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乐章的前奏

2013-04-29 00:44鞠婷婷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9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课文小学生

鞠婷婷

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新课导入”。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刘仁才、姜金花给出了新课导入的定义:“导入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某些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的教学行为。”新课导入即开讲,常常用于一节新课的起始。它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目前,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宁可把时间用于新知识的教学,也不愿把时间用于导入。即使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由于对导入技能了解不多,导致在实际导入中,不是捉襟见肘,就是束手无策、难以下手,尽管他们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往往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选择合宜的、灵活的导入方法,创造性地导入新课,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态势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教学最优化艺术》中,阎承利提出以下几种导入艺术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要短小精悍;形式要多种多样。肖锋也曾经提出过如下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关联性、经济性、多样性、适度性、灵活性。”他们都提出了导入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倡导导入方法要灵活多样。如果遵循这样的导入原则,那么导入一定会很精彩。

一、从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出发

小学生这一群体有着特有的心理特点,教师应了解其心理特点,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集中注意力的导入方式。注意在心理学上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特级教师魏书生针对刚上课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有杂念、紧张焦虑、身心疲惫等情况,尝试把气功、冥想引进导入,效果明显。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结合使用,来增强导入方法的新颖性,以吸引学生注意;其次,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后,可以通过加强导入刺激的强度,加深对教学目的、意义的理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2.激发学习动机的导入方式。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论

语·述而》中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在导入时,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是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学生一旦进入了“愤悱”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小学生有如下心理特点:好奇、好问、好玩,因此,好奇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活跃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教师要尽量使新课导入方法更有趣味性,使学生在玩中开始求知的旅程,乐在其中。同时,在导入中利用设置悬念法,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正好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快乐和充满好奇的课堂中,他们感到生活新奇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是快乐和无忧的。

二、从教学内容的分类出发

由于小学生认知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知识水平的局限性,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以简单的、容易理解的文章为主。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导入方法的选择上也应采取与此相适应的变化。

1.记叙性课文。写人写事的课文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很大比例,故事性、情节性强,容易理解是最大的特点。比如:《乌鸦喝水》、《蛇与庄稼》、《坐井观天》、《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以一个故事的发展呈现在学生面前。针对此类课文教师有以下几种导入方法可供选择:其一是设置悬念导入。这是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度而巧妙地设置障碍,造成悬念。其二是理解题意导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具有统摄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解题来引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抒情性课文。在小学阶段,抒情类的课文以诗歌为多。针对这类课文,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导入:其一,旧知导入法,教师可以利用与诗歌相关的作者以及诗歌内容对学生进行旧知导入新知,又可称为回忆联想式。这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所学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其二,简介导入法,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新课导入。其三,故事导入法,许多古诗在创作之前有很多小故事。教师也可以灵活的把那些小故事放入导入中,利用故事的讲述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抒情类课文还有是写景的抒情类课文,通过对一些美好景色的描写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般的写景散文脉络分明、简明易懂,第一种方法是直观导入法,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直接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景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导入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还可以利用图画展示,直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导入。第二种方法是导游式导入,教师可采用这样简单的小游戏形式导入,利用短短几分钟时间让熟悉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景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种方法是设置悬念法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不断激发智慧的火花。

3.议论性课文和说明性课文。由于局限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水平,小学阶段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一般都是简单明了地阐述或者说明一定的道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议论性或说明性课文的导入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释题法导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运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其次,直入法导入,此法就是直接地引出课题,直接指明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课文大意,或概括学习内容,引起学生注意。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和课本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把间接的知识用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导入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学生使用间接知识的能力。

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也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可以从情感、教态及个性特色三方面来说。

1.情感导入。语文教学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情感的教学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而情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展示语文课堂的情感与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情感导入所设计的导语要简洁,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认知情境中,让学生对新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2.教态导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有把“真实”作为教师首要品质这一提法。他认为,无论是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医生,还是教育领域的教师,首先必须“真实”,或称表里如一。教师通过惟妙惟肖的声音,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脸部表情,传神的目光,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手势,优雅的姿势等,营造一个强大的“磁场”,使进入这个“磁场”的每个学生像指南针一样,深深地被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进入学习情境。当然,教师的教态不宜过分夸张、矫揉造作,否则也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

3.特色导入。一位教师某一课精彩的导入,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位教师。教师不要完全受制于教材,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使教师的自我才艺在课堂导入中表现出来,体现个人的特点,形成个人的风格,使新课的导入更熠熠生辉。

除了以上这些常用的导入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导入方法,如:音乐导入法、示错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竞赛导入法、揭示中心法、诗歌导入法、对联导入法、实物导入法、表演导入法等。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为全文的教学目的服务,与讲课的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自然衔接。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而言,“导入”只是其中较短的一环,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

“导无定法”。教学并非机械地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文类型、不同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特点,设计、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和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会导”、“善导”,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