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英语“上位”,汉语“失宠”

2013-04-29 00:44张文杰
亚太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门坎上位汉字

张文杰

在以字母为发音基础的世界上,汉字曾经被视为一座繁复而无出路的孤岛:过去百年,无论是韩日还是越南,常有人把国家命途的动荡归罪于汉字而改以拼音为主;到最后,连中国人自己都在学习外语上一路狂奔,能够认得的汉字却一代比一代少;甚至有人断言,当人类进入电子时代,继续使用汉字必将自我隔绝于世界……在今天,英语和汉字的生存状态到底如何呢?

日前,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连续两日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王旭明的呼吁在网上引来不少赞同的声音。细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母语的汉语,已经逐渐“失宠”,而英语早已“上位”。

英语的占领

全球70多亿人中,有3.8亿人的母语是英语,2.5亿人的第二母语是英语,12.3亿人学习英语,33.6亿人和英语有关。全世界电视节目的75%、E-mail的80%、网络的85%、软件源代码的100%都使用英语。40~50年后,全球50%的人精通英语。全球约有6000种语言,21世纪末其中的90%将消亡。届时英语作为主导语言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目前中国大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超过英国和美国的人口总和。在中国,英语已经远远超出一个学科的范畴,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总是和事业、前途、地位,甚至命运联系在一起。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最新数据显示,IT培训、英语培训作为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两大支柱,在2009年分别突破40亿元、150亿元大关,而到2010年,英语培训的市场规模更有望达到300亿元。英语在普通教育中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数据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在普通教育中的位置。

据一项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题为“在大学期间,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有多少?”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9%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几乎全部把学习时间用在学习英语上,有56%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英语学习上,16%的学生学习英语是正常学习时间,9%的学生很少花费时间在英语学习上。

这些年来,英语的地位在中国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评定职称考英语,读研读博考英语,录用人才考英语,大学本科生要达到英语四级,硕士研究生要达到英语六级,否则不能毕业,更拿不到学位证书。在种种硬性要求下,英语成了一道高门坎、硬门坎、洋门坎、时髦门坎,很多优秀人才被这道门坎无情地挡在了门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勉强跨过了门坎,但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不少专家认为:过去不识汉字是文盲的话,那么今后不懂英语的人就是新的文盲。

在我国,幼儿园时期就开设外语必修课,中学阶段,英语始终是语文、数学之外的三门主课之一,而到了大学,英语更是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四级就休想拿到学位。对于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来说,英语更是具有“一票否决”的关键作用。英语在教育中的地位已经稳如磐石,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从调查数据来看,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总体偏高,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学生和家长普遍对英语学习持有非常积极、主动和向往的态度,充分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满足个人发展需的动机因素上,受调查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学好英语能够为将来的发展服务。但是,在对英语的实用性认识上,学生和家长所占比例都偏低,分别是13%和8%,而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有比较高的认识,分别占10%和13%。

调查中,有家长认为,现在社会上很重视学英语,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好多老师,尤其是有着“特级老师”名头的老师,任课时间内不好好上课,课外办辅导班招学生、赚外快。即使我们不希望给孩子那么大负担,但别的孩子都去学英语,我们的孩子不学就落后了。所以,让孩子从小学英语,也属被逼无奈,不能耽误自己的孩子,但自己心里还是不想让孩子这么早就学习英语。

有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毕业后只有极少数同学因为进了外企,工作中会用到英语。其他的大部分同学,工作中基本用不到英语,生活中就更不用说了。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悉数还给老师了,这确实是极大的浪费。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语言和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也在加速进行之中。英语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的国际化语言铺天盖地而来,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和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英语的“上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然而,汉语和英语的强势相比,显得尤为落寞。人们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汉语能力却几乎无人问津。当今,英语已然成为第一阶级语言,汉语已“失宠”。

汉语的失守

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汉语卓然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然而,时下却呈现出这样一种矛盾:当国外很多人热烈地学习汉语时,国人却对汉语置若罔闻。

近期,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中国国民不得不给自己贴上“文盲”的标签。对许多已经离开校园已久的人来说,不仅是一些结构复杂、罕见使用的汉字让人写不下来,更有一些笔画简单而“高频”的汉字让人“举白旗”。中国汉字,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对于没有离开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学校汉语的情况如何呢?

抽样调查显示,现在中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并不重视,有12%的学生表示愿意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语文,多数学生愿意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语文,占68%,而有20%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少花时间来学习语文,更多的时间在其他科目上,如英语和数学。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以上的家长和学生认为语文的作用不大。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对学习语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平时学习语文没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在他们看来,语文是门可有可无的学科。他们的理由是:语文没有英语那么热,学习起来也没有数理化那么轻松。平时学生之所以没有把语文彻底抛弃,是因为目前语文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的积分科目。由此可见,在多数学生心中,语文已成为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学科了。

很多人认为大家都是中国人,谁还不会说中国话啊?这还用学习吗?对语文学习极度的忽视,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调查发现包括很多的家长在内都有这种心理,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于是必然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困难。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组织学生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319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大学生汉语文学应用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其中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将近三成在“词语的使用、搭配”中感觉困难等。对于汉语应用能力的危机,超过一半的受调查者将其归因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另有超过四成的人认为,“现在人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

编者语:语言之间密集的交流传播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外国人学习汉语,中国人学习外语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随着国际交往步伐的加快,英语固然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然而,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国际交往怎样频繁,母语绝不能丢,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齿相依、鱼水共存的关系。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是中华文化永远不可丢弃的家园。

“英语过热”带来的教育隐忧并非杞人忧天,适当调整英语学习量是对中华文化的负责,也是对儿童未来的负责,英语汉语相互权重则可培养儿童开放兼容的品格。而拯救汉语的当务之急则是提升汉语教育的质量,以文化自信来化解汉语危机。

(责任编校:白水)

猜你喜欢
门坎上位汉字
门槛
从门缝掬接月光
特斯拉 风云之老阿姨上位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三扶”齐上位 决战必打赢
基于ZigBee和VC上位机的教室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西部放歌八之五
以新思路促推现代农业上位
对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