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巢湖市田间病虫调查人员现状及措施

2013-04-29 22:59杨学文夏必文杭德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9期

杨学文 夏必文 杭德龙

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巢湖市从事田间病虫调查人员人数少、调查任务重、队伍不稳定等现状,应采取加强田间调查人员的劳动保护、适当减轻工作量、提高调查人员待遇、增加后备力量等对策与措施来稳定队伍,以保证植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田间病虫调查;调查人员现状;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98-02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指导病虫害防治的基础,而田间病虫调查则是准确进行预测预报的前提。因此,科学有效地开展病虫田间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是抓好植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田间病虫调查工作既辛苦、待遇又不高,而且要求调查者身体健康、专业素质较高、年龄较轻(最好是45岁以下),因此,导致从事田间调查人员数量减少、年龄趋于老化、队伍逐渐缩小等不良现状。现阶段,为保证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应从田间保护、适当减轻工作量、提高待遇、培育后备力量等措施,以稳定人员,加强队伍建设。下面就我市目前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从事田间病虫调查人员队伍的现状及加强队伍建设的措施浅述如下。

1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

巢湖市位于皖中偏东,濒临巢湖,面积为2 063km2,耕地面积约15万hm2。总体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裕,适宜油菜、小麦、水稻、棉花等多种作物生长,被誉为“鱼米之乡”。午季作物主要是油菜、小麦,常发病虫有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蚜虫等;夏秋作物主要是水稻、棉花,常发病虫有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常年开展监测和调查的病虫草害种类约30余种。

2 田间病虫调查任务及从事调查人员现状

2.1 田间调查任务重 我市作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巢湖区域测报站,常年承担省级、部级病虫田间调查及汇报任务,如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飞虱、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以及棉铃虫等7种。同时,根据我市农作物的种类和总体布局,还开展油菜蚜虫等20余项病虫的一般监测任务。结合病虫发生时间和特点,田间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7~10月这两个时间段,调查分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系统调查一般5d进行1次,面上普查则是根据病虫发生规律适时开展,一般10d1次。加上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临时性调查任务以及田间试验示范调查,一般来说,在每年的3~10月,约80%以上的时间要开展田间调查,也就是说全年有近200d是要下田的。另外,每次调查因车上最多只能坐4人,所以有时1d的调查任务必须分2d完成,无形中又增加了调查时间。同时,从事田间病虫调查的人员均是站内的业务骨干,除开展田间调查外,还要承担指导病虫防治、植物检疫行政执法以及其他与植保相关的工作。

2.2 从事田间调查的人员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待遇低 我站现有职工13人,能从事田间病虫调查的仅7人,其中50岁及以上的5人,占71.4%,30~40岁的1人、30岁以下的1人,各占14.28%,田间调查从事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呈老龄化的态势,由于田间调查辛苦、待遇不高,加之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因而很难招入年轻的专业人才。同时,植保站属事业单位,实行职称工资,但由于近年实行“评聘分开”,即使取得职称资格,若无岗位,也不能被聘任,因而就享受不到相应的工资待遇,这也是对从事田间调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严重挫伤。

2.3 基层测报点少、调查人员短缺 我市辖1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只有中垾、夏阁、庙岗、槐林4个基层测报点,仅有4名测报人员,主要是配合市植保站开展病虫调查工作,而其他乡镇则无人员从事正常的病虫调查工作。现阶段我市田间病虫调查工作现状是从事调查的人员少、工作任务重,队伍不稳定。

3 对策与措施

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确保植保工作的正常开展,现提出加强和稳定田间调查人员队伍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田间调查人员的劳动保护 由于病虫调查人员经常下田,田间环境对调查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保护,调查者易得关节炎、皮肤病等病,损害调查者身体健康,影响田间病虫调查队伍的稳定。

