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一季中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3-04-29 22:59:26刘守荣裴吉兵张跃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

刘守荣 裴吉兵 张跃

摘 要:通过对含山县2012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与近5a相比较,分析其原因,提出水稻主要病虫受天气、品种、栽培方式等因素影响,产生了动态演变,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

关键词:一季中稻;发生情况;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94-03

含山县水稻种植面积2.33万hm2,其中约2.2万hm2为一季中稻。杂交中籼稻品种80%以上为两系杂交稻,主栽品种有隆两优6号、Y两优2号、两优6326、新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丰两优香4号、皖稻147等。2012年一季中稻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原因总结如下:

1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1.1 纹枯病

1.1.1 发生情况 由表1可知,发病初见期迟,前期发展缓慢,到7月中旬后流行速率加快,田间病情重。监测点上纹枯病6月30日初见,较去年迟3d,较常年迟5d,7月8日,田间病丛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7.2%、2.38%、0.52,分别是近5a同期均值的68%、37.4%、52.2%;7月12日调查,田间病丛率、病株率分别为26.7%、10.6%、3.6%,分别是近5a同期均值的118.3%、137.8%、120.5%;8月13日最终病情调查,病丛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54.5%、26.5%、9.3,分别是近5a同期均值的91.5%、112%、96.2%。

1.1.2 原因分析 (1)水稻田间菌源广泛存在。该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2011年稳定期平均病丛率80%,病株率44.6%,病指为14.1,病田率为100%。(2)7月上、中旬适温少雨,梅雨期短,雨量少,田间长期积水少,导致病菌发病侵染慢;后期高温病菌发展加快。(3)农业防治技术落实难度大。偏施、迟施、重施氮肥现象较为普遍,利于病害发生,适时适度烤田措施难落实,控制作用小。

1.2 稻瘟病

1.2.1 发生情况 监测点没有见到苗瘟、叶瘟、穗颈瘟。但在部分稻区苗瘟较重,叶瘟、穗颈瘟也有发生。6月29日在仙踪镇前卫村调查,部分秧田苗瘟病株率17%~53%,平均37.6%,为近年来少见,其发病品种主要为两优6326、国杂9号、国稻7号。7月21日在该地域上述品种种植田叶瘟病丛率、病株率平均分别为16.3%、8.7%。8月18日仍在该区域调查,穗颈瘟病丛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1.9%、1.1%、0.24。

1.2.2 原因分析 (1)感病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是该病发生面积扩大和程度加重最主要的原因。(2)随着旱育秧面积扩大,苗期稻瘟发病明显增长,原因是旱秧覆盖薄膜后,提高苗床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稻瘟病的滋生和蔓延。

1.3 稻曲病

1.3.1 发生情况 早栽一季中稻发病轻,迟栽一季中稻和单季晚稻发病较重。9月上旬调查,早栽一季稻田发病轻,发病田块病穗率平均0.2%左右。移栽较迟的田块稻曲病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田块病穗率在1%~3%,重发田块病穗在11%~25%,主要品种为新两优6号、Y9918,总体明显轻于偏重发生的2011年。

1.3.2 原因分析 (1)我县一季中稻普遍移栽较早,孕穗至抽穗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今年该时间段伏旱时间长,雨水少。病菌侵染机会少,发病轻。8月上、中旬出现2次明显降雨过程,造成迟熟中稻发病重于早熟中稻。(2)我县种植的一季中稻多为两系品种,单季粳糯稻等对稻曲病抗性不强。(3)去年一季中稻稻曲病稳定期病穗率0.78%~18.5%,平均2.44%,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1.4 病毒病

1.4.1 发生情况 监测点20块田调查有4块田发病。7月12日普查,普通黄矮病病丛率、病株率分别为0.53%、0.36%。8月9日普查,病丛率、病株率分别为0.78%、0.58%,发展缓慢,条纹叶枯病未查见,与“十一五”5a均值相近。

1.4.2 原因分析 (1)麦田和秧田灰飞虱发生轻667m2虫量分别平均为9.87万头和2.93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值低38.8%和52.0%。四(2)代白背飞虱发生较轻,7月12日调查平均百丛虫量276头,是近5a同期均值的60.5%。(2)我县是一季中稻区,条纹叶枯病等发病轻。

1.5 二化螟

1.5.1 发生情况 二化螟今年一代、二代中等发生,三代中等偏重发生。各代残虫量、螟害率低于近5a均值。见表2。

1.5.2 发生轻重主要原因 (1)我县是一季中稻区,单晚面积小,造成一代、二代中等发生,三代中等偏重发生。(2)二化螟一代、二代和三代发生期间无特别极端天气发生,总体对二化螟发生无不利影响。

1.6 稻纵卷叶螟

1.6.1 发生情况 四(2)代稻纵卷叶螟轻发,到7月11日无明显迁入峰,田间危害状很难查见。7月17日田间667m2蛾量平均87头,与2011年相似,较“十一五”期间5a中明显呈下降趋势。五(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程度发生,8月6日田间出现蛾峰,峰日虫量711.5头/667m2。8月13日调查,百丛虫、卵量,卷叶率平均分别5头、420粒、0.75%,分别是“十一五”期间5a同期均值27.5%、47.1%、36.4%.

