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初中体育教学探究

2013-04-29 00:44陆庆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主体体育

陆庆春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两个部分,其中体育课是进行体育知识、技能以及技术传授的一个基本途径,同时也是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使其发挥作用的一个基础与前提。通过这两个部分的学习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一、主体性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主体性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维度,即创造性、自主性以及主动性,这一理论是在心理学、哲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对人才基本要求所提出来的。自主性又叫做自我完善性,主要是指主体不仅可以独立自主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该主体还具有一定的调整能力;主动性则集中表现为一种有目的与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在这种理性活动中,人不是被动地适应当前这种客观的世界,而是自觉和积极地行动,主动来认识世界。在主体性发展中,创造性是其最高的表现,是对现实的一个超越,创造性不仅包括对外部世界的超越,同时也包括了主体对其自身的超越。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所采用的教学技术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技术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不是很重视,使得一些原本就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枯燥。第二,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将教学活动异化为控制与训练学生,而这种强迫式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学生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对于学习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大大下降。第三,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脱离了学生自身身体发展的需求,没有按照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来进行评价,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以及全面发展。

三、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动态的工程,参与者在情感、人际和智力活动中实现其自身多种需求,使其潜力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笔者拟在学生主体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站在平等的位置来看待学生,这样才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学会合作,以此增强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在这种相互协作以及相互尊重的教学活动中来发展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而要构建这种关系,首先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在社会中应有的权利、思维方式以及尊严等,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其次,要关注和重视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社会化程度以及认知能力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信念和动机等各项人格因素。再次,充分利用教学艺术自身的力量以及魅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体育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传授或者体能训练,而是应该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健康的人格以及体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且个性丰富的主体,从其内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注重合作学习,这样便于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自主意识以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推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此外,可通过定期组织相应的体育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必须要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相适应的教学,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促使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以及技术的同时,使其身心能够得到全面且和谐的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之能够以一种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态度来面对其未来的发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其生命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主体体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