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禹
学期初,区教研室组织高中信息技术科组长听了一节课,课题名为《组建小型局域网——网线的制作》。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激情传授,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网线。评课时,主持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但在座的科组长都不说话,我没有经过细致的考虑,先声夺人:“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太适合普通高中生,互联网上有大量制作网线的教学视频,买一根网线的成本也非常低,没有必要花费近一节课的时间来做这件事。”话音刚落,教研室领导敏感地抓住了话题,她要求每位科组长就这个问题进行表态,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十几位科组长逐一发言,讲得让我如坐针毡,恨不得在地板上找一个出口钻出去,因为几乎没有一位科组长同意我的看法,且反驳的理由个个都是非常充分。
上个学期,区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其中一个课题是《利用Knockout抠图》,学习使用Photoshop的外挂滤镜。另一个课题是《摄影图像处理》,学习相片大小与像素计算和色阶调整。两位教师都没有按照教材备课,而是大手笔的自由发挥,得到了听课老师一致的认同。这让我不禁开始思考:高中信息技术课到底该学些什么?
●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尴尬处境
想得到答案,恐怕要先认清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首先是高中信息技术课还处在学校众多学科里较边缘的位置上。信息技术教师大多身兼数职,难以完全将精力投入到课堂,加上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教师最简单的教法就是照本宣科,灌输在高中信息技术课里还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放性与传统教学的封闭性相矛盾。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信息技术,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的快速普及,许多家庭和社区都购置了电脑并接入了互联网,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起点也极不平衡,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差别也很大,学习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信息技术教育的开放性初露端倪。而这种开放性给教师和学校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教师不得不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特别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寻找一些新的思路和办法,非常费时费力。
最后是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与教师专业发展滞后造成的巨大反差。教材比较陈旧,教师的理念陈旧,课堂缺少监督,教法和学法大都还是因袭固有的旧模式。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关系不大,与升学无关或者关联度不大,因此如何取舍教材,如何应用技术,如何激发兴趣,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如何与其他学科整合,如何组织和管理教学等,这些都有非常大的空间,需要教师深入进行实践和研究,而恰恰在这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是比较弱势的。如何从这样尴尬的困境中突围呢?我认为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寻找突破口。
● 高中信息技术课应该学些什么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考试的依据,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保障。所以,理解领会课程标准,然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了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首要任务。
因此,教师要有敏感的课程意识和信息意识,高中信息技术课要完全打破教材的局限,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软件和硬件配置、学生的学习以及软件应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通过Web2.0,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创造才能,综合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融合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环保审美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察、调查、搜索、设计、选择、制作、试验和评价,探究信息技术中的原理和方法,追寻人文特征,感受其内在的神秘感、艺术感,体会其独特的力量和道德责任。
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贝瑞特博士的一句名言:“计算机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而人才是创新的真正核心因素。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必须不断开放和创新。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让IM软件、SNS、微博等成为教学内容和交流的工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应该让学生赶超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去,甚至充当主力军。要特别鼓励学生脱颖而出,对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另开绿灯,开放各种权限,与教师一起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组织和管理学校信息化设备、学校网络等。
我们要让技术支持教学,让不断更新的技术成为变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力量。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连网络都不敢开放,如何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习惯?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技术,更负责地、更有远见地使用技术?事实上,使用网盘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实践形式,从开学第一课起就用好一个网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例如,新浪爱问可以成为学生挖掘享用一生的知识宝库。百度也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教学内容,除了搜索之外,百度百科、百度空间、百度翻译、百度文库等都可以使用,这些应该成为高中学生身边常用的信息武器。但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本身都没有注册百度账号,怎样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成功呢?而开放源代码、功能强大且免费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的平台(如Moodle),更应该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课不应只是简单地“学技术”和“用技术”,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由各种程序算法所驱动的、由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工具所表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算法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
我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当作课程的主要目标。要把高中信息技术课建设成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要创造情境和条件让学生领悟与运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感悟与理解技术的人文因素,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处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人生规划能力。
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我的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这似乎匪夷所思,但这正是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我们大可不必在课堂上夸夸其谈,用班级聊天室或IM工具进行在线讨论、用留言板或BBS进行信息发布,完全可以实现全班几十个人同时的无声的讨论和交流,文字在互联网里飞奔,在这样一个神奇的教室里,传统的时空概念都失去了意义,何况什么教学方式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变革带来的许多新概念,让我们的教育改革家摸索和总结到的新理论新方法得到了验证。例如,小先生制、高中心育导师制、完全导师制、协作学习等,由学生带动学生,甚至打破班级授课制,由学生选择课堂、选择教师,向完全开放的课堂过渡。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信息技术本身,更要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新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