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琅
七月流火,放眼海峽西岸,從政府各級部門到民間團體,從普通的投資業者到大中小學生,眼下似乎都在尋找與海峽東岸開展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而兩岸同胞在交流中都彼此尋找著融合的節點。隨著2013年的暑假的到來,兩岸青少年夏令營活動陸續登場,如火如荼。這個充滿綠色希望的暑假,學生們繽紛多彩的交流活動,讓人們仿佛看到了海峽兩岸美好的未來。
兩岸青少年唱主角
2013海峽兩岸青少年登山活動、2013七彩童星海峽兩岸青少年藝術盛典、2013兩岸青少年自然探索夏令營、2013海峽兩岸少年科技創作城市杯邀請賽、第三屆深台小學生環保交流寶島生態夏令營……一個個的活動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岸青少年只有親臨其境、耳濡目染,才能客觀、真實和全面地了解大陸和台灣的現狀。像夏令營這樣的兩岸學生交流活動既有觀光行程,又有專題講座,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在寓教於樂之中,領略風土人情,感受兩岸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和歷史淵源。
少年有夢,則民族有夢。青少年追夢,則國家圓夢。我們都希望,在暑假的繽紛生活中,兩岸青少年更能獲得一些精神上的收穫,認真解讀中國夢,真心認同中國夢,努力把個人的夢融入中國夢,像習近平主席所期待的: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小學生到大學生,各有各精彩
在由深圳市福田區台辦和教育局等單位主辦的深台小學生環保交流寶島生態夏令營開營儀式上,黃俊言只是60多個孩子之一。他是益田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一個俊秀害羞的小男孩。據黃俊言媽媽透露,他平時非常喜歡吸收科技類的知識,動手能力很強,家裏用完的牙膏盒都不能扔,要留著拚成模型大廈。
黃俊言在2012年也代表過深圳參加北京的一個科技比賽拿了獎,也因此,在這次「環保科技」為主題的交流活動中,黃俊言成為了益田小學兩位被老師選中的優秀學生代表之一。「以前問他要不要去台灣遊學,他說不想去,這次他卻興致勃勃想要去。問他能不能照顧好自己,他說『我就是要在祖國寶島學會自理,學會照顧自己,認識台灣的小朋友,我喜歡台灣』。」黃俊言媽媽說。「我相信兒子在這次活動中一定能學習到書本之外的知識,逐漸明白落在他們這一代身上的責任。」
在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裏,台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一年級學生蔡佳君正和幾個大陸實習生一起討論「產學合作」問題。研習期間,公司為她制定了週詳的工作和學習計畫,這段時間她和其他大陸實習生一起工作生活,很快融入到新環境中。「大陸的經濟成長蠻快,這是吸引我來的一個原因。」她說。
「在兩岸市場和其他元素不斷共通的情況下,兩岸人才交流顯得格外重要。台灣大學生的發展不應局限在島內,早點認識大陸,可能會找到更好的發展空間。同時大陸人才也可以多多到台灣去感受。」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左自生說,目前大陸一些地方努力為台灣人才提供更多就業保障,必將吸引更多台灣大學生來大陸就業生活。
「心交流」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一直以來,大陸方面對於兩岸青年都寄予厚望,因而相當重視兩岸青年的交流活動。早在1979年,福建省青聯第五屆委員會全體委員就向台灣同胞發出《寄台灣青年同胞書》,表達了希望祖國統一的心聲;1984年,兩岸青年在福建東山島種下5000株濕地松,並於現場豎立一座「閩台青年友誼林」紀念碑;1985年,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首次邀請了30位居住在海外的台灣青年回到祖國大陸參加夏令營。
從此,夏令營便成了不少台灣學生實地了解大陸的第一扇窗口,也是兩岸青年最早的交流平台。一些台灣青年學生在參加夏令營的過程中對大陸產生了好感,進而前來求學與工作的不在少數。根據全國台企聯所做的台胞青年夏令營影響力評估結果顯示,每一個參加過夏令營的營員在島內可以影響100個人。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個孩子參加了夏令營,可能影響週圍數十個家庭。歷史歲月和地域空間的阻隔,要靠「新生代」的「心交流」去慢慢拉近和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