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涵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龚文庠教授曾表示,邵华泽的走马上任,将对学院扩大社会联系、加强新闻实践、整合国内外多方资源带来更多的、明显的益处
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有一条新闻消息赫然醒目,文章的标题是《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周年庆 邵华泽任院长》。消息写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天双喜临门:庆祝建院一周年,迎接新院长的到来。人民日报社原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出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向邵华泽颁发了任命书。
据了解,虽然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成立一年,但院长一职却虚位以待。该学院常务副院长龚文庠教授表示,邵华泽的走马上任,将对学院扩大社会联系、加强新闻实践、整合国内外多方资源带来更多的、明显的益处。
就任当天,邵华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谈到,面对新的世纪,中国新闻媒体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媒体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如何以开放的胸襟,既充分吸收历史的积累,又积极学习他国的经验,是当前新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其中,开放的教育思想是关键。一番言论,显示出他对新闻教育的长久关注和思考。
1933年生人的邵华泽,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级编辑。曾任解放军报社副社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撰有《浅谈一分为二》等论文,著有论文集《生活与哲学》《新闻评论概要》《历史转变中的思索》《新闻评论写作漫谈》等。出版有《邵华泽书法选》《邵华泽书法集》《邵华泽海外摄影集》《邵华泽印度摄影集》等。本人被收入《当代书画家篆刻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书。
引领“新传人”不断进取
自2001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掌握国家政策法规、通晓新技术、精通外语、具有现代管理观念的新一代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国家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构筑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的桥梁。
“综罗百代,融铸中西。”这是作为学院院长的邵华泽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两周年之庆于癸未初夏的题词。
一切也正如该学院常务副院长龚文庠教授在邵华泽走马上任之初所言,由他掌舵,的确对学院扩大社会联系、加强新闻实践、整合国内外多方资源带来了更多的、明显的益处。这将是激励所有“新传人”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
2004年5月12日,邵华泽海外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从而拉开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周年院庆活动的序幕。
事实证明,虽然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北京大学最年轻的学院,但是它却有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三年间,学院已发展为教师25名,其中包含8名教授和11名副教授,学生555人,分别就读于新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广告等专业,各学科设置都已初具规模,学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研究和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在摄影展开幕式上说:“此次在北大展出的摄影作品,是从邵华泽10余年间访问40余个国家拍摄的万余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镜头里充满了爱与和平,拍摄的题材十分广泛,作品层次分明,色调明快,体现了沉稳与优美和谐统一的摄影风格,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面对众多热情的北大学子,邵华泽说:“摄影艺术是近代在世界兴起的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我的业余爱好,谈不上有多大成就;自己曾拍过一张摄于美国夏威夷的图片‘老人、孩子与海,在这里,老人正好喻指了北大悠久的新闻学历史,而目前的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则像照片中的活泼可爱的孩子,新生而年长的北大新闻传播事业有着大海一样广阔的前景。”
“改进和推进新闻工作是責任”
“进一步改进和推进我们的新闻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新闻理论,这应该说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是新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新闻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008年10月25日,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邵华泽指出:“我国现在已有的160多所高等学校的新闻院系培养了大批新闻人才,这将为我们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力量。希望借助这支力量,进一步为我国新闻发展上的五个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谈到评价新闻工作的成绩时,邵华泽说:“我经常讲这个话,评价新闻工作的成绩看什么,不是说你发了多少稿子,写了多少好文章,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面,但是最根本的是要看你的新闻工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挥了什么作用,取得了什么积极的影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利益。”
而评价新闻工作有没有理论,这个理论是不是正确?他直言,要看实践。“在新闻事件当中,我们按照这个理念去做,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看新闻工作的实践,看中国革命的实践,看中国实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如果你是承认中国革命是成功的,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成功的,那是就要承认中国的新闻工作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中国的新闻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这一句,没什么理亏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很珍惜我们党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加强这方面学习,加强这方面研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所取得成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应该坚持,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和世界交流日益加强,新的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党对于新闻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更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舆论保证。我们新闻工作不新颖的地方还很多,我们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理论问题还不少,因此,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结合当今世界的实际、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改进和推进我们的新闻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新闻理论。这应该说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是新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新闻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邵华泽指出,“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在不断加强,也在不断地改善。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我们中国的新闻界现在正在继续解放思想,探讨、研究中国新闻实际。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我相信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在未来十年,我们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工作本身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我们讲的党的新闻理论并不排斥新闻工作的共同规律,我们对西方新闻事业发展中有益的东西,这些经验、这些做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我们要认真地去吸取、借鉴。作为我们新闻教育者,我们培养的是未来新闻事业的骨干。我上个月给新闻学院研究生讲课的时候说,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你们是报纸上讲的哺乳改革开放的乳汁长大的,你们是责任重大的一代。因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任务,还有12年,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批学生都是骨干力量。但是他们正处在可塑阶段,可塑性很强。”
邵华泽说:“我们应该加强对他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教育、党的新闻工作理论教育。使他们懂得在中国从事新闻工作是一项什么样的行动,在中国作为一个新闻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犯政治错误,源头最根本的是从培养学生抓起,要从学生的政治素质、方向抓起。这样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才有更大的潜力。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同时,努力交流。兄弟院校创造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共同认真学习。”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201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来了建院十周年。
院长邵华泽当天说:“十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个时期,一个学院的发展也是如此。十年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各种工作积极展开,各方面的团体逐步完善。学院依托北京大学综合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行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院采取各种措施鼓励老师们利用多样化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视角,关注新闻传播学的前沿问题,参与国家重大科技的申报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研究团队和学术共同体;同时,也形成了一笔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他還指出,我们国家处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北京大学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奋发努力。作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回顾过去,我们成绩显著,展望未来,我们的前景光明。
正如邵华泽为学院的题词——“综罗百代,融铸中西”,有邵老这位引路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景必定光明,而我国新闻教育事业也必定有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