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探析

2013-04-29 01:00蔡云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9期
关键词:动物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

蔡云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生物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生物教学作为科技教学的热点学科,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教师应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影响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知识的抽象与琐碎

生物不同于语文可以随意联想,不同于数学有固定的计算公式,不同于历史可以“死记硬背”。生物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很细碎,导致学生面对生物时有些不知所措。

2.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

随着生物课程标准的不断创新与改革,除了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教育外,更加重视对实验、实践的投入。实验是直接将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变为实物的过程。不得不承认,生物实验能够巩固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学以致用。但是,很多学生做实验是为了玩。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我记住了实验内容、步骤、工具就可以了,他们误解了实验本身。所以学生是出于好奇而玩实验,并没有达到巩固和学习知识的目的。

3.学生有效知识数量的局限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接触新事物的数量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知识的有效认识还是很缺乏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某些现象与过程不能够理解。在学习“植物的生殖与发育”时,老师就会举例说马铃薯块茎的繁殖,很多学生就会比较难理解,“马铃薯是长在地下的吗?它的茎的结构是什么?它不是种子繁殖的吗?”由于学生有效知识数量的有限性,就会影响教学的有效进行。

4.学生缺乏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学生有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与观念,往往这也是最难的环节。当代是一个有个性的年代,初中生对事物与未来有自己的想法与规划。上课时瞬时的跑神,就会导致整节课的不在状态,云里雾里,导致知识的不连接,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对生物课就会失去兴趣。

二、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控制教学节奏

控制教学节奏要从控制讲解概念语速开始。对于学生来说,概念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而生物学科本身就是利用一系列的概念进行分析、研究、观察生物的学科。教师要让学生直接明白概念,从而推进知识的传递。例如,叶绿体的定义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讲解叶绿体时可以把“植物”、“双层”、“含有”、“光合作用”重点突出,在讲到这些词的时候,语速慢些、重些,一方面可以提醒没有注意听讲的同学,另一方面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点。

2.变“抽象”为“具体”

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会让生物教学更容易进行。视频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直观明白所学的内容。如种子的萌发、生长片段都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抽象的文字说明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理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现有的工具使其具体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部分细胞有叶绿体、中央大液泡,这些都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教师可以选6个同学分别扮演两个细胞都有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站在讲台两边。挑选班上穿绿色衣服和胖胖的同学分别扮演叶绿体与大液泡站在中间。那么绿衣服的和胖胖的同学左右移动,让学生判断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选择特点鲜明的映射能够刺激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更能够让抽象变具体。

3.引导学生以感性的眼光认识生物课堂

生物物体的抽象,生物过程的难以想象。生物概念的难以理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生物本身的优势去认识、学习它呢?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通过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以使粮食产量明显增高,那么当我们看到粮食的时就会想到光合作用的过程,想到叶绿体结构,想到能量的转化。再如学习“细胞”时,在学生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细胞。以不同的眼光、目的去观察细胞,学生们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动物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动物细胞的培养与实际应用
关于“细胞全能性”概念的思考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南方红豆杉叶绿体非编码序列PC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爱上光合作用
生物课堂上的问题串教学设计实例
茶树叶绿体DNA的PCR-RFLP反应体系优化
烟草叶绿体密码子的偏好性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