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冲突中培养儿童道德推理能力

2013-04-29 04:39李玮
新课程·小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情境

李玮

摘 要: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应科学地设置好认知冲突情境,结合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认知特点,有效促进儿童道理推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推理;认知冲突;情境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近十年与低年段的学生的教学互动中,笔者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多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采纳的是自我中心的观点,不考虑他人利益或认识行为者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区别,只能依据物质后果来裁判其行动,把自己的观点与权威者的观点相混同。在品德课堂中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推动儿童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个体运用公正原则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认知冲突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促进学生道德推理水平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中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笔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几点思考。

一、正确了解制约道德推理的重要因素

学生认知和解决矛盾冲突的道德推理发展既制约于社会观点分化和整合能力发展,又制约于有关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而这两者都是跟学生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获得社会期待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标准的社会化过程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创设冲突情境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以话题“只要我想买就应该买”这一观点为例:学生受生长环境的影响,会产生“我消费,我快乐”的观点,这也是整个社会发展趋势中较为突出的道德问题。单纯告知学生一个做法是对抑或错,会让学生局限于被动接受观点,进而产生潜意识的抵触。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尝试站在更多的角度上再来观察这个问题,剖析问题,辨析是非,春风化雨地教授了学生道德认知问题。这样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既不脱离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社会感受,又能将多种观点加以判断、整合,通过自我认知的肯定或否定,将文明观念在层层辨析中清晰起来,更有利地导行。

二、科学分析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一个人道德判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研究表明,学生拒绝接受低于他们已有认知水平的信息,同时也不能理解高于他们两个认知阶段的信息,道德说理只有在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一个阶段时,才能被同化到儿童的思维中去。

从事道德认知发展方面研究的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当的方法来对道德判断进行科学评估,因此也出现了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科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以及后来的确定问题测验等评估方法。我阅读了相关资料,研读了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发现了道德行为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测量方法。根据道德判断测量表测出学生道德发展已达到的实际阶段,依据测试结果设置冲突问题和适合层次,并分配好讨论小组,保障学生在活动中能展开有意义的心理活动。

三、规范开展认知冲突情境的讨论活动

教师不仅要巧妙科学地设置好认知冲突情境,更要注意讨论活动的规范开展。活动不是形式,它是有效引发学生道德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生更深的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课堂教学形式。

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就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辩论,让道德发展阶段相似或相近的学生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讨论不以达成一致的结果为最终目的,而应通过讨论,引发低道德认知水平的学生对道德问题展开积极思考和认知冲突,给他们提供学习道德推理的机会,提供高于他们已有道德水平的一个阶段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学到较高阶段的道德推理,缩小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差异,让班级道德推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规范地开展冲突情境的讨论,的确有效地促进了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道德行为产生了间接影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小市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设计“陷阱”,引起质疑,构建化学生态课堂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