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要注意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注意在品读散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在文本分析中体验散文的意境美;并在散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散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中有不少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蕴涵着自然美、社会美和思想美等,可以感染很多读者,让读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但如果教学中所用方法不当,就可能不但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散文之美,反而还会让学生对散文产生厌恶之情绪。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一定要注意讲究方法。笔者执教初中语文已有多年,就散文教学尝试过很多方法,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不揣浅陋列述于此,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注意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注意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个民谚强调了万事开头的重要性。而“万事开头难”又强调了万事开头之时需要的技巧性。教学尤其如此,一堂课开头更如此。一堂课的开端就在于导入,导入设计好了,就为后面的成功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语文教育学家的研究显示,语文课作为人文性的课堂,其导入环节对整堂课的意义更显得特别。导入设计不好,往往导致后面的环节难以出现精彩。而一个好的导入,一开始就出彩,受先入为主心理印象的影响,其后各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较高,从而确保各环节教学都取得成功。
就散文教学的导入而言,如何进行有效呢?经笔者检验较有效果的方法有两个:
(一)以问题激思导入
以鲁迅的《雪》为例,一开始可问学生:“中国北方与南方的雪有何差异?”也可以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雪景。然后给几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这样的方式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以影片激趣导入
同样以鲁迅的《雪》为例,教师一开始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几则有关雪的短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雪景之美,对雪景产生深刻印象,为接下来的散文学习作思维和情感铺垫。这种声画配合的手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从而可保教学成功。
当然,实际上散文教学导入并不止以上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可供使用,比如表演法、直叙法等,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夺。以上两种方法仅是笔者在实践中常用的方法而已。
二、在品读散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散文没有诗歌那么形式整齐,也没有诗歌的音乐感强,但也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美、音乐美,也有语言风格上的朴素美和意义表达上的含蓄美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感受。下面笔者就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简要谈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的步骤:
1.指导学生默读,问:关于济南的冬天,具体美在哪些方面?
2.指导出声朗读,问:全文语言风格是什么?
3.教师范读,结束后问:作者如何展示济南冬天之美的?
4.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跟着小声读,提示学生注意情感。问:全文语言中有什么样的情感?
以上四步中,都紧紧抓住“读”这一关键活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读的活动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把握感情。语言是声音符号系统,语言表达之美主要通过声音来展示,具体来说就是声音的快慢节奏、急促舒缓、音律对称、同音反复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构建语言之美的手段,这样的声音之美只有通过读才能展示,也才能体会。所以感受散文的语言之美,必须贯穿在整个读的过程中。散文语言表达中的形式美、音律美、意境美等都在学生的反复读中向学生呈现,并使学生感受到。
三、在文本分析中体验散文的意境美
何为意境?标准的定义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定义的含义有这样两点:一是意境并非现实生活场景,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场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认知上的创造性加工,融有一定的主观情感;二是意境是艺术化的,意味着其是具有美感的,是能让人获得美的享受的。基于这两点,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分析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意境之美,要让他们在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意境审美中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比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云南歌会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民间文化以及其创造者——普通劳动人民的高度赞美,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之美和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展示了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文中字里行间缥缈着优美的意境,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光从文字上理解分析也许不够,可以借助短片播放来辅助。笔者找了关于云南风俗民情的短片来播放,边播边作旁白介绍。使学生对云南民间文化有了感性的认知。接着再分析课文,由于有了前面的短片铺垫,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很容易就建立了联想,进而体验到了文中所描写的意境之美。这种意境之美的感受,非常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全文的情感。
意境美一般不是直白的描写,往往融于字里行间,或通过人物活动展示,或通过情境比喻的呈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体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而实现对意境的把握,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在散文理解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散文学习一般难度并不大,但教师一定要清楚,散文教學重点不在于教给学生字、词、句、篇以及作者背景、文本价值等语文知识,而要注意在散文教学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散文的能力。
传统的散文教学在这方面的做法实在是值得商榷的。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散文教学一般是生词教学、作者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介绍、文章段落分析等,然后可能会有细节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之类的。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把一篇优美的具有整体美感的散文给肢解了成了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而自主学习的机会一直缺乏,从而使散文教学只存在“教”,而少了实质的“学”。在当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散文教学中要尽量注意其整体性,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散文之美,让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展开自主学习,而教师要相应地退位到指导者的位置上。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文章通过描写白杨树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等特点,借物喻人,进而赞美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同时展现出抗日军民及作为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的豪迈气概。全文语言平实却满含感情。在课文学习前,教师应先让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白杨作为一个角色来扮演,注意演出白杨树高大挺拔的气势。通过扮演活动,学生对白杨树的特点会有更深层次的把握。整篇文章要理解并不太难,因此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之后,不妨将任务分解给学生,让学生上台来讲解。比如分出语言特色、思想内容、意境美感等不同的任务模块,让不同的学生各自承担一部分内容,提前在预习时就作好准备。笔者实践中发现,这些内容让学生来讲,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全班同学都更容易参与到其中。在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再根据情况作些指导性评价,讲解不足的,适当补充;讲解偏离的,进行适当纠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就会形成自主学习散文的能力。
自古有云:“教无定法”。的确,教学并无特定的定式可循,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间地点等,要求不同的方法。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绝对适应任何一个场合。这需要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适时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教学的策略,调整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学生特点以及相关时间环境因素等。但不管教学策略如何调整,其中总有一些核心的因素不会变。对于初中散文教学而言,那就是要始终坚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学习相关文本知识的同时,学会欣赏散文中体现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等;讓他们在散文学习中获得心理愉悦,形成对散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敬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散文写作教学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余彪.课堂教学信息结构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3]胡明道.滴水瓣花总关情——谈初中散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 , (5) .
[4]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汪吉(1976-),男,汉族,江苏省南通人,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主要承担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