1.6.2 原因分析 (1)迁入量少是稻纵卷叶螟各代轻发的最主要原因。四(2)代发生期间灯下没有诱见蛾;6月30日~7月20日,7月21日~8月7日。田间赶蛾日平均蛾量分别0.2头和18.2头分别是偏轻发生的2012年的35.0%和52.4%。(2)我县今年梅雨期短,雨量少,出梅时间早,伏旱时间长,对稻纵卷叶螟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1.7 稻飞虱

1.7.1 发生情况 四(2)代、五(3)代稻飞虱中等发生。7月4日灯下出现一次明显迁入峰,峰日虫量180头。6月21日~7月20日灯下累计诱虫534头,8月14日灯下出现褐飞虱虫峰,峰时虫量38头,其中褐飞虱35头,是近5a均值的137.6%。7月21日~8月20日灯下累计诱虫305头,是近5a均值的77.4%。六(4)代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灯下8月27日出现虫峰,峰日虫量43头。8月21日~9月5日灯下累计诱虫606头,是近5a均值的164.5%。

1.7.2 原因分析 (1) 白背飞虱迁入量低;褐飞虱迁入量高,峰次明显。6月21日~7月20日灯下累计诱虫534头,是近5a均值94.5%;8月13日、8月25日、8月29日灯下出现褐飞虱虫峰,峰日虫量分别为38头、68头、31头。8月10日~9月5日灯下累计诱虫806头,是近5a均值174.5%。(2)适宜的天气原因是白背飞虱中等程度发生,褐飞虱大发生的重要原因。我县今年梅雨期短,雨量少,出梅时间早,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雨量正常,气温正常偏高,是褐飞虱发生适宜的气候条件。(3)六(4)代和七(5)代稻飞虱发生期间,我县迟熟一季中稻和单季晚稻正处于灌浆期,田间郁蔽度高,食料丰富,小气候适宜褐飞虱增殖危害。

2 一季中稻病虫害防治对策

我县是一季稻区,受栽培制度、品种、气候等因素影响,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危害程度发生了演变。偶发性或次要性病虫已逐渐成为常发性、危害重的主要病虫,如稻曲病、病毒病、稻瘟病等,因此,笔者针对一季稻病虫害情况提出以下防治对策。

2.1 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 选用抗性品种;药剂处理稻种;培育壮苗;科学管理肥水。肥料施用上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增加钾磷肥。适时晒田,浅水勤灌,促进稻株健壮生长。

2.2 严把种子调运检疫关 我县境内无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所用水稻种全部是由县外调入。2011年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已有小面积发生,由于防治措施有力,今年在该区域和其它地方未查到细菌性条斑病。但我县周边县(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已有发生,因此,要加大水稻种子市场植物检疫执法力度,杜绝未办理调运检疫手续的种子进入我县。

2.3 注重病害危害性,可防性的宣传,提高病害防治的主动性 百姓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上,重视虫害,忽视病害。病害的防治存在盲目性、滞后性及侥幸心理,主动预防少,被动防治多的现象十分普遍。结合农民培训的平台,宣讲水稻病害危害的严重性、防治可行性及防治技术,提高防病自觉性。

2.4 抓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防治效果 病虫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及施药技术等。虫害防治适期应在卵孵至低龄虫期,对“两迁害虫”采取治上压下等策略,争取防治主动权。病毒病可结合防治传毒害虫及初期用药控制,稻曲病于水稻破口前10~15d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1次。药剂选择应遵从植保部门推荐药剂,同时根据不同防治对象,注意施药部位,保证用液量及施药期田间保持浅水层3~5d。

2.5 组织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 随着土地扭转面积的逐年扩大,水稻种植大户数量、种植规模也在不断上升。以种植大户为抓手,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通过大户的辐射带动,推动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全面实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确保防治效果,减少危害损失。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
肛肠手术中肛管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与防治对策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镉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初探
我国猪病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应用分析
探讨北方大豆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