊艇,加上藍天白雲大海,這是多麼美麗的風景線!

在安平環港遊路線中,台南的所有歷史古跡都在其中。客人可以坐遊船,參觀古跡,可以在休閒廣場消費,還可以在容納2000多人的海鮮餐廳用餐,一條龍的服務。一環接一環,安平港休閒旅遊廣場逐漸完善起來。鄭國川在大陸做了7年的台商會長,7年來經常接待大陸政府官員到台灣去旅遊。他認為,台灣需要有像這麼一個不用太勞累的有一條龍服務的休閒之地帶動旅遊業,這也是在為弘揚台灣歷史文化做貢獻。

承載著中華文化歷史的安平港,雖然看不到當年的河道和碼頭,但鄭國川已經讓她重現昔日風華。「台灣古老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要從安平開始。」鄭國川說道,「台南人在大陸經商的協會會長有十幾個,我接待他們到安平港考察觀光。一個小時的環港遊之後,聽完導遊講解,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有這麼多的歷史故事。台南的歷史文化是台灣的縮影。」鄭國川表示,本來他是一個養老的心態,想給在台灣的子女留一些基業,一路傳承。然而,隨著兩岸不斷放寬自由行的城市,以目前台灣全島的接待能力,是嚴重不足的。「開發一個有特色的可行性強的景區,既可以幫台灣旅遊業紓解一大部分的接待壓力,又可以把台灣的歷史文化弘揚並傳承下去,何樂而不為呢?」

寂靜了許久的安平終於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安平港的發展為當地也帶來很多新商機,從隨處可見的商販和遊客,可見一斑。安平人性格始終是知足的,對他們而言,發展,總是好事。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世界的經緯無限寬廣,與小小的蜻蜓相比,有誰能更好地把握和享有?鄭國川做到了!

如來如去,飛得遠,是因為從不為一片風景流連,即使淩雲,也無非是為了找到一個新的所在;如來如去,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再生的起始,於是,每天的日出,才都是一個嶄新的早晨。

對鄭國川而言,緣生緣起處,有什麼寒暑?留下的只是瀟灑、淡定和從容。

猜你喜欢
項目投資台灣
项目“大管家”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去年賭業外來投資430億
澳门月刊(2020年11期)2020-11-30 09:12:45
The Childlike Interpretation in Elizabeth Bishop’s Poem “First Death in Nova Scotia”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商(2018年1期)2018-03-09 19:03:29
C919时间地理
航空知识(2017年7期)2018-02-01 14:17:56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台商(2017年9期)2017-10-26 20:00:01
全球基礎設施中心項目庫正式啟動中國參與發佈首批項目
华人经济(2016年7期)2017-05-16 08:56:16
奧巴馬「欽點」台灣反恐意欲為何
台商(2015年12期)2015-05-30 10:48:04
外匯局進一步簡化和改進直接投資外匯管理
台商(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
2014是「台勞」元年?
台商(2014年12期)2015-03-16 05: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