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本课堂”数学教学策略

2013-04-29 04:24:57樊业银
关键词:例谈生本课堂人文精神

樊业银

摘要:数学教学首先应是一种对人的教学,应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这一理念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自尊、自信地学数学。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人文精神;自尊自信;例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60-2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由于受到现行高考制度、传统文化及社会转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校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把分数的多少作为考察学生优劣的标尺;家长把孩子能否考上大学作为有没有出息的标志。导致了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结果是学生的思维不活跃,知识面不广,动手能力不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扼杀了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难能可贵的创造精神。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要重视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和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化地学数学

数学教学曾一度被人们视作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活动中,师生均对指定的知识负责,于是数学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数学中的人也成了为物所牵的非自由的被异化了的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正努力地还数学以生活的本来面貌,时时洋溢出生活的气息。生活的数学常常致力于营造一种“生活态”、“生活场”,即给孩子们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心理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外加的负担,相反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临现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之中,学习成了有意义的活动。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创设了有趣的“小小超市”生活情境。因为购物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活动前,每小组推选一名商店经理,经理主动介绍一下自己的超市后,其余的同学拿一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所有的学生犹如在真正的超市进行购物,兴趣盎然。紧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汇报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我买了1枝铅笔,用去3角,还买了一块橡皮,用去4角,一共用去7角,找回3角。

生2:我买了一枝圆珠笔,用去8角5分,找回1角5分。

生3:我1元钱买了3件物品。

师:这么多呀?说说看!

生3:买一枝铅笔用去3角,一把尺子用去3角,剩下的4角买一枝自动铅笔。

师:可自动铅笔5角钱一枝呀?

生3:我请他便宜一点,4角钱就买来了。

……

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教学因生活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显得其乐无穷。

二、尊重差异,个性化地学数学

差异,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从而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更没有两个人的智力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当他们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确认适合自己的某种发展方式,尽量多地找出影响小学生个性及其智力发展的“自变量”,科学地处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其个性及智力上的优势得以充分得发挥。

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当学生列出算式24+9=时,接下去怎么算,我让独立操作,然后结合小棒与算式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

面对多种方法,让学生比较、挑选,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机会,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发了创新的欲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提供机会,活动化地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并富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己读书、自己观察、动手操作、大胆假设、尝试探究、合作讨论的多种机会,以促进学生在多种主动参与和活动中学好数学。

例如:在教学《9的分合》时,有位教师首先创设“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蓝猫带来得礼物,再由老师猜一猜布袋中还剩几个”这一游戏情境,教师每猜必准的情景一下子就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学习“9的分合”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接着教师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情况,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猜一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多次积累“9的分与合”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自我小结,合作交流,说一说“几和几合成9”,“9的组成共有几组,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记”,完成了关于9的分与合的认知建构。在巩固深化阶段,教师再次设计“打牌”、“火车钻山洞”、“打保龄球”、“填数”、“买东西”等活动形式,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种充分关注过程和方法,充分关注学生主体活动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

四、满足需要,自主化地学数学

学生原本可能是喜欢数学的。但是,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训练,他们开始厌烦刻板的、乏味的数学课,进而讨厌那些经过成人好心加工并呈现给他们的那些“精加工的数学”,这些“精加工的数学”失去了数学本身的许多营养成分,不符合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口味”。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出“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种口味的营养套餐,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最爱来品尝,并在品尝中不断地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一位教师这样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34=68=912)进行验证:“在你们抽屉的盘子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验证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有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更有既不动手也不动笔,会凭想象把全班47人加上老师正好48人,然后根据48人的34、68、912都是36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可见满足需要能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当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他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当然,提升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还在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用人文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李桂花.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创新[J].社会科学论坛,2005(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例谈生本课堂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06:39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多角度描述心情例谈
识字教学方法杂谈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5:20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