3.1.1 午季作物田间调查简易保护措施 春季气温较低或雨季,作物上露水、雨水重,下田后通常会浑身湿透,若不采取防湿措施,长期下去调查者会得关节炎等职业病。因此,需要给调查者配发长筒雨靴、雨衣等防雨水用具。调查者穿上长筒雨靴和雨衣,水珠就不会打湿衣服,从而保护了身体。油菜、小麦生长中后期,植株高大,气温升高,穿雨衣有时会感到闷热,此时,除了穿雨靴,还可以用塑料薄膜代替雨衣简单地将调查者胸部以下护住,以防受潮而感冒。

3.1.2 夏秋作物田间调查简易保护措施 夏秋季气温高,病虫害多发重发,调查任务重,有时1d要跑好几个乡镇,调查几十块田,汗湿几套衣服,因而保护措施就更显必要。需要给调查者配置雨靴、雨衣、棉质工作服、草帽、护袖、毛巾、矿泉水、人丹、十滴水等物品。水稻田调查,首先要穿上防滑雨靴,保护调查者的脚,由于稻田环境特殊,以防感染稻田皮肤病等。其次要戴上草帽,夏秋季气温高,太阳照射强度大,加之病虫发生特点和调查时效性的决定,往往天气越热越要下田。因此,草帽必备,防晒防热,还可以当作“扇子”扇风,下小雨时还可用来当“雨伞”遮雨。再次,夏秋天气晴朗时,调查者最好穿浅色的长袖纯棉衣物,透气吸汗;化纤衣物不吸汗,透气性差,汗多时粘在身上,既不舒服又易生痱子;穿长袖衣服可防止稻叶划破胳膊,同时,稻田施药较为频繁,防止稻株上残留的农药给调查者的皮肤带来伤害;若穿短袖,需戴护袖,保护胳膊。下田时最好带上毛巾,用来擦汗。另外,高温时下田且调查时间较长,还需带上矿泉水和人丹、十滴水等,以防中暑。棉花等旱作田调查时,除不需穿雨靴外,其他的措施应与水稻田调查防护措施相一致。雷雨天应禁止下田调查。

3.1.3 冬季作物田间调查简易保护措施 冬季一般调查任务轻,主要是油菜、小麦苗期病虫草害及灰飞虱、稻螟虫越冬基数调查等,应选择晴天的下午进行,最主要的保护措施就是多穿衣服,注意保暖,以防受冻感冒。

3.2 适当减少田间调查的工作量 在现阶段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田间病虫调查应突出重点、适当简化,从而把有限的资源放到重点测报对象上,防止出现“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局面。突出重点,主要是指围绕部、省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测报调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来明确病虫田间调查重点。当前我市大宗作物的重点病虫: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田灰飞虱及病毒病、棉铃虫等,对重点病虫的调查,严格按照系统调查、面上普查的要求来开展,确保田间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以及汇报的及时性。适当简化,则是对一些常规监测的次要病虫,适当减少调查次数。比如,水稻纹枯病的调查,系统调查坚持5d1次,但面上普查可以15~20d进行1次,上级特别要求的除外。对一些偶发性的病虫,在平时调查时注意兼查即可。

3.3 提高病虫田间调查人员的待遇 常说:“别人是下乡,测报人员是下田”。对田间病虫调查人员而言,农田是工作点,天气炎热时,农民都不下田,但调查员必须下田,而有时是从早到晚连续在田间工作,辛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测报人员也是普通群众,如果付出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会产生怨情,甚至被家人、亲友不理解,长此以往就会厌倦不想干,造成人员流失,不利于队伍稳定,影响植保事业的发展。因此,适当提高田间病虫调查人员的待遇,增加公平性,安抚调查者的心态,稳定调查人员队伍。一是建立下田调查补助制度,对下田调查者按调查次数和工作量给予一定补助,不参加者则没有;二是在职称评聘上予以优先,特别是岗位聘用,对测报人员应放宽岗位限制,取得资格的均予及时聘任,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三是在评优评先、考察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和照顾。

3.4 加强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引进年轻的专业人才,是搞好病虫田间调查这项辛苦而又重要工作的时代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测报人员由于知识结构、视力、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已逐渐不能适应高强度的田间调查了,这就需要有计划地挑选一些能吃苦、愿意从事植保工作的大学生,充实到队伍中来,做到植保事业后继有人。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