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春
现代武德义利统一,是指国家人民利益首要性和尊重习武者个人合法利益的充分性的统一。它要求破除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等传统义利观对习武青少年思想的影响,让习武青少年了解现代武德中义利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重义轻利重利轻义义利统一合法利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术运动也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各地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办,使习武青少年的人数大增。为了使习武青少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武德教育中开展义利统一观教育极其重要。现代武德义利观受到传统武德中重义轻利或重利轻义等义利观思想的影响,特别是重义轻利的侠义观。据调查,传统武德在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习武青少年乐于、易于接受相关的艺术作品,受其中义利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思想也支配着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为了使习武青少年适应时代精神,现代武德义利观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义利观的合理部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需求,建立起现代武德义利统一观。
一、破除重义轻利的侠义观,使习武青少年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
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根本观点。所谓义,是指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所谓利,指利益、功利。重义轻利体现了传统道德处理义利关系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武林豪杰所推崇的武德信念,一度被看着是武林豪杰所首要推崇的处世标准。传统道德为武德设置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坚持一种“义以为上”的贬利崇义的义利观,强调义利的对立。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能够为道义献身,君子不能像小人那样使自己的行为屈服于物质利益。李白在,《侠客行》中自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认为行侠不图名,仗义不为利的思想是武林人士最好的写照。这种脱离功利而谈道义的义利观,无视人类生存的现实功利基础和个体自然的功利需求,忽略了人生来就有吃、穿、住、行等功利需求,这种需求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基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现代武德要求破除传统武德重义轻利、贬利崇义的侠义观。习武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要尊重自己的合法利益。合法的个人利益一般通过诚实劳动或正当途径所获得的个人利益,充分尊重自己的合法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物质和文化的合理要求。同时,习武青少年也应该尊重他人的合法利益,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维护和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是现代武德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涵义。
二、反对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使习武青少年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现代武德既要破除重义轻利的侠义观对青少年的影响,又要反对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对他们的渗透。重利轻义的思想在我国古代也有渊源,主要代表人物是宋代思想家叶适,他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的功利之学,反对讳言功利和空谈生命的义理之学。叶适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而重利轻义的典型形态当属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的功利主义和现代形形色色的功利主义流派。以爱尔维修、边沁等为代表的重利轻义者认为,人是为利益和欲望而活着的,而道义只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受制于功利,而且完全是为功利服务的。爱尔维修说:“如果说自然界是服从运动的规律的,那么精神就是不折不扣地服从利益的规律的。”重利轻义者过分强调了利,使利背于义,造成义利发展的不平衡。重利轻义本质上是极端的功利主义,受它影响的习武青少年,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就容易走向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人与人之间通过物质上、功利上的交换而发生关系的重利轻义思想传入我国,也影响着一部分习武青少年的义利观。使习武青少年在追求个人利益时采取打架、偷盗、抢劫等行为,扰乱社会治安,严重时构成了犯罪。对此,我们应该提倡习武青少年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习武青少年个人利益得以发展的保障。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不仅是现代武德的基本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建设现代武德义利统一观,把国家人民利益与习武青少年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义利合一的思想,其后经历长期的论争,至清代颜元明确提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义利并重观,这些是我们今天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现代武德义利统一观则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诸种义利观的合理因素,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经验总结,要求功利与道义、国家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
我们认为,道德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任何道德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经济关系,离开利益讲道德,就会使道德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武德是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
经济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而道德是经济利益的前提,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要运用现代武德义利统一这一原则对习武青少年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进行约束和引导,才能协调好习武青少年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贡献。如果缺乏现代武德义利统一这一前提,习武青少年在对待个人利益时,就会走向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特别是重利轻义,它会使习武青少年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惟利是图,损公肥私。现代武德义利统一观要求习武青少年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做到见利思义,不要脱离道义去追求个人利益,这是现代武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又充分尊重习武青少年个人的合法利益,这体现了现代武德高度的义利统一、义利并重的特点。习武青少年个人利益是国家人民利益的组成部分,充分尊重习武青少年个人的合法利益是现代武德义利统一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代表或反映了决大多数人的利益,在我国经济和政治改革过程中,有时可能会使少数习武青少年个人利益受损,这只是暂时的,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一致的。只有增加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使整个社会富裕和安定,只有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保持一致才能促进社会经济正常、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习武青少年的个人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根法.心灵的秩序——道德哲学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正平,周中之.现代论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张志勇.论中国武术“德行”思想的内涵与特征.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
[4]徐正德,徐明全.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