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新奇的物理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素质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配备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往往使得教学中多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多。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并能够较大程度地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仪器,甚至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具,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始于好奇”。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起创新的内在动力。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点燃创造的火花。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爱玩、爱动的个性特点。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我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之前,布置了一个制作自制教具的任务: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可供研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教具。等到了上课的时间学生有的带来了口哨,还有的带来了笛子,甚至还有个男同学动手制作了一组“水瓶”,并说:“我是利用物体的振动这一原理来制作的!”听到这句话,我感觉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因为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几乎没有提到这个词,但是通过孩子们的亲手制作,探究,思考,居然自己就得出了结论。
二、善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操作自制教具进行实验,通过实践验证前人获得的科学结论,既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如何观察呢?压强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如何把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显示出来呢?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转换法”的科学方法的教学。要把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显示出来,也就是要让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比较显著,那么在选择实验器材时候应该怎么选择呢?课本上所用的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实验室并未配备,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教具一“液压千斤顶”辅助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就能顺利的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了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三、活用自制教具,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好自制教具,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实验操作中亲自动手、自主实验,通过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表述结论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生活中的透镜》时,按教材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后,布置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做个照相机。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同学拿着自己做的照相机来了,有的是用易拉罐做成暗箱,有的是用“水透镜”制成镜头,还有的“镜头”可以向前或向后伸缩。从他们多种多样的取材,形态各异的造型中,发现了他们了不起的创造力。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自制教具,营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当然,自制教具本身具有局限性,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教材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对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